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略部署方面,刘铮将军已经下达命令,让第四旅的侦察兵悄无声息地渗透进入琉球群岛,进行秘密侦察和情报收集工作。与此同时,针对倭国的进攻舰队已经启航,目标直指这些岛屿。根据最新的情报分析,琉球群岛的回归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至于倭国北方的群岛,刘铮将军同样制定了周密的计划,第五旅的侦察兵已经悄无声息地进入了那些区域,准备进行下一步的行动。为了确保行动的成功,海参崴港口的两个航空母舰群将提供必要的支援,协助第五旅夺回北方诸岛。
刘铮将军之所以对琉球群岛的回归如此重视,是因为历史上这些岛屿长期作为中国的附属国存在,直到被倭国侵占。因此,从历史和法理上讲,中国收回琉球群岛是完全正当且必要的。这些岛屿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还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至于北方诸岛,它们的战略位置至关重要,因为它们切断了北方省份通往太平洋的水路。为了未来的捕鱼队伍和海军舰队能够自由地驶向太平洋,确保这些岛屿的回归是至关重要的。这些岛屿的回归不仅能够增强中国的海洋权益,还能够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那个地理位置将扮演着华夏民族进入浩瀚太平洋的前沿阵地的角色,它将不会成为倭国试图构建以包围华夏的链条中的一环。
在接收到作战命令之后,日本的十个师团迅速地响应,他们立即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准备工作,以便能够迅速地开赴首都,执行他们的军事任务。
与此同时,陆军大臣持续不断地与全国各地的驻军保持联系,并下达命令,要求他们采取紧急行动,迅速夺回那些不幸被华夏自卫军所占领的机场和港口。此外,陆军大臣还强调了对国家兵工厂以及其他关键设施的保护工作,要求加强警戒和防御措施,确保这些重要地点的安全,以防止任何可能的进一步损失。
在经过了一段紧张而有序的调动之后,陆军大臣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疲惫,仿佛身体里的力量都被抽空了。他之前从未真正地指挥过如此规模宏大的战役,而这一次,他动用了全国上下所有的军事力量,共计四十一个师团,这几乎代表了陆军部的全部实力。陆军大臣深知,如果这些部队在战场上遭遇重大损失,那么倭国的未来将会变得岌岌可危。目前已经有十个师团失去了联系,这让他不得不担忧,这些部队可能已经遭遇了不测,形势不容乐观,凶多吉少。他坐在办公室的桌前,凝视着墙上的地图,每一个失去联系的师团都像是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他的心上。他回想起自己在军事学院学习的日子,那时的他满怀激情,梦想着有一天能够指挥千军万马,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然而,现实的残酷远超他的想象,战争的代价是如此沉重,每一个士兵的生命都无比珍贵。陆军大臣深吸一口气,他知道,无论结果如何,他都必须坚持下去,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他不能有丝毫的退缩。
尽管在全国范围内,适龄的征兵人员的数量已经达到了一千六百多万,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但实际能够被征召入伍的人数大约只有一千万。在这些适龄人员中,并非所有人都会真正加入军队,实际上有很多人只是手持木制的枪械进行拼刺训练,这或许是因为他们对军队生活有所顾虑,或者是因为他们有其他的生活规划。
陆军大臣所采取的这一行动,正是刘铮所期望和需要的。他一直期待着能够看到这样的行动,因为这将对他的计划产生积极的影响。
原本倭国拥有五十一个师团,共计二百二十二万的军队规模,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军事力量。但在菲律宾、台湾、越南、柬埔寨等地区,自卫军已经成功消灭了倭国军队八十多万的兵力,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显示出自卫军的强大战斗力。
那些被消灭的,都是在军事上拥有最丰富经验的甲种师团,目前留在国内的主要是甲种师团的本部预备役军人,以及乙种师团和丙种师团的成员。这些部队虽然是国家军事力量的核心,但是,他们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虽然经历了系统的训练,但是缺乏战斗经验,陆军大臣现在不得不把他们拉进战争泥潭。
至于海军方面,他们仍然拥有超过三十万的兵力,这是一支不容小觑的海上力量。而陆军航空兵部队也拥有三万多人的规模,这些航空兵部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是现代战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在最近进行的一系列军事调整中,倭国采取了一项引人注目的行动,他们从本部的预备役人员中提拔了之前被消灭的师团,使其重新成为主力师团。这一举措不仅迅速补充了本部的预备役兵员,而且直接导致了目前倭国军事力量的现状。这一系列动作充分展示了倭国在军事上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强大的动员能力,他们能够迅速地从挫折中恢复,并且有效地重组和强化自己的军事力量。这种能力在国际军事舞台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许多军事分析家开始重新评估倭国的军事潜力和战略意图。
刘铮对于阵地战的厌恶是众所周知的,这与他长期以来习惯于指挥小规模部队作战的方式密切相关。他认为那种在固定阵地上进行的攻防战,虽然能够消灭敌人,但代价往往是巨大的,常常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种战斗方式对他来说是既费力又不讨好的。他更倾向于灵活机动的战术,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战果。刘铮相信,通过灵活的战术和机动的部队,可以在战场上取得主动权,从而以更小的损失换取更大的胜利。他的这种战术思想在多次实战中得到了验证,他的部队往往能够在敌人的包围中找到突破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取得战斗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