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呆住了。
倒不是觉得青山的‘论道’有什么理,而是青山实在......太不要脸了!
用厚颜无耻来形容,绝不为过。
只不过老者看了一眼青山这稀碎的神魂,便没有与青山计较。
神魂,心也。
神魂残成这样,估摸着不傻也多少有些影响。
跟傻子置什么气?
“那你还论不论?”老者没好气。
青山点头:“论。”
“怎么又论了呢?”老者疑惑,不是瞧不上论道吗?
青山沉默了良久,微微仰起了头,看着老者苍老的面容:“我喜欢.......跟您这样的老先辈说话。”
“听一句,少一句。”
老者闻言怔了怔,沉默着望着青山,似从青山的眼中看出了...哀思。
“曾经带你悟道的老者,都不在了吗?”老者问。
青山张了张嘴,却无言颔首。
曾经这般与他论道或是带他悟道的老者,有好几个。
爷爷、大长老、许朝闻。
可他如今再也听不到他们说话了......
任何与他们眉眼相似的老者,在青山这里总能得到他那柔软如孩子的一面。
“也罢,那就论吧。”老者点头。
他看向青山的目光,似乎也不再是一个前来论道的过客,而似成了一个需要他带着悟道的少年郎。
青山没有论道的经验,便自然而然问:“论什么呢?”
“论道,自然是论......道!”
“什么是道?”
老者平静地开口:“道者,路也。”
似乎知道青山‘没什么文化’,他便以较为通俗易懂的话语来与青山说话:“所谓道,便是路,前往目的行步之路。”
“道可以是心境向‘明’之路。”
“也可以是修为向‘上’之路。”
“更可以是谋局向‘赢’之路;绝境向‘生’之路;困局向‘解’之路......”
“大道万千,凡行与思皆为道!”
老者扫了一眼棋盘,抬起手将一枚棋子放入棋盘之中:“我的这个举动,便是道。”
青山望着老者,想了想:“怎么理解?”
老者笑着说:“这得看,你是谁!”
他摆了摆手,长衫轻挥,卷起风澜。
“世间之人都在求道,可不同角度或不同的心念,也会有不同的理解......”
“道家之“道”中,“道”是无形无名的自然,先于天地而生,是万物生息演变而运行内在规律。”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眼中的“道”是自然无为,其为「顺」!”
老者又说道:“儒家眼中的“道”为人道。”
“所求乃人定胜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儒家之道,其为「争」!”
老者看向青山,又是继续开口。
“佛门眼中,空即是道。是若空门遁去,万道无踪。真假无相,求不得,见不得。也无须求,无须见。”
“佛家之道,其为「虚」!”
老者轻描淡写的便从儒释道三家的眼中,以不同的追求来阐述三种不同的道。
“自然,大道浩渺,苍生芸芸。道也绝非只有这三种!”
老者笑望着青山。
“这便是论道的意义,辨中求真。”
青山沉默了许久,点了点头:“那又怎么论?”
老者沉思许久,索性把棋盅之中的棋子都倒在了棋盘上,拼凑出了一幅河流画卷。
“从古至今许多人都喜欢以「渡河论」来作为论道之辨。”
“假设在你的面前有一条长河,横断天地两岸了,你被这条河拦住了前路......”
青山抬头:“你怎么知道我面前正有一条河?”
老者叹了口气:“我说的是假设。”
“哦,你继续。”
“假设你要去往河流彼岸,但是河水湍急,你也没有修为能让你御空而过。你会怎么寻到去往彼岸?”老者问道。
青山想了想:“游过去?”
老者点头笑道:“不错,你已经悟出了道门追寻的「道法自然」。”
“不过你可能会被淹死。”
青山又道:“那就在此岸造舟摆渡过去。”
老者笑容更甚:“很好,你还悟出了儒家的「人定胜天」!”
“不过彼岸可能空空如也,没有可让你造舟摆渡之物。”
青山仔细的想了想:“彼岸有什么要让我非得过去吗?”
青山想起了自己曾经去见过的那个寂静如夜的‘彼岸’,摇了摇头:“彼岸也未必有我所求。”
“去了还要回来,两岸的景色或许都差不多。”
老者大赞:“如此,你便悟出了佛门的「此岸即彼岸」!”
“但是你的一切,都在彼岸。”
“你非要过去不可呢?”
三种道法,三种面临问题时,所展现出对道之一字的感悟所引发的三个选择。
“便如这三个道皆非你之道,你会有自己大道之求,在其中找到前行之路,这便是寻道。”老者笑脸盈盈。
“而在与我比较,你想出的前行之路与我想出的前行之路的不同,看谁更胜一筹。”
“这便是论道!”
青山恍然间陷入了沉思,似有些明白论道的意义了。
辨中求真解!
老者看着青山的神色变幻,缓缓的点了点头。
“这下,我们可以开始论道了。”
“若是你,你会怎么渡过彼岸?”
青山看向了老者:“你先说你的论点,若是你,你会怎么寻道过河?”
老者摇头:“我是无数先贤留下的道悟,我与你说的三种方法,皆是我的选择。你与我论道,应是你展露你之道。由我来与你辨你的寻道之择。”
青山深吸了口气,终于还是摇了摇头。
“我无需跨过长河。”
“哦?”老者好奇:“你求谋之道,是更倾向于佛门的遁去空门,万法皆空,此岸即彼岸吗?”
“不!”
青山摇头:“我的意思是,我本就在彼岸.......”
老者皱眉摇头,抬起一枚黑色的棋子,放在了棋盘上的那道由白色棋子组成的长河一侧:“你之所在,只为此岸。”
“人在哪一侧,哪一侧便是此岸。”
“并非是以你我如今跳脱物外的目光,来衡量两岸那一侧是彼此!”
“此岸,是身心所在的‘困境’!而彼岸是你之道寻求的‘解’!”
青山也捡起了一枚黑子,轻轻的放在了另一侧:“我明白你的意思。我确实身心所在为此岸......”
一道长河,两岸皆有一枚棋子。
“可你又怎知......彼岸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