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甄嬛生子,虽然期间经过一番周折,好在最后平安无事,也算是皆大欢喜的结局。
安陵容和沈眉庄在带领欣常在等人恭贺完雍正之后,眼看着此处已经无事,也知道皇帝一定会进去看望甄嬛。
她们心中固然也担忧甄嬛,却不敢抢在皇帝前头,于是便决定先各自回宫,等明天再来探望。
“臣妾等告退了!”
安陵容她们达成共识,就对雍正提出去意。
此时的皇帝还沉浸在满心欢喜之中,面对嫔妃们的话,他自然也是毫不在意的挥了挥手,众人随即离开。
……
走进屋子里,皇帝看着襁褓中的女儿,心中不免涌现出了丝丝柔情,更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已经想好了公主的封号。
对着嬷嬷示意了一下,雍正随即亲自抱着孩子来到甄嬛身边。
望着甄嬛,雍正轻声说道:“嬛嬛,你为朕生下了一位公主,朕心甚慰,你辛苦了,朕已为公主取名‘胧月’,你觉得如何?”
面对来自皇帝的询问,刚刚醒来的甄嬛虚弱地笑了笑,说道:“胧月,月色皎洁,群星朦胧……这个名字甚好,臣妾很喜欢,多谢皇上赐名。”
对于自己女儿的封号,甄嬛颇感满意。
见甄嬛也很同意自己的观点,雍正心中更是高兴,当即点了点头,一副颇为自得之色。
等到将孩子交给嬷嬷带下去照顾后,皇帝依旧坐在床边,一边看着甄嬛,目光有些莫测。
片刻之后,雍正又慢慢说道:“嬛嬛,你为朕生下公主,可谓功不可没,朕想好了,要晋封你为‘莞妃’,你意下如何?”
“这……怕是于礼不合吧?”
突然听到皇帝要给自己提升位分,本来正有些昏昏欲睡的甄嬛猛然一惊,一下子就清醒大半。
与此同时,甄嬛心中并无喜悦,反倒是涌现出了一股担忧。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这个道理,甄嬛自然是心知肚明。
而不久之前,甄母奉诏入宫,探望甄嬛,当时就提醒过女儿,伴君如伴虎,即便目前深受宠爱,却也不能掉以轻心,唯有小心,方能使得万年船。
对于自家母亲的提点,甄嬛也是深深记于心中。
原本,在得知自己生了一个公主之后,甄嬛还很庆幸。
还好,不是一个阿哥。
年世兰如今看着已经倒了,但甄嬛也不是对于皇后有着十足的信任。
所以,自己一旦生下皇子,只怕又会引来各方瞩目。
到那时,能不能保住自己和孩子,甄嬛还是很有忧虑的。
早在之前的一些事情里,甄嬛就已经看出皇帝并非完全可以依靠的存在。
平安生下孩子之后,从流朱口中得知自己生了公主,甄嬛打心底里松了一口气。
此时甄嬛下意识拒绝,而后又见皇帝神色微沉,便连忙说道:“臣妾谢皇上隆恩!只是……只是臣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成为嫔位,已然是皇上宠眷之恩。”
雍正道:“你我之间,不必如此客气。”
还没等甄嬛把话说完,雍正直接打断了她,又逗弄了一下胧月,随后便离开了甄嬛的寝宫。
“唉……”
望着皇帝离去的背影,甄嬛神色颇为忧愁。
然而不等崔槿汐她们前来服侍,甄嬛就因为倦意上涌,也来不及多思多想,便陷入睡梦之中。
……
一日后,雍正处理完了日常政务,却是踏入太后寝宫。
等见到太后之后,皇帝便神色郑重地开口道:“皇额娘,儿臣想将甄嬛晋封为妃。”
本来太后就对于皇帝这时来到自己宫中颇为意外,如今听闻皇帝心意,心下大为震惊,脸上亦是闪过一丝诧异。
她知道皇帝喜爱甄嬛,但没有想到,甄嬛只不过是生了一个公主,皇帝就要将她封为妃位!
一想到这里,太后坐直身子,目光锐利地看着雍正,说道:“皇帝,兹事体大,此事万万不可!”
“为何不可?”
虽然遭到了亲娘的抵触,可雍正并未因此而放弃这个决定,反而反问道:“莞嫔为朕生下一女,可谓费尽心血,朕欲对其进行嘉奖,又当如何?”
“莞嫔入宫时日尚短,资历尚浅,且她不过只是汉军旗出身,背后家族也并非显赫,你将她封为嫔,已经很是抬举了,此时若晋封她为妃,恐怕会引起后宫众人的不满和嫉妒,甚至可能会影响到朝廷的稳定!”
太后耐着性子,苦心劝说道:“即便是为你生下公主,这宫里头难道就只有莞嫔一人有此功劳吗?难道惠嫔、仪嫔不是十月怀胎?你想想那欣常在之流,不也都为你生儿育女,为何就那甄氏独有如此恩宠?”
说到最后,太后便闭上眼睛,也不搭理哑口无言的皇帝。
对于甄嬛,太后本就因其容貌而心生不喜。
当初殿选之时,太后本来已经找了借口,欲要将其革除,只是当时甄嬛随机应变,免去了自己以及背后家族一场大难,又碰上皇帝执意要将其纳入后宫。
最终,太后也没有和皇帝抗争到底,而是默许了这件事情。
话虽如此,可太后依旧不能容忍甄嬛越爬越高。
因为太后所说确实是实情,雍正皱起眉头,沉默许久。
想了好一会儿对策,皇帝忽然灵光一闪,总算是找到了一些说辞,便立即开始反驳道:“皇额娘有所不知,莞嫔聪慧过人,先前敦亲王福晋前来求见皇后,皇后借口推脱不见,也亏得莞嫔将其应付,而后又在第一时间告知于朕,自是深得朕心,况且,她自入宫之后,表现也一直十分出色,朕认为她与欣常在等,不可同日而语,确有资格晋封为妃!”
“唉!”
太后长叹一口气,连连摇头,说道:“皇帝呀,后宫与前朝,本就遥相呼应,后宫嫔妃位份升迁虽按照你的心意来决定,但同样也关系到朝廷的安危,切不可仅凭个人喜好行事。莞嫔虽好,但她的晋升过于迅速,还望皇帝能够三思而后行。”
话说到这个份上,太后也知道,自己这一次恐怕无法阻止此事,便也只能将自身态度摆明。
雍正沉默片刻,然后缓缓说道:“太后所言,儿子自当考虑,但莞嫔之事,儿臣心意已决,还望您能够理解。”
说罢,雍正也不打算与太后继续据理力争,而是转身离去,留下太后独自坐在寝宫,忧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