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富补贫这个想法是张三早就有的,得自于和罗慧敏的一次谈话。
当罗慧敏说国外富豪为了享受医疗资源,每年会向顶尖医院投资赞助时,他就有了这个念头。
无论是养身还是治疗,他就不信中医会弱了西医。尤其中医的治未病的思想,他认为最是适合这些富豪。
等医馆成立,这样的富豪不用太多,随便来几个应该就可以支撑学校和种植基地的运营。
这些资源张三没有,可是罗慧敏有啊。而且之前罗慧敏也说过,方言梅和张华荣已经在朋友圈里为他做过宣传。
“你这都计划好了还需要我吗?”罗慧敏半真半假的调侃张三。
本来是计划成立一家医院来成就张三的事业,现在对方却有了自己的想法,说不失望那是假话。
“没有你我只是一个小医生。”
张三捕捉到了罗慧敏的情绪,“你也说过,想法和实现之间还有很长路要走的,你得帮我。”
这是他第一次主动向罗慧敏提出帮助请求。
无论是细节的完善还是前期资金的投入,他都需要对方的支持,最重要的是他希望这也是罗慧敏的事业。
他考虑过自己和罗慧敏的未来,很认真的考虑过。
母亲肯定不会离开沙城镇,而罗慧敏也与沙城镇有了深度绑定。既然如此,两个人的将来肯定也是在这里。
这个想法有些自私,但罗慧敏有过表态,会嫁鸡随鸡。
而且罗慧敏本身在沙城镇就有投资,再加上现在的规划,他觉得两个人的事业完全可以重合。
“嗯。”罗慧敏重重点头,她要的就是张三的一个态度。
虽然张三对她做了隐瞒,有了一些小小的算计,但她决定不再计较了。
不管怎样对方的出发点是好的。
“还有一件事,我也得告诉你。。。。。。”张三犹豫了一下就把连枝药业每年有分红的事情也说了。
这事必须要告诉罗慧敏,否则将来很多事情说不清楚,而且他也想给罗慧敏一些信心。
“我想过了,我琢磨的这些事肯定需要大笔的资金。如果你能帮着解决,就算是我借你的。
每年有这个分红在,多少可以偿还你一些。如果不够,我可以多接一些患者,总有可以还清的一天。”
这不是他自命清高,即使罗慧敏把这些也当成自己的事业,他也不能就这样向对方索取。
他想自己承担可能出现的风险,等一切上了轨道再让罗慧敏深度参与。
另外他也想给自己一些压力,这两年诸事顺遂让他不自觉的开始膨胀,他也想通过这件事情给自己一个考验。
无论是杨老还是罗慧敏,他都不想接受过多的给予。
“你还有自己的小金库啊。”罗慧敏越发满意,直到此时她才确信张三再对她的坦诚。
500万的分红听起来不少,但也就那么回事。再说这是分红,明年有没有还未必呢。
对张三的所谓借款她也没放在心上,具体数字都还没有呢,谈这些有什么意义。
“种植药材,办一家学校就是你为自己规划的事业?”她现在要确定张三的想法。
“还有中医馆。”张三补充。
“我不认为一个中医馆就可以保证你这些事业可以正常运转,即使加上你的这些分红也不一定够。。。。。。”
张三对事业的规划罗慧敏是支持的,可她还是不太愿意就这样放弃自己筹谋已久的医院。
她认为既然是事业,就要从长计议。
她告诉张三,以富补贫这个思路是对的。但只凭一家中医馆就想吸引富豪前来,这个可能性很小。
首先就是规模,没有哪个富豪会把身体健康交给一个内地小小的中医馆。
其次就是知名度,她认为张三现在的知名度还远远不够。
至少还没有达到可以吸引这些富豪千里迢迢专程找他来救治的地步,这一点即使有朋友帮忙在圈子里宣传也不行。
所以她给张三的建议有两个,一个是继续之前的规划,成立医院。
相比一家中医馆,一个大型中西医结合的医院更容易吸引目标群体。在这个基础上,朋友的介绍宣传更容易起到作用。
而且有何宝珠,张华荣和方言梅这些名人的参与,更容易获得信任。
中医馆就不行了,这些人没法参与进来,因为规模太小。而且没了西医,很多人会没有安全感。
毕竟现在西医才是主流,中医充其量也就是一个辅助治疗的作用。
罗慧敏向张三强调,这不是她的认识。而是很多人的共识,中医的存在感真的很低。
港岛还稍微好一些,内地则是一个普遍现象。甚至还不如国外一些唐人街的接受度高,这一点毋庸置疑。
另一个则是如张三所说成立一家中医馆,慢慢积累名声。
朋友介绍也罢,患者自来也好。只要张三能够保证治愈率,名声迟早会有。
但这里就有个时间问题了,会很慢。
医生想要扬名靠的就是重病大病的治愈,尤其是中医。而重病大病的治愈是需要时间的。
就是这样罗慧敏也不建议彻底放弃西医,毕竟西医在很多方面是有其自身长处的。
如果能与中医结合肯定可以给患者带来更多帮助,比如各类检查就能帮助中医更精准的确定病情、病位。
罗慧敏告诉张三,无论哪个选择都需要张三在医疗界有一定的知名度才行。
成立医院有可能会减少这种依赖,但也必须要有,中医馆则更是如此。
她最后总结,无论是医院还是中医馆,这才是张三事业的核心。
只有把核心做好了,才有可能谈及中药种植基地和学校的事情,否则张三所有规划的事业都是镜中花水中月。
张三认可罗慧敏的分析,但第二个建议他觉得有些不伦不类。
一个中医馆加上西医的检查设备,那算什么?中西医结合的医馆?
想了一会才反应过来,罗慧敏还是没有放弃成立医院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