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河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话说那东吴的陆逊,轻轻松松就把魏兵给打跑啦。这可把吴王给乐坏了,大手一挥,直接封陆逊为辅国将军、江陵侯,还让他掌管荆州牧,从此这军权呐,就全握在陆逊手里啦。

张昭跟顾雍一看这形势,就跑去跟吴王说:“大王啊,咱是不是该改个年号,图个新气象呀?”吴王一听,觉得挺有道理,行嘞,那就改呗,于是改成了黄武元年。

这事儿刚定下来,突然有人来报:“大王,魏主派人来啦!”吴王一听,喊道:“快让他进来。”这使者一进来,就开始巴拉巴拉说:“之前蜀国找我们魏国求救,我们魏国一时没搞清楚状况,就稀里糊涂发兵帮忙了。现在啊,我们那是后悔得肠子都青了。这不,我们打算派四路大军去攻打蜀国,你们东吴要是能来接应,等拿下蜀国,土地咱们对半分咋样?”

吴王听了,心里那是七上八下,拿不定主意啊,就转头问张昭、顾雍他们:“你们说这事儿咋办?”张昭挠了挠头说:“要说高见,那还得是陆伯言呐,要不问问他?”吴王一听,行,立马把陆逊给召来了。

陆逊一到,就不紧不慢地说:“大王啊,曹丕那家伙坐镇中原,实力可不容小觑,咱现在要是不答应他,那肯定得结仇啊。我琢磨着,不管是魏国还是咱吴国,都不是诸葛亮的对手。要不咱先假装答应他,回去赶紧整顿军队,做好准备。然后就盯着这四路大军的动静,要是他们打胜了,蜀国那边危急,诸葛亮首尾不能相顾,大王您就赶紧发兵响应,直接去拿下成都,这可是上上策啊。要是四路大军吃了败仗,咱再另想办法。”

吴王听了,觉得挺靠谱,就对魏使说:“哎呀,我们这军需物资还没准备好呢,等挑个好日子,马上就出发。”使者一听,行了,拜别就走了。

吴王这边呢,派人去打听消息。嘿,你猜怎么着?那西番兵刚到西平关,一瞧见马超,吓得屁滚尿流,还没开打就脚底抹油溜了。南蛮孟获带着兵去攻打四郡,结果被魏延用疑兵计耍得团团转,被杀得哭爹喊娘,灰溜溜地退回老巢去了。上庸孟达的兵走到半路,这家伙突然染病,动弹不得了。曹真的兵倒是出了阳平关,可被赵子龙堵在各处险道,那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啊,曹真在斜谷道屯兵,怎么打都打不赢,只能灰溜溜地回去了。

吴王得知这些消息后,忍不住对文武百官说:“陆伯言可真是神机妙算呐!我要是当时脑子一热乱动,说不定又得跟西蜀结仇了。”

正说着呢,突然有人来报:“大王,西蜀派邓芝来啦!”张昭一听,撇了撇嘴说:“哼,这肯定又是诸葛亮的退兵之计,派邓芝来当说客呢。”吴王问:“那咱咋应对?”张昭眼珠子一转,坏笑着说:“大王,咱在殿前立个大鼎,往里面倒上几百斤油,下面用炭火猛烧。等油烧得滚开,挑一千个身材魁梧、满脸横肉的武士,每人手里拿着刀,从宫门口一直排到殿上。然后把邓芝叫进来,不等他开口说话,就拿郦食其说齐的事儿来指责他,照着这个例子,把他扔油锅里炸了,看他怎么应对。”

吴王一听,觉得这主意够狠,就照办了。于是立起油鼎,让武士们各就各位,然后召邓芝进来。邓芝整理了一下衣服,大摇大摆地就进来了。走到宫门口,只见两行武士凶神恶煞地站着,手里拿着钢刀、大斧、长戟、短剑,一直排到殿上。邓芝一看就明白咋回事儿了,可他一点都不害怕,还昂首挺胸地往前走。

到了殿前,又瞧见大鼎里的热油“咕噜咕噜”地翻滚着。左右的武士都恶狠狠地盯着他,邓芝却只是微微一笑。近臣把他带到帘子前,邓芝只是拱手作揖,却不跪拜。吴王气得一把掀开帘子,大声喝道:“你为啥不拜!”邓芝抬头挺胸,理直气壮地说:“我可是上国的使者,可不拜你们这小邦的主儿。”

吴王一听,肺都快气炸了,怒吼道:“你也不掂量掂量自己,还想靠那三寸不烂之舌,学郦食其去游说齐国啊?赶紧给我进油鼎!”邓芝却哈哈大笑起来:“都说东吴人才济济,没想到连个儒生都怕!”吴王气得脸都红了,吼道:“我会怕你这个小毛孩?”邓芝不屑地说:“既然不怕我邓伯苗,还怕我来说服你们?”

