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逸坐在书桌前,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一下又一下,在寂静的书房中回荡。
窗外枝叶婆娑,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桌案上,映照着他紧锁的眉头。
新制度的推行看似顺利,但郑逸心中总有一丝挥之不去的不安,仿佛暴风雨前的宁静。
他在脑海中将朝中各方势力细细梳理了一遍,官员们的立场、彼此间的联系,如同棋盘上的棋子,在他心中一一排布。
突然,他目光落在一份看似普通的奏折上。
这份奏折是户部尚书递交的,内容是关于今年秋粮的收成预估。
郑逸拿起奏折,仔细地阅读起来。
奏折上的字迹工整,内容详实,但郑逸却敏锐地察觉到一丝异样。
他将奏折翻来覆去地看了几遍,最终将目光锁定在其中一个不起眼的数字上——江南道的粮税预估比往年少了三成。
江南道一向是富庶之地,今年风调雨顺,粮税不应该减少,反而应该有所增加。
郑逸郑逸嘴角微微上扬,一个计划在他心中逐渐成型。
他唤来心腹侍卫,低声吩咐了几句,侍卫领命而去。
几日后,户部尚书府邸被侍卫包围,罪名是谎报粮税,贪污受贿。
证据确凿,户部尚书百口莫辩,只得俯首认罪。
与此同时,江南道几位官员也相继落马。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朝野上下震动不已。
那些暗中觊觎新制度成果的势力,如同被惊醒的毒蛇,纷纷蛰伏起来,不敢轻举妄动。
郑逸站在书房窗前,望着远处渐渐落下的夕阳,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
他轻轻地抚摸着手中的玉佩,喃喃自语道:“这才刚刚开始……”
书房的门被轻轻推开,夏婉走了进来,她看着郑逸的背影,眼中满是关切。
\"一切可还顺利?\" 夏婉柔声问道。
郑逸转过身,将夏婉拥入怀中,在她耳边轻声说道:“放心,一切都尽在掌握之中。”他眼中的光芒深邃而坚定,仿佛蕴藏着无尽的力量。
“只是……”郑逸顿了顿,神色突然变得凝重起来,“恐怕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平静……”
魏保守官员,一张饱经风霜的脸此刻涨成了猪肝色,他粗壮的脖颈青筋暴起,怒视着站在朝堂中央的郑逸,声音如寒冬的厉风,带着一股刺骨的冰冷:“新制度推行以来,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户部尚书的贪污案难道不足以警醒诸位吗?这难道不是新制度的弊端所致?老臣恳请陛下,重新审视新制度,以正朝纲!”他尖锐的声音在空旷的朝堂上回荡,仿佛一只嗜血的秃鹫,随时准备扑向它的猎物。
高皇帝坐在龙椅之上,面色深沉,目光在郑逸和魏保守官员之间游移,他需要权衡各方势力,做出最有利于大唐的选择。
朝堂上的气氛瞬间凝固,仿佛暴风雨前的宁静,每一个呼吸都显得格外沉重。
群臣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出,唯恐引火烧身。
郑逸嘴角却带着一丝若有似无的笑意,他面对魏保守官员咄咄逼人的指责,没有丝毫的慌乱,反而显得更加镇定自若。
他缓缓走出队列,向高皇帝恭敬地行了一礼,随后不紧不慢地说道:“魏大人所言差矣。户部尚书贪赃枉法,的确罪该万死,但这并非新制度的弊端,而是个人德行的缺失。新制度推行以来,我大唐国力蒸蒸日上,百姓安居乐业,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
郑逸的声音不高,却清晰有力,如同春风般拂过朝堂,抚平了众人心中的不安。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官员的脸,继续说道:“新制度的确带来了一些挑战,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更不能因为一两个蛀虫,就全盘否定新制度的意义。自新制度推行以来,涌现出多少人才?他们为大唐带来了多少变革?难道这些都被魏大人视而不见吗?”
官员们窃窃私语起来,他们脸上的表情也开始变化,从最初的犹豫不决,到现在的若有所思,一些官员更是开始默默点头表示赞同。
郑逸的话如同醍醐灌顶,让他们看清了新制度带来的益处,也让他们意识到了魏保守官员的偏见。
郑逸嘴角微微上扬他转头看向高皇帝,眼神坚定,充满着自信。
他接着说道:“还请陛下明鉴,新制度的推行势在必行,任何人胆敢阻挠,就是与我大唐的未来为敌!”
