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祯讨厌事后诸葛亮,怒气冲冲地说道:“为何不能早点发现、早点拿人?非要等他们动手,你们等着给陈恪收...”
说到这他闭嘴,转脸看看陈恪,大过年的,不吉利的话不能说。
李祯不说,让他们意会。
张孜就绝对不会以为李祯说的是好话,躬身说道:“臣知罪。”
李昭接过来说道:“此错罪在老臣。”
他俩都请罪了,就让陈恪有点尴尬了,可他不能请罪,他的过错就在于大过年的瞎溜达什么?就不能躲在麦园里好好学习吗?
这话他不能说,只能说道:“在这种事上官府和有司衙门确实处于被动状态,不能看着对方像罪犯就拿人,也不能怀疑对方藏着匣弩就搜身。”
“官府和有司衙门只有掌握证据才能拿人,在这种被动情况下只能采取两个办法,一是严明法纪,有罪必罚;二是发动百姓,对那些见义勇为者实施重奖,以激励人们的惩恶扬善之心。”
他将请罪的事转到防治办法上,李祯轻轻点点头,对张孜说道:“对协助擒拿刺客者重赏。”
陈恪接过来说道:“皇上,金银赏赐并不是必须的,送块官府的金匾胜过赏银百两。”
李祯一听大感兴趣,立刻说道:“朕亲自给他们写匾。”
“不可...”陈恪急忙阻止,“皇上,你所亲书的金匾是至高荣誉,不可轻易出手。”
听他劝阻,李祯轻轻叹口气,他的飞白体不比陈恪的瘦金体差,但这种笔体平时很难用上,本想借着送匾的机会展示自己的飞白体,可陈恪说的对,写匾的想法还是放下吧。
他放的很快,立刻确定人选,“由包拯写匾。”
说完这事他就转到下个话题,“杀手承认是元昊的旧部,看来修善和尚伏诛,元迁身边还有阴谋组织的人。”
“可惜那个张山也伏诛了,他是带头的,应该知道这个人是谁?”
说到这李祯想起一事,埋怨道:“你娘子的剑太快,留下张山就好了。”
他将责任推到林韵宁头上,陈恪当然不愿意,立刻反驳,“这叫护夫心切。”
然后见缝插针:“皇后保护皇上,也会这样。”
他为皇后说话,立刻得到李昭和张孜的赞同,看着这两个一上一下的脑袋,李祯不高兴地说道:“书剑还没嫁给曹汲,你就为皇后说话了?”
陈恪立刻叫屈,“皇上,臣冤枉,皇后母仪天下,臣尊重皇后娘娘。”
听他还有话说,李祯继续不高兴地说道:“皇后没在这,你不用拍皇后的马屁。”
李祯所言暗藏对皇后的不满。
陈恪立刻回道:“臣拍的是皇上的马屁,夫妻一体与有荣焉,皇上如夸赞臣妻,臣是很高兴的。”
他将话题转到林韵宁身上。
李祯立刻说道:“你娘子虽然心狠手辣,对你却是十分关心。”
听他说这话,陈恪立刻明白过来,郑重说道:“臣父母双亡,臣妻也就不用考虑公婆的态度了。”
“其实儿媳孝敬公婆,又何尝不是深爱夫君的表现?”
“而且臣只有一妻,也不用臣妻对其他女人体现大度,须知嫉妒乃是七出之一。”
“可体现大度又何尝不是深爱夫君的表现?难道非要体现醋劲让夫君心烦意乱吗?”
“而且...”
他还要往下说,李祯怒气冲冲地打断他的话,“你是说我身边女人多吗?”
见李祯发怒,李昭和张孜急忙看向陈恪,两双眼睛都在眨动着,暗示陈恪赶紧退让一步。
可陈恪却没看他俩,而是郑重回道:“确实不少。”
这个回话让李祯大怒,怒喝道:“你向着皇后,就是因为与曹俨、曹汲交好,就是因为书剑就要嫁给曹汲了,就是因为你是曹俨那对儿女的师父。”
“陈恪,你打着一心为公的旗号,却有一颗满满的私心,在你这颗私心里,你身边的人就都是好的?你身边人的家人也都是好的?”