吴王瞪着他问:“你是不是诸葛亮派来的说客,想劝我跟魏国断绝关系,跟蜀国和好?”邓芝点点头说:“我就是蜀国的一个儒生,专门为了你们吴国的利害关系来的。你们又是摆兵阵,又是立油鼎的,就为了对付我一个使者,这度量也太小了吧!”

吴王听了,脸上有点挂不住,尴尬地挥挥手,把武士们都喝退了,让邓芝上殿,还赐了座,问道:“你说说,这吴、魏之间的利害关系到底咋样?给我讲讲。”邓芝反问:“大王您是想跟蜀国和好,还是跟魏国和好呢?”吴王说:“我是想跟蜀主讲和,可就怕蜀主年纪小,见识浅,不能有始有终啊。”

邓芝一听,来了精神:“大王您可是当世的大英雄,诸葛亮也是厉害得不行的俊杰。蜀国有着山川的险要地势,咱们吴国也有三江的坚固屏障。要是咱们两国联合起来,就像嘴唇和牙齿一样互相依存,进呢,可以一起吞并天下;退呢,也能像鼎的三只脚一样稳稳地立着。现在要是大王您向魏国称臣,那魏国肯定得让您去朝拜,还会要求您把太子送去当人质。要是您不答应,他们就会发兵攻打,到时候蜀国也会顺着长江打过来,这样江南这块地盘,可就不再是大王您的啦。要是大王觉得我这话不靠谱,我现在就死在您面前,省得落个说客的名声。”说完,撩起衣服就往油鼎那边走。

吴王一看,赶紧喊道:“别冲动!”连忙把邓芝请到后殿,用上宾的礼节招待他。吴王说:“先生的话,正合我意啊。我现在就想跟蜀主联合,先生能不能帮我牵个线呀?”邓芝哼了一声说:“刚才要把我煮了的是大王您,现在又想让我帮忙的还是您。大王您自己都还犹犹豫豫的,怎么能让别人相信您呢?”吴王赶忙说:“我主意已定,先生别怀疑啦。”

于是吴王把邓芝留了下来,召集大臣们问:“我掌管着江南八十一州,还有荆楚这么大的地盘,咋感觉还不如西蜀那偏僻的地方呢。人家蜀国有邓芝,能不辱使命,咱吴国却连个能去蜀国传达我意思的人都没有。”

话音刚落,就有一个人从大臣里站出来,大声说:“大王,我愿意去!”大伙一看,原来是吴郡吴人,叫张温,字惠恕,现在是中郎将。吴王看了看他,有点担心地说:“我就怕你到了蜀国,见了诸葛亮,传达不好我的意思啊。”张温胸脯一挺,满不在乎地说:“孔明也是个人嘛,我怕他干啥?”吴王一听,乐了,重重赏赐了张温,让他跟邓芝一起去蜀国通好。

再说孔明这边,自从邓芝走了以后,就去跟后主说:“陛下,邓芝这一去,事儿肯定能成。吴地那可是人才辈出,他们肯定会派人来答礼。陛下到时候可得礼貌招待,让他们回吴国后,咱们就能跟吴国通好结盟啦。要是跟吴国通好,魏国肯定就不敢轻易对咱们蜀国动兵。等吴、魏那边安定了,我就去征讨南方,平定蛮方,然后再去对付魏国。魏国要是被削弱了,东吴也蹦跶不了多久,咱们就能恢复一统天下的大业啦。”后主听了,觉得挺有道理,点头称是。

没过多久,就有人来报:“陛下,东吴派张温跟邓芝来咱们蜀国答礼啦!”后主赶紧把文武百官都召集到丹墀,让邓芝、张温进来。张温觉得自己可了不起了,大摇大摆地走上殿,给后主行了个礼。后主赐了个锦墩,让他坐在殿左边,还摆了御宴招待他。后主呢,也就是客客气气地应付着。

