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吧陛下!他们都是些年轻的士兵,就算是上过战场也就是打打顺风仗,而且他们……”
“算了!就凭你还看不出什么来,你那四百人也算是精兵了,只是太久没上过战场了,等过了年让他们都去历练历练吧!”,李世民说完就不再理会他,低头又读了一遍刚写的诗词,然后自语道:“难道秦琼没有教他些阵仗和兵法?”……
李恪不知道李世民的想法,就算是知道了也不会去和他解释,反正他也没有不切合实际的想法,所以即便是李世民对自己有猜测也不会往那方面想,但李泰就会这样想了。
长安的书籍馆如火如荼的中建造着,看着样子再过几日就能完工,而李泰这第一负责人也是十分的忙碌,要不是有高士廉帮他,估计现在也就能弄出十多本来。
“王爷!看你这几日精神有一些恍惚,是不是病了?要不你回去休息几日,老夫还能盯着点!”
“多谢舅公!这几日可能是排版排的,的确是有点力不从心,不过没事坚持完这几日就应该没问题了,现在主要还是雕刻慢,像这些常用的字还是少了些,父皇第一次交待差事,怎么也得弄好!”
高士廉点了点头道:“不错,知道取舍,你年纪尚小,精神不济也是正常,不过这大唐第一书籍馆弄好了,你着负责人的确可以名留千古,那就这这样,你这几日就去督促他们刻字去吧,正好也休息休息,老夫让王珪他派些学生来,这样也能快些!”
“那……全凭舅公做主,那本王就去看看刻字的情况!”,李泰说完拱了拱手就出了排版的院子,出院后直接上了马车,随后七拐八拐的就来到了一处小院前,随行的护卫扣了三下门后,就见门开了出来一个老妪,耳语了几句后李泰便直接下车走了进去……
是夜,三德子报阿五求见,李恪嗯了一声就自顾自的继续写着什么。
“见过王爷!”
“来的正好!来听听本王的新作!”,李恪说完停了笔然后读道:“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怎么样?本王这夏昼偶作还可以吧?”
“王爷大才!这是老奴听到除了秦时明月后之外最好的诗词!”
“呵呵!你这马屁拍的!”,李恪心道:柳大儒的作品能差的了吗?
“王爷!真不是老奴拍马屁,虽然老奴不太懂诗词,但也好坏老奴还能听的出来!”
“行了,过犹不及,你再说本王就成了大家了,对了有事?”
“哎呀!皇听王爷的新作了,差点忘了大事,那帮卖唱的其中有人回来了,王爷要不要弄回来问问?”
李恪听后思索了一下道:“还是先不早打草惊蛇,等等看,现在本王也很少出去了,况且又有了四百多金吾卫保护,实在不行本王提前通知亲军营,他们还能凑齐千人不成?如果真要是那样,呵呵!算本王倒霉!”
“那王爷用不用派人监视起来,或是看看他与什么人来往?”
“算了吧,看父皇的意思不让本王追究了,你们也不用刻意去监视,什么时候他们全回来了再通知本王,估计他们有了上一次的经验,这次没有把握应该不会动手了,况且本王也不会再给他们机会了。”
“那老奴告辞了!”
“等等!阿七那准备的怎么样了?秋后能否赶往蓟州?”
“回王爷!他准备好了随时都可以起身,不过上次您说蓟州那边不是来信说还没建造完毕呢吗?”
“嗯!本王考虑着还是尽快去的好,尽早的大批量生产可以早点推广嘛!”
“那老奴回去就告诉他!”
“行!你去吧!记住卖唱的那边不要刻意去关注了!”……
七月的第一个沐休日,李恪昨日通知了金吾卫,所以早早的金吾卫那四百人就来到了城门处等着李恪出城。
这次李恪没有去蓝田县去浪,而是受杜构的邀请来到了曲江池,不过只是早了些,看着自己记忆中落水的地方心中很是感慨:玛德来了快六年了,谁知道小李恪在那边怎么样了?他知道工伤怎么赔付吗?洗车这个事他应该能应付的来,有没有被别人当成神经病呀?……
“王爷!王爷!……”,三德子突然开口道。
“怎么了?”
“王爷您看着满池塘的荷花,有的才刚开一点,有的刚长出花骨朵,还有这满塘的荷叶,您看您……”
“嗯!这荷叶不错,来人摘点回去让小全子弄个叫花鸡尝尝!”
“呃……”,三德子一脸的黑线!王爷说话了,金吾卫就算是不愿意也得照做,于是十几个会水的人脱了盔甲就下了曲江池。不一会儿就摘了一大堆,李恪捡起来一个闻了闻,不错有一股荷叶独有的清香。随后把多余的杆轻轻的一折慢慢的分开,杆中就出现了一条条细丝,不过还是有点稚嫩。
李恪看着一丝心道:看来还得下个月才行,明年是第七年了,按照某音上说的应该可以了。于是便开口道:“行了够了,让他们上来吧!还有这曲江池中的荷叶以后都归燕王府了,没有本王的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采摘!”
“王爷要这么多荷叶做什么?”,这时杜构的声音响起。
“呵呵!当然是吃了!”
“是吗?那杜某今日算是有口福了!”
“行!本王今日就让你尝尝鲜!三德子!去回王府让小全子弄几只杀好的鸡来让他带好调料。那谁让他们和调泥找点柴火来!”,李恪对着金吾卫的头领道。
头领很不乐意,但也不敢表现出来,既然王爷吩咐了自己让手下照办就是了。
在等待的时候李恪对杜构道:“不知哥哥约本王前来所为何事呀?”
“是书店的事,大唐的书籍馆现在已经建的差不多了,王爷您看这书价是否还要下降一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