李祯发出两问。
陈恪恳切的回道:“没错啊,他们不好,臣为何与他们交往?早就割袍断义了。”
这话让李祯气的直翻白眼,怒吼一声:“我不想看见你。”
于是陈恪就被赶出了福宁宫。
这道消息立刻长了翅膀飞出去。
刘太后得知消息立刻找来李祯,见他气鼓鼓地走进来,第一句话竟然是,“娘,您下懿旨,赐陈恪几个小妾,我看他敢不接受。”
听这话刘太后乐了,摆摆手让身边的宫女退下,听李祯说道:“这家伙竟说我身边的女人多......”
听李祯叙述,刘太后知道发生了何事?
不由笑道:“陈恪倒是坦诚。”
刘太后竟支持陈恪,李祯不由大为讶异,听刘太后继续说道:“陈恪所言就是表明态度,他支持曹仪。”
“如他不表明这个态度,你认为他会支持谁?张贵妃、苗淑妃还是刘德妃?”
刘太后的问题很好解答,李祯张口就说:“他与曹俨、曹汲交好,当然支持皇后。”
“这就是了...”刘太后笑道:“所以他坦诚地告诉你了。”
刘太后说的没错,可李祯还是愤愤不平,“他也不用这么坦诚吧?”
“这就是他对你的态度,他告诉你了,难道你不想要他这个态度吗?”
刘太后的问题对李祯来说还是很好回答,“我不是生气他这个态度,而是生气他说我女人太多的态度,他只有一个娘子就很高尚吗?”
听这个回答刘太后笑道:“长兴侯也希望先皇只有为娘一个女人。”
这个回答绝对是正确答案,没有一个小舅子愿意姐夫身边有很多女人,长兴侯不敢动手的原因只因姐夫是皇帝而已。
事实就是这样。
以长兴侯的地位和武力,一般的姐夫还真不敢纳妾。
虽然社会风气允许男人纳妾,但女人的兄弟权高位重还会打人,这个姐夫是绝对不敢纳妾的。
这个答案让李祯立刻想到一个好办法,“娘下懿旨,赐陈恪两个小妾,看他舅哥怎么对他。”
李祯急于让陈恪向他看齐,忽略了一件事,陈恪的舅哥不会怎么样,林韵宁就不好说了。
他刚做出评价,林韵宁心狠手辣,转眼就忘了这事。
刘太后也不拆穿他,笑道:“娘好好想想。”
然后问道:“陈恪公开支持曹仪,曹汲要娶书剑就不是为了这事,为娘准备顺水推舟,册封书剑...”
说到这刘太后沉吟一下,缓缓说道:“林韵宁于杭州府保护陈恪有功,应册封三品诰命夫人;张出尘资助军资,有功于国,可封为县君;林书剑在西北、杭州府战阵冲杀,杀寇颇多,有功于国,可封为县君。”
古代各王朝对女子的封爵不多,主要分血缘封爵,既皇帝的女儿为公主,亲王的女儿为郡主,郡王的女儿为县主。
这是给皇家女人的封爵。
而对外主要是以男人为依附,女人立下大功的,封为某国夫人,比如那个世界的梁红玉,就被先后封为“安国夫人”、“护国夫人”、“杨国夫人”,去世后又被追封为“邠国夫人”。
而在那个世界正史中唯一的女将军秦良玉也被封为二品诰命夫人。
崇祯皇帝一生写了五首诗,其中四首都是赞颂秦良玉的,充分体现对秦良玉的看重。
但直到崇祯皇帝吊死煤山,南明朝廷才追封秦良玉为忠贞侯,可知那个时代对女子的封赏是多么苛刻。
大兴王朝同样如此,封爵除了某某夫人,就是诰命夫人和赦命夫人。
但这些封爵大多是对已婚女人的,对未婚女子一般不会封夫人,封爵就是“县君”和“乡君”。
大兴王朝取消了“乡君”封爵,就剩下“县君”了。
县君这个封爵的面很广,可以封赏官员的母亲和妻子,也可以封赏为国立功的未婚女子,享五品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