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九。
秦若兰突然传来一个消息,秦仇丑在得知三皇子身死后,竟然消沉了整整一天。
最终在夜晚时分,于秦景的墓前选择了自杀。
这个消息让我感到有些意外,但同时也并不觉得特别惊讶。毕竟,秦仇丑在经历了如此巨大的打击之后,情绪崩溃也是在所难免的。
然而,对于秦仇丑的死讯,我并没有亲眼去确认。
一来,我实在没有兴趣去看她的尸首;二来,即使她还活着,只要她不再以“秦仇丑”的身份出现,我也绝不会再过问她的事情。
秦若兰告诉我秦仇丑已经死了,那我便相信她死了。
至于真相如何,对我来说已经不再重要,我和秦仇丑可能不会在见面了——哪怕她还活着。
毕竟,秦仇丑曾经亲手杀害了秦家的两个妹妹,这样的人,秦若兰都能原谅,我还能说什么?
……
就在今天,布氏族老竟然亲自进宫拜访。
“陛下。”一名老者要对我行礼,把我吓得半死。
他的穿着很朴素,脸上和手上都还有些泥土,估计刚从地里忙完。
我连忙前去扶住他,却已经晚了,他已经行完礼。
我说道:“族老,可是有什么事?”
布琮,京城布氏的族长,也可以说是族老。
他的辈分,那是与先先皇一辈——我爷爷。
我没给他下跪,那是因为下跪乃是父母之礼。但我不给他行礼,还让他给我行礼,我都不敢想白叶会怎么记载。
果然,我看到白叶一脸激动的刷刷写着。
京城布氏,他们没有一点权利,就和普通的大户人家一样,甚至生活上不仅不奢靡,还有些落魄。
这样做是为了保证布氏的初心,从草莽家族到皇族。
留在京城的布氏子弟,是绝对不可能成为皇帝。
他们的职责就是两点:
一、在必要的时候,敢于站出来指出皇帝的不对。
害怕奸臣当道,皇帝昏庸、暴戾,害怕那时候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指正已经走向歧途的国家。
二、在必要的时候,在没有可用、可信、可为、可愿为皇帝战死的人时,京城布氏就是最后的人选。
……
“陛下,老夫是为了布氏的未来而来。”他喘着气回答。
“来,族老,坐下慢慢说。”
我连忙把他扶到一旁的椅子上坐着,生怕他死在宫里。
我亲自给他倒了一杯茶,他却没有喝,他用着迷离眼睛看我:
“老夫听说你把宫里的宫女和妃子都送出宫?那些宫女的样貌老夫也了解了,长的确实不咋地。
不过你怎么不同意礼部的提议,让下面的人在送一些长相姣好的女子?”
原来是为了这件事,我正色道:
“族老,色者,伤身、劳神;
色重者,腐国、劳民;
色极者,伤民、灭国。”
“老夫一个粗人,不懂你这些话,有什么你就直说。”他摇头开口
我只能说的直白一些,亏我还特意文绉绉的说了一堆。
“没钱,可以节省一些开支。”
“可这不是从国库出的钱吗?担心什么开支?”
我苦笑:“族老,国库的钱也不是我们的钱,这笔钱用在了宫里,那用在百姓身上的钱从哪里获得?
宫中女人已经够多了,一天一个我也用不完啊!”
他轻轻点头:“也罢,不过有一点老夫要提醒陛下,伊国已经乱的太久了,生下一个儿子,才算是真正的恢复稳定。”
说完他也就起身告辞,我知道他为什么要来见我了。
居然是让我快点有子嗣,以此稳住百官,绕了这么多,真是为难他了。
我让人把他抬出宫,结果他非常的固执,愣是不要。
……
对于他们来说,我已经当了三年的皇帝,却依旧无后,这可以说是罕见。
子嗣对于一个家族来说,确实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对皇帝,子嗣更是巩固其地位的关键所在。
如果没有子嗣,那么朝局就难免会出现一些不稳定的因素。
不仅如此,那些一直跟随我的忠诚官员们,也会因为我的无子而产生动摇,他们会开始思考:
“我现在效忠于你,当然没问题。可是万一你遭遇不测,突然离世了,那我该去效忠于谁呢?毕竟你连个儿子都没有。
而且,就算我愿意一直效忠于你,那我的后代又该去效忠于谁呢?以后会不会被新的皇帝清算?”
老实说我也不是没有播种,但奈何就是没有反应,太医们也看了,也只是说让我多加休息。
我能多休息吗?大把大把的奏书摆在桌面上,有时候一天都忙不完,还要留到第二天。
淦!
……
四月二十一。
这两天,我把阳州的奏书交给唐妙言处理,她比我熟悉阳州的情况,一些让我头疼的事,她能不假思索的做出最佳的决策。
少了一个州的奏书,这让我减少了批阅奏书的时间,多了播种的机会。
我和唐妙言的关系逐渐也变得亲密,不过,我始终提防着她,她批阅过的奏书都要过我的眼。
至于我为什么不设立丞相,让他们给我分忧,不用自己看这么多的奏书。
那是因为朝中暂时没有可用的人,能力足够的人,我不相信。我相信的忠诚官员,他们还没有那个能力。
就比如钟尚书,他之前只是一个商人,一个掌柜。能直接升到户部尚书,可以说是非常离谱了。
要不是他专业对口,也无法将户部治理得正常运转。
程千余也一样,纯属能力不够。
谦贤和宁博或许耳濡目染,但从他们的处事来看,连管个工部和礼部他们都够呛。
……
在布琮离开后宫后,许多官员也曾劝谏我扩充后宫。可见应该是官员们去找布琮,让他来和我说这些。
正所谓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管理这偌大的伊国本就不是一件易事。
我好不容易才将一些宫女和妃子送出宫外,以减轻宫廷的负担,可如今却又要迎来一批新的宫女。
面对这一情况,我实在是有些无奈,但又不能不同意百官的提议,要不然他们还真以为我不行呢。
思来想去,我最终将这件事情交由礼部去处理。
同时我也特别叮嘱礼部官员,此次选拔宫女的人数一定不要超过两百人,以免给宫廷带来过多的压力。
还有就是,这些宫女至少要好看,再给我找来歪瓜裂枣,我特么把礼部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