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李璟命诸道兵马元帅齐王李景达对抗大周
寿州节度使刘仁赡,派遣军校陈延贞,收服了泰州。
局势才终于缓和下来。
可是从正月出兵,到现在,这四个月的时间,两个国家不论投入的战力,还是打仗的强度,都超乎了想象。
几乎每一尺土地都染上了鲜血。
每一处战场,都有战死将军。
李从嘉自从结束了南平之战后,回到岳州发展民生,休养生息。
他知道明年才是真正的决战时刻。
此时既然自己没有上战场的机会,那就好好珍惜这片刻的时间,休整部队。
北地人骑兵凶猛, 万马奔腾能横扫一切,野战无敌。
李从嘉针对大周骑兵,着手训练枪兵。
李从嘉深知大周骑兵的厉害,那如铁流般奔涌而来的骑阵,曾无数次在战场上将敌军冲得七零八落。
他站在校场上,目光深沉地望着眼前正在训练的一队队长枪兵。
四年前,他第一次出使岳州时,就是训练弓弩兵。
在湘江沿岸多次大战,也都是依靠着战船弓弩而取胜,他的军队多是弓兵为主。
在城防战中或许能发挥不小的作用,可一旦到了野战,面对大周骑兵那高速冲击、灵活机动的优势,弓兵就如同脆弱的芦苇,难以抵挡狂风暴雨般的骑兵冲锋。
于是,他下定决心要改变这种局面。
为明年做准备!
李从嘉开始精心挑选身强力壮的士兵组建长枪兵队伍。
这些士兵每日天不亮便要开始训练,阳光洒在校场上的时候,他们已经挥汗如雨。
长枪沉重,初练时不少士兵连举着枪站稳都困难,更别提灵活运用了。
日复一日,那些原本笨拙的士兵渐渐掌握了长枪的使用技巧。
他们学会了如何以整齐划一的步伐前进,如何将长枪斜举形成一片密林般的枪阵,等待着敌军骑兵撞上来。
在这个过程中,他还发现有些士兵天赋异禀,不仅擅长使用长枪,还能熟练掌握大戟这种更加复杂的武器。
大戟的使用要求更高的力量与技巧,它可以钩马腿,也能刺击敌人。
随着训练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士兵能够熟练运用大戟。
这使得整个部队的战术变得更加多样化。
当长枪兵组成严密的方阵时,大戟兵可以在侧翼进行辅助攻击,或是在关键时刻突破敌军阵型中的薄弱环节。
“主公,秦再雄传来最新战报!”
“衡州城大捷!”
“南汉军队达到衡州城下, 见我军守备森严,就撤军了。秦再雄将军,在山林中追杀,造成了不少伤亡。”
五月后,南唐和大周大战平稳。
传来消息,柴荣竟然先回朝廷了。
毕竟他是一国之君,在外亲征数月,还有无数军政大事要他处理。
这似乎也释放出了一个信号。
就是双方大战来到了僵持的阶段,皇帝先行回朝后,大战的局面瞬间缓和下来。
李从嘉也知道,这将是大周南唐之战的拐点。
这一日李从嘉与众士卒一同训练完毕后。
李元清派人密报,朗州判官孟宾于,借推广占城稻而大肆搜刮民田,惹得民怨沸腾。
李从嘉如今统治二十余州,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
但是这件事情,给他敲响了个警钟,他又安排人暗中调查,确认真实情况。
知道确有其事,心中火大!严惩不贷,将孟宾于抄家查办,发配山里凿铁矿。
这才安稳不到两年,就发生这些治下不清明之事。
于是他便决定,身着便服,带着一行随从,自岳州启程巡查一圈。
李从嘉一行人首先进入溪州。
这里山峦起伏,溪水潺潺。
他站在一处山坡上俯瞰,只见梯田层层叠叠,稻禾在微风中摇曳生姿,宛如绿色的波浪。
他走进田间,与正在劳作的百姓攀谈。
“大人,咱们这儿占城稻长得好着呢,这稻子耐旱又高产,而且官府还派了专门提供稻种,今年肯定是个丰收年啊。”
李从嘉听后微微颔首,心中稍感宽慰。
随后他们来到辰州。
辰州地势相对平坦,水渠纵横交错。
这里的稻田一眼望不到边预示着丰收的到来。
李从嘉特意寻访了几户农家。他还看到当地官员正组织百姓修缮水渠,确保灌溉顺畅,整个治理状况井然有序。
然而到了懿州,情况却大相径庭。
刚踏入懿州境内,就看到有些田地荒芜。
李从嘉心生疑惑,他发现当地的豪强凭借权势强占百姓良田,将原本分给百姓种植占城稻的土地据为己有,还肆意欺压百姓。
更可恶的是,地方官员与这些豪强相互勾结,对百姓的控诉置若罔闻。
李从嘉差人送信回到岳州城中,让赵普等人将这些徇私枉法的官员全都查办。
最后到达朗州,这个曾经因孟宾于贪腐而民怨沸腾的地方。
虽然已经处理过孟宾于一事,但李从嘉还是想看看现在的治理状况。
他发现朗州的情况有所好转,但仍有遗留问题。
一些新的官员为了讨好当地豪强,对豪强侵占百姓土地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部分百姓依旧生活在困苦之中,他知道要彻底改变朗州的局面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叙州、敏州、浆州……各地巡查下来,已经到了八月份。
一路下来,就对于哪些露在表面贪官污吏,都有极多,这种各地巡查方法,看似费力,实际上最为高效直接。
而此时南唐国内也传来好消息,因为连日大雨,大周粮草周转不便。
大周退兵了!
这一消息,让所有人心头都卸下了担子。
李从嘉继续向更远处巡查。
正当他巡查到蜀国边境,小播州的时,听到了一个消息。
后蜀最大的马帮家族,徐家倒台了。
李从嘉此时正在蜀国与湖南交界处,闻听到最新消息,不禁担心起徐蕊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