他的话音刚落,朝堂上响起一片附和之声,大多数官员都表示支持新制度,支持郑逸的观点。
魏保守官员脸色煞白,他没想到自己精心策划的攻击,竟然被郑逸轻描淡写地化解,甚至还为新制度赢得了更多的支持。
“好了,诸位爱卿不必再议此事。”高皇帝威严的声音在朝堂之上响起,他目光深邃地看向郑逸,嘴角微微上扬,似乎也对眼前这位自信的王子十分满意。
“走吧。”郑逸轻声说道,转身向朝堂外走去,嘴角挂着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
夏婉倚在窗边,夕阳在她精致的侧脸上镀上一层柔和的光晕,她目光灼灼,犹如等待猎物的小猫,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她的指尖轻轻抚摸着手中用丝绸包裹的精致木盒,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抹甜蜜的微笑。
屋内弥漫着淡淡的香气,那是她亲手调制的香薰,带着一丝淡淡的清甜,如同她此刻的心情。
她知道,郑逸一定会喜欢这份特别的礼物,这是她精心为他准备的,庆祝他今日在朝堂上的大获全胜。
当郑逸的身影出现在门口时,夏婉立刻迎了上去,她明亮的眼眸中充满了期待和爱意。
她将手中的木盒递给郑逸,声音温柔得仿佛一缕春风:“给你,看看喜不喜欢?”郑逸接过木盒,感受到夏婉指尖残留的温度,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慢慢打开木盒,一柄做工精巧的玉骨折扇静静地躺在其中,扇骨上的雕刻栩栩如生,扇面上还绣着一幅水墨山水图,透着一股清新淡雅的气息。
他抬起头,望着夏婉满眼期待的模样,心中柔软一片,他轻轻拥住她,在她耳边低语道:“我很喜欢,谢谢你。”他的声音低沉而温柔,带着浓浓的爱意,让夏婉的脸颊微微泛红。
两人相拥的背影,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温馨。
然而,温馨的氛围并没有持续太久。
阴暗的角落里,几个身影聚在一起,他们的脸上带着阴险的笑容,如同隐藏在暗处的毒蛇,正密谋着下一次的袭击。
其中一人,正是当日在朝堂上被郑逸驳斥得哑口无言的魏保守官员。
他目光阴鸷,布满血丝的眼中燃烧着复仇的火焰。
他伸出干枯的手指,指着桌案上的几张纸,声音嘶哑地说:“哼,新制度推行得越顺利,就越要让他摔得更惨!这些谣言,必须让那些愚民们深信不疑!”他狞笑着,仿佛已经看到了郑逸的惨败。
郑逸坐在书房里,侍卫递上的情报让他眉头紧锁,他的目光扫过纸张上那些荒诞不经的谣言,其中有关于新制度的曲解,还有关于他的诽谤,谣言如同病毒一般,迅速在民间传播,甚至一些不明真相的百姓也开始动摇。
他知道,保守势力绝对不会善罢甘休,他们正试图用舆论来击垮他。
郑逸深吸一口气,他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有节奏的响声,如同暴风雨前的鼓点。
他缓缓地抬起头,看向窗外,眉头紧锁,平静的脸上没有丝毫的慌乱,只是眼底深处,蕴藏着一股无法忽视的怒火。
他知道,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必须做出回应,才能保护住他所珍惜的一切,但此刻,他只是缓缓地说道:“备车……”
郑逸走出书房,外面的阳光透过树荫洒在他的肩头,带来一丝暖意。
他深吸一口气,心中已经做出了决定。
他大步走向府邸的议事厅,召集了府中的智囊团和心腹护卫,详细阐述了当前的局势以及应对策略。
智囊团里的几位年轻人,都是从新制度选拔出来的人才,他们对郑逸的支持和信任不容置疑。
“谣言在民间迅速蔓延,我们必须迅速行动,否则新制度会有被颠覆的风险。”郑逸沉声说道,语气中透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
他的话语如同春风吹过,给在场的每一个人带来了信心和勇气。
“我提议,我们借助民间的学子和民众,将真相传播出去。”智囊团中一位年轻的书生起身说道,他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学子们心怀正义,民众们渴望真相,只要我们提供足够的证据,他们一定会支持我们的。”
郑逸点头赞许,随即命令道:“传令下去,召集长安城中的学子和民众,明日午时,在城南的集会场集合。”
次日午时,城南的集会场已经人山人海,学子们手持书卷,民众们携家带口,纷纷赶来。
郑逸站在高台上,目光扫过下方密密麻麻的人群,心中涌现出一股难以言喻的欣慰。
他深吸一口气,高声说道:“诸位,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前来。今日,我们要共同揭开真相,还新制度以清白。”
他的话语如同春雷般在人群中炸响,众人顿时安静下来,目光集中在郑逸身上。
郑逸将魏保守官员的谎言和证据一一揭示,言语铿锵有力,逻辑严密无懈可击。
学子们听得认真,脸上渐渐露出明悟的表情,民众们则窃窃私语,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新制度的推行,是为了大唐的国富民强,是为了每一个大唐子民的福祉!”郑逸的声音响彻云霄,如同晨钟暮鼓,激荡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集会结束后,学子们纷纷拿起笔墨,写下一篇篇揭露真相的文章,传遍长安城的每一个角落。
民众们则相互传颂着郑逸的义举,新制度的声誉在短短数日内就得到了恢复。
郑逸站在府邸的庭院中,微风吹拂着他的衣袂,阳光洒在他的脸上,带来一丝温暖。
他轻轻笑了笑,嘴角上扬,眼中满是欣慰。
然而,这份轻松并未持续太久,他突然停下脚步,眉头微微一皱,仿佛有新的想法在心中萌生。
“新制度已经稳定,但……”他低声自语,眼神中闪烁着坚定和决心。
他望着庭院中的花草,心中的新想法逐渐清晰,眼神明亮,仿佛看到了未来的无限可能。
他转身回到书房,目光坚定,迈步向前,心中已经有了下一步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