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山紧要,清军在此布置了两百多名八旗兵,既是压阵督战的中坚,也是危急时刻用来破敌的利刃,如今红营的攻山部队发起进攻后刚过一个时辰,就已经直逼山林主寨而来,周围一个个失陷的山岗和工事一次次证明了,清军依托坚固的工事尚有坚持作战的能力,可只要红营的甲兵冲进工事里,无一不是一触即溃。
防守马头山的清军主将显然没有把希望放在山寨里那些绿营能和红营肉搏得胜的机会之上,第一时间便投入了手里大部分的八旗兵,裹着数百名绿营甲兵,希望靠着这突然的反冲击将攻山的红营部队推下山去。
从马头山山顶,可以清晰的看到附近大部分据点的情况,西面的叉子岭的一座山顶上,早已经飘扬起红营赤红的旗帜,但铳炮之声却一刻不绝,显然驻守汪家峪、铁架山等地的清军部队正在组织兵马进行反扑,他们只要有一支清军部队抵达马头山这座清军的后路要冲,保住清军后路的希望就大了许多。
马头山上的清军,如今正应了那句话,坚定守住便有办法。
但红营的部队反应也极快,此起彼伏的急促哨音之中,前列的部队迅速的改换着阵形,火器兵将手里的飞礞炮随手扔在地上,从腰间的弓囊里抽出短战弓,弯弓搭箭撒出一波箭雨。
他们手里的短战弓不是清军常用的大弓重箭,而是明末南方明军常用的小弰弓,这种弓拉力不过八十余磅,箭矢轻至一钱左右,面对未镶铁的布面甲都很难轻易穿透,对明铁扎甲和镶铁布面甲之类的铁甲,更是要拉进到三四十步的距离,才有穿透的可能。
但这种弓也有其优势,拉力较小,训练起来就相对简单许多,弓身短、重量轻,携带起来也方便,山地作战之时也不会被弓箭限制战术动作,而且射速相对也快,熟练的弓手在清军的大弓重箭射出一箭之时,就能使用小弰弓连发三到四箭了。
红营把这种小弰弓配置给了火器兵,鸟铳手也多有装备,就是为了在山地战场之中应对敌军的突袭,山势起伏、山林密布,障碍物众多,两军近身接战之前,往往就只隔了几十步的距离,正是小弰弓最理想的射程之内,火器兵和鸟铳手在这种距离里装填火器根本来不及,便取弓作战,他们也不需要有多高超的箭术,只需要一口气将箭囊里的羽箭射光即可。
纷乱的箭雨能够一定程度上给予冲锋的敌军一定的杀伤,也能搅乱敌军的阵势,在两军接敌搏杀之时,就能为己方抢下一个先手,这其实就是明末明军的标准战法,鸟铳手和火器兵携带弓箭,远战用铳、近战拉弓,清军的火器部队发源于明军,军律之中同样是要求鸟铳手配备弓箭的。
只不过以明军和清军基层士卒的素质,敌人冲到几十步的距离内,早就已经崩溃了,哪里还有胆子使用弓箭继续作战?上面的官吏连火药铳弹都要贪墨,这羽箭短弓反正也用不上,自然是直接贪墨一空了,下面的铳手和火器兵想要练习弓箭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军律操典的要求,自然就成了一纸空文。
配合着箭雨的,是手持三眼快枪的红营甲兵,他们在第一时间就顶在最前面,手里的三眼铳轮射三轮,也是一口气将铳弹打个干净,射光铳弹之后,敌军差不多也冲到面前,便能直接抡起三眼铳当锤子使用。
他们身后则是刀盾手和全甲的长枪手,待敌军近前,火器兵退后吊射羽箭,刀盾手进至最前,持三眼铳的甲兵掩护右翼,长枪手扛枪位列甲兵左后位置,一面掩护左翼,一面利用长枪捅杀被刀盾手挡住的敌军,火器兵射完羽箭,便弃弓用刀护在最后,四人配合形成一个小型的纵阵。
这种阵势并不固定,会根据战场的情况和兵员的配置进行调整,有时候会刨掉最后的火器兵,只以三人成阵,有时候又会添上一名鸟铳手在末尾,刀盾手用投枪、短斧搅乱敌军,用盾牌遮护自己和战友、遏制敌军的突进,主要的杀伤则依靠后方的长枪手、甲兵和鸟铳手。
红营的部队,从装备配置到基础战术,都是为应对山地和战壕之中接敌不过几十步甚至十几步的距离而专门设计发展而来,而清军显然没有这个意识,他们甚至连组阵的意识都没有,只是仗着一身甲胄和居高临下的冲势横冲直撞。
压在阵后的八旗兵还会偶尔停下取大弓重箭乱射,被驱赶着冲在最前的绿营甲兵,就只会乱嚷着给自己壮胆,向着红营部队一个个迅速结成的阵势乱糟糟的猛冲而来。
不到百步的距离,他们先遭了一轮箭雨,羽箭叮叮当当的被盔甲弹开,但也足以扰乱他们的阵势,然后又是一轮横飞的铳弹,几十步的距离里身上的铁甲根本拦不住铳弹的突破,顿时倒下一片,冲到近前,又是乱飞的投矛短斧。
许多清军的甲兵到此便失去了所有的勇气,猛然掉头就跑,剩下的许多人也不得不缓下脚步躲避,居高临下的冲击,反倒让严阵以待红营的长枪手抢下刺杀的先手。
接战的清军甲兵已经零零散散、各自为战,面对红营严整的小阵,一身武艺也无从施展,要么就被三眼铳砸翻,要么就被长枪捅杀,少许清军甲兵携带着手斧投矛,近距离的投掷造成缺口,再从缺口处猛冲猛打,还有机会冲破一支红营的小阵,但很快他们就会被赶上来的其他小阵围死,面对四面八方戳来的长枪,最终丢了性命。
清军的这场冲击没有持续多久,几乎是双方刚刚一接敌交锋,清军就溃败了下去,后边压阵的八旗兵率先逃跑,反倒是被驱赶着冲在最前的绿营甲兵还坚持了一阵,他们这些身经百战的老兵最会看形势,既然这场反冲击根本不可能成功,他们自然不会把性命丢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