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羽在合肥之战大获全胜后,并未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而是迅速投入到对徐州的作战筹备中。他深知,乃儿不花率领的徐州守军定会因合肥的失守而提高警惕,徐州城的攻防战将会更加艰难。
高羽在合肥城内安抚百姓、整顿军队,同时对徐州的情报进行细致梳理。他召集诸将,再次于营帐内商议战略。营帐内烛火摇曳,众人神情专注。军师刘基手持地图,说道:“殿下,徐州城城墙高耸,防御完备,且乃儿不花治军严谨,若强攻,我军损耗必大。依我之见,可先切断徐州与外界的联系,使其孤立无援,再相机而动。” 刘基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在地图上比划着,详细阐述着自己的战略思路。
高羽点头称是,他下令李左车、太史慈率领三万轻骑,绕到徐州城后方,截断乃儿不花可能的退路以及与其他完颜部势力的联络通道。李左车与太史慈领命后,迅速带领轻骑出发,他们行动迅速,如同疾风般悄然绕到徐州城后方,在关键的道路上设下埋伏,严密监视着徐州城的一举一动。轻骑兵们骑着矫健的战马,在夜色的掩护下,如鬼魅般穿梭在山林之间,他们的身影在月光下若隐若现,随时准备对任何试图突围或求援的敌军发动攻击。又命周岳、甘兴带领五万步兵,在徐州城周边设置拒马、鹿角等障碍,进一步限制徐州守军的行动。步兵们齐心协力,将一根根粗壮的拒马和鹿角安置在徐州城周围的要道上,形成了一道道难以逾越的障碍。他们汗流浃背,但却没有丝毫怨言,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为攻克徐州城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他自己则亲率主力十五万大军,缓缓向徐州城进发。大军行进间,尘土飞扬,仿佛一条巨龙在大地上蜿蜒前行。
乃儿不花在徐州城中得知合肥城破、王保保北逃的消息后,心中大惊。他深知高羽的厉害,立刻加强了徐州城的防御。他将八万大军合理部署在城墙上及城内各要害之处,又征集城中百姓,协助搬运守城器械、物资,日夜巡逻,以防大夏军突袭。百姓们在士兵的催促下,无奈地加入到搬运物资的队伍中,脸上满是担忧与恐惧。他们害怕战争会给他们带来灾难,担心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乃儿不花亲自在城墙上指挥,他目光坚定,试图用自己的行动来稳定军心,但内心深处,也对即将到来的战斗充满了担忧。
高羽的大军抵达徐州城外后,并未急于进攻,而是按照刘基的计策,先对徐州城形成了铁桶般的包围。大夏军营地连绵不绝,旌旗招展,与徐州城遥遥对峙。高羽每日都会派出斥候,密切关注徐州城内的动向,同时也在等待着战机的出现。斥候们如同灵动的飞鸟,在徐州城周围穿梭,将城内的一举一动及时汇报给高羽。
数日后,斥候传来消息,徐州城内因合肥的失守而人心惶惶,粮草的消耗也让城中的气氛愈发紧张。乃儿不花虽极力稳定军心,但仍难掩将士们的忧虑。高羽认为时机已到,决定再次施展攻心之计。
他让士兵们在徐州城外齐声高喊:“徐州将士听着,完颜部大势已去,合肥已破,王保保北逃。我军乃仁义之师,若你们投降,既往不咎,可保你们性命无忧,还能与家人团聚!” 同时,大夏军又在城外张贴告示,详细说明投降后的优厚待遇。告示上的文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吸引了不少徐州守军的目光。士兵们在城下的喊话声此起彼伏,仿佛要将这些信息传递到徐州城的每一个角落。
这一招果然奏效,徐州城内军心开始动摇。一些士兵私下里讨论着投降的利弊,不少人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恐惧。乃儿不花察觉到了军心的变化,他一方面严惩那些传播投降言论的士兵,以儆效尤,试图通过严厉的手段来稳定军心;另一方面,他决定主动出击,打破大夏军的包围,寻求生机。他深知,如果继续被困在城中,最终只有死路一条,只有主动出击,才有一线生机。
乃儿不花挑选了两万精锐骑兵,准备趁夜突袭大夏军营地。深夜,月色朦胧,乃儿不花亲率骑兵,悄悄打开城门,向着大夏军营地疾驰而去。马蹄声在寂静的夜里如闷雷般响起,两万骑兵如黑色的洪流,直扑大夏军。乃儿不花骑在一匹高大的战马上,眼神坚定,他心中抱着一丝侥幸,希望能在这场突袭中打破僵局。骑兵们身着黑色战甲,在月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他们的脸上充满了决绝,仿佛要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次突袭上。
然而,高羽早有防备。他通过斥候得知乃儿不花可能会夜袭,于是在营地周围设下了重重埋伏。当乃儿不花的骑兵进入埋伏圈后,大夏军伏兵四起,喊杀声震天。一时间,火把照亮了夜空,箭矢如雨点般射向乃儿不花的骑兵。伏兵们从四面八方涌出,将乃儿不花的骑兵团团围住。乃儿不花见中了埋伏,却并不慌乱。他挥舞着长刀,大声呼喊着鼓舞士气,指挥骑兵们奋力突围。双方在黑暗中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厮杀,刀光剑影闪烁,鲜血四溅。乃儿不花的骑兵虽然勇猛,但大夏军的埋伏布置得极为周密,他们陷入了重重包围之中。乃儿不花身先士卒,带领着骑兵们左冲右突,试图杀出一条血路,但大夏军的防线如铜墙铁壁般难以突破。战场上,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让人毛骨悚然。
经过一番激烈的拼杀,乃儿不花的骑兵损失惨重。乃儿不花见突围无望,只得率领残部退回徐州城。此役过后,徐州守军的士气降至冰点,而大夏军则士气大振。高羽抓住这个机会,决定发动总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