北黄海,成山角以西
新下水的大连号铁甲巡洋舰,正在进行着海试,战舰正在进行全速前进,以试验该舰所搭载的蒸汽发动机,到底能提速到多少节。
这不仅仅是大明第一艘铁甲舰这么简单,这大连号铁甲巡洋舰上,还布置了各种各样的电线,还有一台小型化的发报机,就连炮塔,都第一次使用上了电机驱动。
电线等被生产出来,即便是京师的紫禁城,都少有使用,灯泡这种稀奇玩意,洪治帝的乾清宫也不过安置了几个而已,就是宋皇后的坤宁宫,也只在主殿安装了一个。
而在大连号上,轮机舱中,却布置了不少,为的就是能够让水兵能够得到足够的光亮进行设备操作。
要不是大明造办监火器局等还未能解决双火炮并列炮栓问题,洪治帝本来是打算将大连号的四座主炮塔全部设计成为两联装120主炮的。
电机的生产并不是多大的难题,而有了电机的驱动,再重的火炮炮塔,有了轴承,都不是问题。
四台蒸汽机所发出来的电,已经足够大连号全舰进行使用了,更何况此时的大连号上,既不用供应雷达等大功率电老虎,所以大连号建造之初,洪治帝就预留了炮弹提扬机等。
此时的大连号别看主炮只是单管,但有了炮弹提扬机的辅助,五六秒一发能射得与她对线的敌舰怀疑人生。
大连号也发现了远处的舰队,在使用全新的电灯发射装置传递信号的时候,一闪一闪的灯光让对面战舰上的传令兵感叹不已。
但感叹归感叹,命令还是要传达的,“报告,我舰收到信息!”
“念,”吴惟忠举着望远镜还在观察着远处的那一艘他从未见过的战舰,语气平静中带着点颤抖。
“我舰大连,从三山浦港下水,正在进行海试,还请确认身份,以免误判,完毕!”
“回信,遣欧舰队归来,望你舰继续进行任务,无需理会我舰队正常通行,提督吴惟忠回!”
“是!”
收到回信的大连号立刻进行电报查询,在大连府的水师衙门立刻就发报回信确认正常,无需理会的消息。
双方就这么在北黄海海域一别而过,而特奥多西奥此时见到大连号的心情,不亚于当时他在上海县城天桥上见到那列火车从他脚下飞驰而过的震撼。
大明竟然能让钢铁制成的战舰漂浮在海上,而且看那艘战舰中部的烟囱冒出的黑色浓烟,很显然,这一艘战舰也同样是用蒸汽推动的。
特奥多西奥感觉自己人都要被震撼疯了,大明这个帝国,到底还有多少是他没有见过的。
他感觉自己这次前来大明,简直就是他人生之中做出的最英明的一次决定了。
要不是来到大明,他如何能够知道,未来的陆地通行发展方向,未来的海上战舰发展方向。
这艘战舰绝对不会是偶然,他相信大明未来一定会出现更多的这种铁甲战舰,大明的大腿,得抱死,不能松手,他弗朗基郡国,就是大明在欧罗巴的忠实外藩。
吴惟忠则是知道大明在三山浦军港在建一艘全钢铁制成的铁甲舰的,他只是感叹于建造速度之快,才不到三年,就已经能下水了。
当初立项的时候,洪治帝也召见过各水师提督衙门,吴惟忠也有幸在乾清宫面见过洪治帝,洪治帝询问于他们,多大的战舰,需要多少人员等问题。
吴惟忠当时就以自己的一些水师见识,回答了洪治帝几个问题,这才得到了率队前往欧罗巴的机会。
原以为才立项三年,不会这么快就建成,却不想自己出了趟差回来,铁甲舰就已经下水进行海试了。
三山浦造船厂这速度,你不服不行。
舰队一路往大沽港航弹行驶,在通过渤海与黄海交界之处时,又有一支舰队行驶过来,看着对向驶来的舰队中还有许多的商船混杂其中,吴惟忠还以为是前往三岛的舰队,也就照例进行了通信。
在互相通信之后,遣欧舰队一路进入渤海,而往黄海而出的这支舰队的提督韩步着则是放下了望远镜,朝手下管带道,“全帆前进,一路沿海岸线行驶,小心礁石。”
“是,”管带立刻下达命令,舰上的水手们立刻将风帆满帆拉起,战舰开始加速前进,很快就与后头的商船拉开数个身位的距离来。
这一支舰队,是得了洪治帝的旨意,沿着海岸线一路往北,即将跨过北回归线,到达洪治帝口中的美洲的。
舰队中战舰二十艘,商船二十五艘,大部分都是些食物和淡水,这次航行距离实在是过长,故而商品等并没有携带很多,只待舰队能够在沿途建立些据点后,往后的商船才能拉着更多的货物前往。
他们从大沽港出发,沿着安庆府一路往三岛而去,从枯叶岛海峡而过,一路沿着珍珠(千岛)群岛进发,就会到达中途(勘察加)半岛。
韩步着率领的这一支舰队,并不是第一个走这条航线的,在中途半岛上,已经有先遣舰队在半岛上建立了不少的据点。
这次过去,携带的食物和种子等,都是给这些据点的守军带去的,补给完,他们会再次北上,越过洪治帝口中的‘日更线’,就能很快的到达美洲。
之所以已经有舰队前往,还要韩步着带队前往,是因为先遣的舰队已经很久没有归来,洪治帝不知道他们的具体情况,才让韩步着前往,务必要将此时美洲上的一些情况带回大明。
好让朝廷进行下一步的部署,美洲那么得天独厚的地方,大明这个时候不占,后世子孙是要归罪于他的。
不管在难,哪怕是在上面设立几个据点,能够让大明的一些守军驻扎立住脚,那么对于大明来说,就是胜利,就是为后世子孙开辟了一条新的航线。
只要明军踏足,那么大明以后就能宣誓‘自古以来’,有了理由,大明出兵也就更加的顺理成章。
毕竟咱大明是讲道理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