宴会上,众人正吃着呢,突然听到外面一阵嘈杂声,只见一个人醉醺醺地闯了进来,大大咧咧地作了个揖,就一屁股坐到席上。张温觉得这人挺奇怪,就问孔明:“这位是谁呀?”孔明笑着回答:“他姓秦,名宓,字子勑,现在是益州学士。”

张温一听,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屑:“号称学士,也不知道肚子里到底有没有真学问。”秦宓一听,脸色一正,严肃地说:“在我们蜀中,三尺高的小孩都在好好学习,更何况是我呢?”张温挑衅地问:“那你说说,你都学了些啥?”秦宓昂着头,自信满满地说:“上到天文,下到地理,三教九流,诸子百家,我无所不通;古今的兴衰变化,圣贤的经典着作,我全都看过。”

张温冷笑一声:“你既然这么能吹,那我就以天为题问问你:天有头吗?”秦宓毫不犹豫地回答:“有头。”张温追问道:“头在哪边?”秦宓不紧不慢地说:“在西方。《诗经》里不是说‘乃眷西顾’嘛,从这儿就能推断出来,头在西方。”

张温不死心,又问:“天有耳朵吗?”秦宓笑了笑,回答道:“天虽然高高在上,但能听到下面的声音。《诗经》里说‘鹤鸣九皋,声闻于天’,要是没耳朵,咋能听到呢?”

张温皱了皱眉头,继续问:“天有脚吗?”秦宓点点头:“有脚。《诗经》里说‘天步艰难’,要是没脚,咋走路呢?”

张温有点急了,大声问:“天有姓吗?”秦宓肯定地说:“当然有姓!”张温追问:“啥姓?”秦宓笑着说:“姓刘。”张温一脸疑惑:“你咋知道的?”秦宓得意地说:“天子姓刘,所以天就姓刘啊。”

张温又问:“太阳是从东边升起的吧?”秦宓回答:“虽然是从东边升起,但在西边落下。”

这时候的秦宓,那是口若悬河,回答问题就跟流水一样顺畅,把在座的人都惊到了。张温被问得哑口无言,脸憋得通红。

秦宓看了看他,反问道:“先生您可是东吴的名士,既然拿天的事儿来考我,那肯定对天的道理很了解。想当初混沌初开,阴阳分离,轻清的东西上浮变成天,重浊的东西下沉凝结成地。后来共工氏战败,头撞不周山,结果天柱折断,地维塌陷,天往西北方向倾斜,地向东南方向下陷。天既然是轻清上浮的,为啥会往西北倾斜呢?还有,轻清之外又是啥东西呢?还请先生教教我。”

张温被问得满脸通红,无言以对,只好站起来,拱手谢罪说:“没想到蜀国会有这么多厉害的人!刚才听了您的讲解,让我一下子就开窍了。”孔明怕张温太尴尬,赶忙打圆场说:“咱们在席间互相问难,就是开开玩笑而已。您可是深知安邦定国之道的,何必在乎这些嘴上的功夫呢!”张温赶忙拜谢。

之后,孔明又让邓芝跟着张温一起去吴国答礼。两人拜别孔明,就往东吴去了。

再说吴王这边,见张温去了蜀国还没回来,就召集大臣们商量事儿。突然有近臣来报:“大王,蜀国派邓芝跟张温来咱们吴国答礼啦!”吴王一听,赶紧让人把他们召进来。张温进殿后,跪在地上,把后主跟孔明的美德夸了一通,还说希望两国能永远结盟通好,这次特意派邓尚书来答礼。吴王听了,那叫一个高兴,马上设宴招待他们。

宴会上,吴王问邓芝:“要是咱们吴、蜀两国齐心协力灭了魏国,天下太平了,两位君主分地而治,那不是美滋滋的事儿吗?”邓芝笑着回答:“大王啊,这天上可不能有两个太阳,老百姓也不能有两个君主。等灭了魏国之后,谁能得天下,那得看天命。不过呢,做君主的,各自修养自己的品德;做臣子的,各自尽到自己的忠诚,这样战争才能平息呀。”吴王听了,哈哈大笑:“先生可真是坦诚啊!”于是重重赏赐了邓芝,让他回蜀国了。从这以后,吴、蜀两国算是正式通好啦。

