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阳光明媚,晴空万里。
二十五万北伐大军宛如一条汹涌澎湃的钢铁洪流,浩浩荡荡地开到了大都城外。
军旗飘扬,刀枪林立,军容之盛令人震撼不已。
徐达、朱元璋、常遇春、汤和以及李文忠这五位威名赫赫的大将,身先士卒,率先翻身下马。
他们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向着城门走去。
此时,张无忌早已率领着一千精锐的龙武卫出城相迎。
只见徐达快步上前,单膝跪地,抱拳高声说道:“臣徐达率麾下二十万北伐大军参见明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音如洪钟一般响亮,回荡在整个天地之间。
张无忌见状,赶忙大步流星地走到徐达身前,伸出双手,亲自将他缓缓扶起。
他面带微笑,语气亲切地说道:“诸位将军,请起,不必多礼!快快起身吧!”
随着张无忌的话音落下,其余四位将领也纷纷站起身来。
紧接着,那二十万北伐大军齐声高呼道:“明王威武,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呼喊声犹如山崩海啸一般,响彻云霄,其气势磅礴,足以震慑四方,一时间名动天下。
张无忌微微抬手示意众人安静下来,然后朗声道:“将士们一路辛苦,现在请跟随本王一同进入大都城!”
说罢,他转身朝着城内走去,身后紧跟着徐达等一众将领以及那千军万马般的北伐大军。
进入大都城后,街道两旁早已站满了欢迎的百姓,他们手持彩旗,脸上洋溢着喜悦与期盼,纷纷向这支凯旋之师投以最诚挚的敬意。
孩童们手持鲜花,兴奋地跟随着大军,不时发出阵阵欢呼,整个大都城沉浸在一片欢庆的海洋中。
张无忌走在最前,他的目光掠过每一寸熟悉的土地,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激动与感慨。
这座曾经是他心中遥不可及的都城,如今已在他的脚下,成为他北伐征途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行至宫城前,张无忌停下脚步,转身面向大军,声音坚定而温暖:“今日,我们在此集结,不仅是为庆祝北伐的胜利,更是为了铭记每一位将士的英勇与牺牲。
你们,是大明的脊梁,是这片土地上的真正英雄!”
言罢,他大手一挥,早有准备的侍卫们迅速行动起来,将早已备好的美酒佳肴一一奉上,为北伐大军接风洗尘。
宴席上,珍馐美味琳琅满目,乐声悠扬,歌舞升平,一派盛世景象。
徐达、朱元璋、常遇春、汤和以及李文忠五位大将,被特别安排在张无忌的左右,受宠若惊之余,更多的是对明王知人善任、体恤下属的深深感激。
张无忌亲自为他们斟酒,每饮一杯,便是一段过往的回忆,一段并肩作战的情谊,在觥筹交错间愈发醇厚。
“徐达,你智勇双全,北伐之路,你功不可没。”
张无忌举杯向徐达,眼中满是赞许。
徐达连忙起身,谦逊道:“此乃臣等分内之事,全赖明王英明领导,大军上下一心,方能有此胜绩。”
朱元璋亦起身,感慨万千:“明王,您不仅是我们心中的领袖,更是我们灵魂的灯塔。有您在,大明之光,永不熄灭!”
张无忌笑着点头,目光扫过每一位将领,那眼神中既有对过往战事的肯定,也有对未来征途的期许:“诸位,北伐虽胜,但天下未定,前路依旧漫长且充满挑战。
我们需携手并进,共创大明之辉煌!”
宴席间,欢声笑语不断,但每个人的心中都明白,这份胜利只是开始,未来的路还需他们一同去开拓,去守护。
张无忌的这一番接风洗尘,不仅是对北伐大军的嘉奖,更是对他们未来使命的激励与鞭策。
夜幕降临,灯火阑珊,大都城内的欢庆仍未停歇。
张无忌与五大将领并肩站在城墙上,眺望着这片他们用血汗换来的安宁之地,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坚定信念。
这一刻,他们仿佛已经看到了大明王朝那辉煌灿烂的明天,正缓缓升起在东方的天际。
翌日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了大都皇宫的大殿内。
张无忌端坐在首位,面色凝重地看着下方的五位将领。
这五位将领皆是明军中的翘楚,他们分别统领着不同的军队,身经百战,战功赫赫。
众人坐定后,张无忌缓缓开口道:“诸位将军,今日请你们前来,乃是有要事相商。想必大家都已知晓,我欲收复那失落已久的燕云十六州!”
他的声音不大,但却充满了决心与力量。
此言一出,原本安静的议事厅瞬间变得热闹起来。
五大将领纷纷交头接耳,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对于这些常年征战沙场的将士们来说,收复失地无疑是一件极具荣耀和意义的大事。
张无忌微微抬手示意众人安静,接着说道:“燕云十六州自古以来便是我华夏大地之重要领土,它包含了幽州、顺州、儒州、檀州、蓟州、涿州、瀛州、莫州、新州、妫州、武州、蔚州、应州、寰州、朔州以及云州等地。
然而,在五代十国时期,那可恶的石敬瑭为了一己私欲,竟然不顾国家大义和民族尊严,将这片广袤的土地拱手相让于辽国。
自此之后,中原王朝便失去了对燕云十六州的控制,至今已有四百五十余载啊!”
说到此处,张无忌不禁握紧了拳头,脸上露出愤恨之色。
在场的众将领也无不义愤填膺,他们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跟随张无忌夺回属于汉人的领土,重振华夏雄风。
徐达首先打破了沉默,他站起身来,目光如炬:“明王所言极是,燕云十六州乃我华夏之根本,失之已久,民心所向,誓必收回!末将愿为先锋,誓死夺回每一寸失地!”
常遇春亦是热血沸腾,拍案而起:“徐将军所言极合吾意!末将愿率精兵万马,直捣黄龙,让那些元廷残兵见识见识我大明铁骑的厉害!”
汤和则显得更为沉稳,他轻抚长髯,缓缓言道:“收复失地固然重要,但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等需先详尽了解蒙古余孽兵力部署、地形地貌以及民风民俗,方能制定出万全之策。”
李文忠点头赞同,补充道:“汤将军所言极是,末将愿领一支精干斥候,潜入燕云十六州,刺探军情,为我大军进军铺路。”
朱元璋则沉思片刻,目光深邃:“此外,粮草辎重亦不可忽视。
大军出征,粮草为先。
末将建议,即刻着手筹备粮草,同时加强后方补给线的安全,确保大军无后顾之忧。”
张无忌听罢,心中甚是欣慰,他站起身来,环视众将:“诸位将军言之有理,收复燕云十六州,非一日之功,需从长计议。
徐将军勇武无双,可为先锋;常将军骁勇善战,可领主力;汤将军深思熟虑,主管谋略;李将军机敏过人,负责斥候;朱将军则统筹全局,保障后勤。
五位将军各司其职,同心协力,定能成大业!”
众将领齐声应诺,士气高涨,仿佛已经看到了大军压境,燕云十六州失地重归华夏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