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姨的腿还没好利索,走路一瘸一瘸的。杨军和苏妈妈细算了一下日子。
从大姨摔跤到现在有半年多了,伤筋动骨100天。大姨的年岁大了,半年的时间也应该好了。
杨军和苏妈妈商量,准备抽个时间把大姨接到哈尔滨去,找个专家给大姨诊断一下。
大姨的腿脚不方便,苏妈妈的家一下子就凌乱了起来。
那杏花从小在家干惯了活儿。从进苏妈妈家的那一刻起,那杏花就没闲着,里里外外的把苏妈妈家打扫了个遍。
最后把苏妈妈替换下来的衣服、床单儿都洗了。
看着那杏花忙乱的身影。苏妈妈高兴的对杨军说:
“小军,就让杏花这孩子留下来吧,住在妈妈家,妈妈喜欢这孩子。杏花这孩子长得质朴端庄,浑身上下都是灵气。妈妈明天就去找于怀宝书记。凭着这张老脸,也要把杏花保送进八一农大学习美术。等吃过午饭,妈妈领着你和杏花去一趟邵慧澜的家,让邵慧澜家的美术老师看一下杏花的绘画功底。
杨军听了苏萍的话,心里泛起了嘀咕。
他不想去邵慧澜的家,但为了杏花进八一农大学习美术,他还是高兴的答应了。
大姨见杏花进屋就没闲着,把她半年没做的家务都给做了,挺过意不去的。眼看就到中午了,他挎了个篮子要出去买菜。准备做一顿好饭,招待第一次上门的那杏花。
苏萍不放心大姨一个人去。披了件衣服和大姨一同上了街。
杨军发现那杏花在整理苏妈妈书架。
她把书架上杂乱无序的书码放的整整齐齐。按历史,文学,农学,杂志,分门别类的整理了出来!
杨军要帮助那杏花,那杏花不让他干。
杨军闲着无聊,就把苏妈妈书架上的书拿在手里翻看了起来。
能看的出来,苏妈妈的阅读的范围很广,书架上各方面的书都有,但她最喜欢读的是诗歌、散文、历史之类的书籍。
书架上除了厚厚的历史、地理书籍外。
还有一些新月派诗人出版的诗集,有现代诗人徐志摩的书籍,还有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集。
杨军喜欢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
他的行李箱里就有两本泰戈尔的诗集,但和苏妈妈书架上的这本泰戈尔诗集不一样。
苏妈妈的这本诗集是泰戈尔的名着《飞鸟集》。
杨军特别喜欢这本书。
他来北大荒后。一直在寻找这本诗集,找了很多的书店,都没有找到这本书。
今天在苏妈妈的书架上意外的找到了这本诗集。
高兴的拿在手里翻看了起来。
那杏花半天没有听见杨军和她说话。她扭过头来看向杨军
发现杨军正聚精会神的捧着一本书在看,便也凑过去。和杨军一起看了起来。
杨军对杏花感慨的说:
“杏花,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不但诗词优美,而且富有极深的哲理性。你看泰戈尔的这句话说的多好:
“使卵石臻于完美。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
杨军怕那杏花听不懂,又给那杏花解释了起来。
这句话的意思是,让河流中的卵石变得完美,不是捶打击的结果,而是流水的耐心磨练。
其实那杏花能听懂杨军读这句诗的寓意,她虽然是个农村的女孩。
但她是农村少有的女高中生。是那种有才情的姑娘。
她认真的倾听着杨军朗读泰戈尔的诗词,是在享受杨军给她朗诵诗歌的氛围。
书里夹着一张折叠起来的信纸,掉在了地上。
杨军不知道苏妈妈在写着什么。从地上拾了起来。信纸上写的一首诗歌,字迹隽秀。
杨军知道这是苏妈妈的笔体,他扭过头来看了看杏花。见杏花也在认真的看。
杨军情不自禁的读了起来。
《跋山涉水去看你》
十年日落,
十年黄昏,
把个“想”字堆积在心头。
折磨的人,鬓白如霜。
十年,有时
白驹过隙,转眼即逝!
把个爱字,扔在生活里。
孤独徘徊。
想跋山涉水去看你。
给你唱一首婉约的歌。
把一个“情”字。
打捞起来,放在你的心上。
却已是日暮黄昏。
丝丝的白发,在风中摇曳。
记得曾经和你许愿,执子之手。
现在又无法和你同老。
不小心,生活开了个无情的玩笑。
如果生活可以重新开始,
只想和你相偎相依。
静候花发重生。
和你一同咀嚼如水的日子。
苏萍的这首《跋山涉水去看你》。杨军读得如醉如痴。
好一会儿,杨军才缓过神来,对同样在那儿陶醉的那杏花说:
“杏花,你以后就要在苏妈妈家生活了。你了解苏妈妈和大姨的过去吗”?