这事儿被魏国的细作知道了,赶紧像一阵风似的跑回中原报告。魏主曹丕一听,气得暴跳如雷,大声吼道:“吴、蜀竟然联合起来了,肯定是想打我中原的主意!不行,我得先下手为强。”于是,他把文武百官都召集起来,商量着起兵攻打吴国。

这时候,大司马曹仁、太尉贾诩都已经去世了。侍中辛毗站出来,劝道:“陛下呀,咱中原地区地广人稀,这时候用兵,可捞不到啥好处。依我看呐,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养兵屯田,等个十年,粮食充足了,兵力也够强大了,再去攻打,那时候吴、蜀两国肯定能被咱们拿下。”

曹丕一听,气得脸都红了,骂道:“你这就是迂腐的书生之见!现在吴、蜀都联合了,说不定啥时候就来侵犯咱们边境了,哪有时间等十年!”说完,立马传旨起兵伐吴。

司马懿站出来,奏道:“陛下,吴国靠着长江天险,没有船根本过不去。陛下要是御驾亲征,最好选大小战船,从蔡、颖进入淮河,拿下寿春,再到广陵,渡过江口,直接去取南徐,这才是上策。”曹丕听了,觉得挺有道理,就照办了。

于是,魏国上下日夜赶工,造了十只龙舟,每只都有二十多丈长,能容纳两千多人,还收拾了三千多只战船。到了魏黄初五年秋八月,曹丕把大小将士都召集起来,任命曹真为前部先锋,张辽、张合、文聘、徐晃等大将先行,许褚、吕虔负责中军护卫,曹休断后,刘晔、蒋济当参谋官。前后水陆军马加起来有三十多万,准备择日起兵。曹丕还封司马懿为尚书仆射,让他留在许昌,国家大事都听他决断。

咱再把目光转到东吴这边。东吴的细作得知魏国要起兵的消息,赶紧跑去报告给吴王。近臣慌慌张张地对吴王说:“大王啊,不好啦!现在魏王曹丕亲自坐着龙舟,带着水陆大军三十多万,从蔡、颖出发,要经过淮河,肯定是想从广陵渡江,来攻打咱们江南,这可太可怕了!”

吴王一听,吓得脸都白了,赶紧把文武百官召集起来商量对策。顾雍说:“大王,咱们既然已经跟西蜀联合了,那就写封信给诸葛孔明,让他带兵出汉中,分散魏国的兵力。同时,派一员大将在南徐屯兵,抵挡魏军。”吴王皱着眉头说:“这事儿非陆伯言不可啊,可他镇守荆州,不能轻易调动。”顾雍也犯愁了

书河书屋推荐阅读:唐时月三国:最狠世子,曹操求我别杀了晋末多少事逆天换明红楼之贾家潜龙战神重生小小奶娃杀疯了双穿,开局一桶泡面换媳妇三国之开局被捆到刘备军营谋断九州八旗铁骑?朕用机枪应对很合理吧是绝杀之神啊梦入红楼带着三国系统穿越五代十国大炎帝国,吾济苍生我要做皇帝从原始部落到清末失忆美娇妻,竟是大周女帝农家娃的科举生涯开局逼我送死,反手召唤三千玄甲开局被诛十族,我在朱棣头上作死穿越冷兵器时代,却觉醒红警系统宋医帝国从零开始虞朝历史全解七圣树王朝四十一帝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古今交换,我成了女帝背后的男人我有枪炮满库,女帝跪求招夫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一字并肩王杨林穿越之我是窝囊皇子穿越红楼庶子,我靠科举逆袭大明卖罐子,朱元璋上门穿越三国之众将云集三国之天下无双寒门帝路:从采花大盗开始唐:乞丐开局怎么活异族犯边,刚成状元的我领兵出征小子,快给爷科考去手握帝国时代,系统疯狂暴兵三国:白毦陈到七页禾忠虎传:凡人不修仙江山,美人明末枭雄大唐小郎中这个王朝叫大兴战争年代之我能抽武器装备下堂妻,休夫莫商量汉末三国之再建大秦大唐:就嫁一个公主,还想求我出山?
书河书屋搜藏榜:
书河书屋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