那杏花看着杨军,摇了摇头。
杨军把泰戈尔的《飞鸟集》合上,平静的和那杏花说。
“苏妈妈出生在四川宜宾市叙永县的一个封建大地主家庭。大姨是苏妈妈家的丫鬟。苏妈妈很早就参加了革命。后来随丈夫去m国留学。
土地革命时期,苏妈妈的丈夫回国参加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后来牺牲在长征的路上。苏妈妈因为怀孕待产留在了m国。因为种种原因,苏妈妈直到1952年才回国。回国后,苏妈妈一直在北大荒担任领导职务。大姨是解放以后,苏妈妈的家被土改,大姨生活无着,千里北上来投奔苏妈妈。从那以后姐妹俩就在一起,相依为命。苏妈妈明年就要退休。两位老人都上了年纪,生活上有很多的不方便。尤其是大姨的腿还没有痊愈。你在八一农大学习美术?闲下来的时候,来帮苏妈妈做些家务。像你这样勤快的人。苏妈妈和大姨肯定会喜欢你的”。
那杏花沉吟了一下说:
“行啊,小军哥,那我就住在苏妈妈家,照顾两位老人。对了,小军哥,苏妈妈的丈夫牺牲后。苏妈妈就没有再嫁过吗”?
杨军摇了摇头说:
“苏妈妈和丈夫感情笃深,得到丈夫牺牲的消息后,她悲痛欲绝。
发誓永不嫁人,孤独终老”。
那杏花看了杨军一眼,又看了一眼苏妈妈的诗词《爬山涉水去看你》。仔细的琢磨了一会儿才说:
“小军歌。不对吧,苏妈妈的丈夫牺牲在长征的路上,那应该是1937年前的事了,现在有30多年了吧?而苏妈妈的这首诗写在了现在。
苏妈妈的心理。应该还有另外一个人,苏妈妈的感情生活里,肯定还有另外一个人出现过!这个人是谁呢”?
那杏花的这句话把杨军问住了。
他想了想。从那杏花的手里接过苏萍的诗稿来,又认真的看了一遍。
他刚才一直在欣赏苏妈妈诗词的优美。而忽略了苏妈妈现实生活中的感情世界。苏妈妈最近10年来一直在想的那个人是谁呢?
曾经和你执手,又无法和你同老。
从苏妈妈这首诗中,能看的出苏妈妈的中年,有过一段不平常的感情生活。
杨军摇了摇头,把苏妈妈的诗稿重新折叠好,夹在书里。对还在困惑的那杏花说:
“杏花,你以后住在苏妈妈家,尽量少问苏妈妈的过去。更不要提苏妈妈的感情生活和婚姻,就当你什么都不知道。你的任务就是照顾苏妈妈和大姨?去八一农大学美术。
在北大荒找个好人家嫁了”!
说到这儿,杨军笑了笑又说:
“咱们张家口有这么一句话,叫前嫁由娘,后嫁由你”!这次跑出来,你爹娘是管不着你了!你可要选对人家,可千万别再嫁错了,嫁错人家,哭的喊的再来找我。我可不管了”!
那杏花看着杨军笑了,顽皮的说:
“就来找你,我的婚姻信念是,前嫁由娘,后嫁由你!”
说完,那杏花咯咯的大笑了起来。
这时,外面响起了开门的声音。
杨军把泰戈尔的《飞鸟集》放回到书架上。看了看腕上的手表说:
“杏花,大姨和苏妈妈回来了。咱们出去帮苏妈妈和大姨做饭吧”。
苏妈妈和大姨出去买了很多的菜。看来她们是准备让杏花常住在她们家了。
杏花是个眼里有活的姑娘,她帮大姨把菜提进了厨房。和大姨在厨房里忙碌了起来。
杨军也要进厨房帮忙,大姨嫌他碍手碍脚。把他轰了出来。
苏妈妈笑着对杨军说:
“孩子,你别去添乱了,你过来,妈妈有话对你说:
杨军见苏妈妈很严峻,心里直打鼓。
忐忐忑忑的坐在了客厅的沙发上。不知苏妈妈要和他谈什么?
苏萍看了杨军一眼,笑着说:
“孩子没那么紧张。妈妈想和你谈谈你毕业分配的事,再有几个月,你就面临毕业分配了。前几天妈妈和于怀保书记、李重明校长谈好了。你毕业以后。去正在筹建的国营7520农场。任农场的教导员。
7520农场的垦荒地位于中m边境的红江公社。是个正营级的单位,要设教导员。也就是说你去7520农场任教导员是正营级的农垦干部。
由副连提到正营级,在咱们干部学校历届学员中,你是第一例。因此,你一定要好好珍惜。
7520农场是你们农7师牵头筹建的。从营级到排级的各级干部。都是农七师各农场连队抽调过去的。
你是唯一从干部学校毕业的学生。
7520农场的300多名知青,是今年从全国各地分到北大荒的知青。这些知青大多是文革运动学校停课后。在社会上晃荡了多年的无业青年。整体素质不是太高,良莠不齐,比较难管理。
你的搭档,7520农场的场长。也是农七师选派去的干部。听说他是农7师革委会主任王实秋的人。他有王实秋给他撑腰,这家伙在原单位当连长时。就很跋扈。和连里的其他干部都合不来。现在他去了7520农场任场长。肯定要和你弄一阵子别扭,需要磨合一段时间。妈妈相信你能在7520农场站住脚”。
杨军发现苏妈妈最近一段时间瘦了,白皙的脸颊上多了几道细微的皱纹,两鬓间的白发也多了不少。
镜片后面的目光,还是那样的柔和恬静。
杨军不由的多看了苏妈妈一眼,鼻子有些发酸,说:
“妈妈,谢谢你的关心,我能走到现在这步,和你的关心是分不开的。我去了7520农场,一定干好我的本职工作,给干部学校和你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杨军情不自禁的又一次把苏萍叫成了妈妈,苏萍开心极了。眼前高大帅气的杨军多么酷视她当年的丈夫,她多想就这么一直对杨军呵护下去。可是现实的情况又不允许她这样,她终究会老的。摆在她面前,还有一道她根本逾越不过的坎。
苏萍看着扬军,痛苦的摇了摇头说:
“孩子,妈妈在一天天的变老,明年就要退休,将会失去对你的关怀。历史造成了很多的误会,妈妈孱弱的身体无法和历史抗衡,妈妈无法改变历史。也只能慢慢的改变自己。你以后会逐渐明白的。对了,孩子,怎么说起了妈妈,还是说你吧。
听说你前段时间不安心学习,在调查你们干部学校的m文教师米婉花,有这么回事吗”?
苏妈妈的话让杨军越来越感到困惑不解了。
苏妈妈这是怎么了?
历史给她造成了什么样的误会?造成什么样的伤害?苏妈妈让他以后明白什么?
杨军满脸疑问的看着苏萍,没有回答苏萍的问话,只是习惯的点了点头。
苏萍见杨军对他的提问点了点头,她不习惯杨军这样,凝重的看了一眼杨军说:
“孩子,妈妈认为你作为一个干部学校的学生,应该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学习上,放在农业技术的管理和研究上。而不是放在和自己不相关的事情上,至于你们干部学校的米婉花是否干了危害祖国的勾当,这也不是我们一个农垦干部能管的事。妈妈还是那句话,多行不义必自毙!如果她真是那样的人,会受到人民审判的。
妈妈对米婉花这个人,不是太了解,只是简单的知道她的些情况。五八年妈妈从松江省妇女工作委员会调到八一农大的时候,米婉花只是八一农大一个普通m文教师。那时候她还没有嫁给秦国风,干部学校还没有和八一农大分家。那时候的米婉花是个年轻、腼腆、漂亮的m文教师。她的m文说的很好,但普通话说的不是太好。因此很少见她和教师们聊天。在教师和学生的眼里,米婉花是个中规中矩的女人。
妈妈那时在八一农大担任领导职务,和米婉花很少接触,对她不是太了解。后来在学校的人事处看了她的档案。才知道米婉花出生在m国。她父亲是个到m国伐木的中国劳工,他的母亲是m国人,因此米婉花的身上流着一半中国血,流着一半m国血。四五年,m国帮助中国抗战,出兵中国东北。米婉花随同m国红军回到了中国东北,回到了他父亲的祖国。
回国后,她参加了四野的部队。参加了辽沈战役,后来东北解放,四野部队挥师入关。米婉花留在了中国东北,没有随四野入关。
后来也不知什么原因,转业到了黑龙江农垦兵团的八一农大。她的档案记得不是太清楚。
当时东北刚刚解放,部队调动频繁,各单位都没有建立完整的干部的档案。干部的档案都是各单位干部本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填写的。和自己的真实情况有一定的出入。米婉花的档案真实不真实,没有别人能证实,也只有她自己清楚。
在八一农大工作几年后,米婉花就认识了比她大十几岁的秦国风。当时的秦国风刚刚被任命为新成立的新海湖干部学校的副校长。
米婉花在秦国风被任命为干部学校副校长还不到一个月。就迫不及待的嫁给了秦国风。后来她就随秦国风调到了干部学校。在干部学校继续着她的m文教学工作。
米婉花调到干部学校没有多久,她的性格就变了。爱交际,私生活搞得一塌糊涂,和干部学校的好几个干部教师都有不清不白的关系,连一些长得帅,比她小十几岁的干部学生都不放过。
她的丈夫贵为干部学校的校长,不知什么原因被她拿捏的死死的。对她的放荡行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敢怒而不敢言。
在妈妈的眼里,米婉花是个风流肤浅,爱慕虚荣的女人,你怀疑她在你们27连杀人放火?从事敌特活动,妈妈认为米婉花不是这样的人,她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胆魄。说到底,米婉花就是个肤浅的女人,你以后不要和她来往,更不要去查她的那些烂事,你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争取在干部学校的各项考核中取的全优。这样,妈妈向黑龙江农垦兵团各单位推荐你,底气就足。
妈妈已经给你设计好了未来。过一段时间,妈妈准备和兵团组织处的梁处长打个招呼,让你先在7520农场干上一段时间。红江公社靠近m国,那里的条件很艰苦,有的地方甚至都没有通上电,可开垦的荒地不是很大。在那里很难干出成绩,没有大的发展前途。
妈妈准备让你在7520农场过渡上一段时间,然后再把你调到农7师条件比较好的团级农场,任团级农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什么的。妈妈的意思是,干部学校和7520农场是你走上仕途的起点,你一定要在这里有个好的开始,有一番作为,不要本末倒置。偏离主题!对米婉花的一些风流烂事影响了你的前途”。
说到这儿,苏萍表情严肃的看着杨军
墙上的挂钟当当的敲了十二下。
厨房里飘来一阵阵炒菜的香味。
杨军揉了揉鼻子,同苏妈妈笑了笑,见苏妈妈还在看着他。
目光没有刚才那样严厉了。
刚才苏萍的话让杨军感到了温暖,幸福!同时隐隐感到了有一点不对,为什么苏妈妈极力阻止他调查米婉花。
难道就是怕影响他的学习?一个上万人单位的党委书记,为什么对一个普通女职工的履历记忆的那么深刻?杨军隐隐的觉得苏妈妈有别的想法。
杨军不便多想,他也不敢多想。
他不想玷污了苏妈妈在他心中的形象,为了缓解气氛,杨军顽劣的从苏妈妈笑了笑,用手摸了下自己的后脑勺,半撒娇的对苏萍说:
“我知道了,妈妈,我以后听你的话,好好学习,争取给你拿个全优的成绩,让你在李校长面前说话硬气些”。
苏萍听了杨军的话,开心的笑了。
用手刮了一下杨军的鼻子,说:
“这还差不多,走,咱们吃饭去,看你大姨和杏花给咱们准备上什么好吃的了”。
厨房的圆桌上摆着几盘炒好的菜肴。
杨军看了一眼,乐了,这几盘菜有四盘菜是以豆腐为食材做的,麻辣豆腐,油炸豆腐块儿。小葱拌豆腐,豆腐皮炒肉,杨军看出来了。
这顿饭是杏花做的,浓浓的家乡炖豆腐的味道扑鼻而来。
杨军,夹起一块油炸豆腐,笑嘻嘻的放进了嘴里。
苏萍嗔怪道:
“孩子,吃着家乡的菜了吧,你也不懂的洗洗手去”。
杨军冲苏萍顽劣的笑了一下,转身去了厨房。
大姨把一瓶张家口产的沙城老窖放在桌子上,对苏萍说:
“阿萍,杏花这孩子手真巧,真会过日子。咱们从市场上买回来的两块豆腐。杏花这孩子,轻轻松松的就给张罗了一桌子菜。姐也喜欢这孩子,让杏花留下来吧”。
大姨刚把话说完,杏花又端着一盘菜从厨房里走了出来,笑着说:
“大白鱼炖豆腐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