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木言拧着眉头道,“这怎么能一样呢,咱闺女要是考上了大学,最近的大学都在省城……”
苏子君哼哧一声,“怎么不一样了?我当年她那么大的时候,洗衣做饭干农活,帮家里做生意,出入全靠两条腿,不也过来了!”
苏子君心里其实升起了一股无名火,她觉得女儿现在条件比她当时好多了,她只用读书就好,家里啥活都不用她干。
晚上放学还得她爸接送,考试也一样,送到考场。
江木言抿了抿唇,没有再说话。
他觉得,可能子君也是在紧张,所以脾气才那么暴躁。
她现在说不担心孩子一个人出远门上学,等到时候孩子真要去上大学,她就不这么说了,到时候估计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她。
店里一下子安静了下来,这时候有人上门拍大头贴,苏子君拿了本子,让她们挑背景图,等她们挑好,在把号码一个个输进机器里,就可以等她们慢慢拍。
这几个女孩子是附近中学的学生,因为高考占用了她们学校当考场,高考期间她们学校放假,加上毕业季,不少女孩子三三两两约好,一起去拍大头贴合照留作纪念。
这一天下来,苏子君忙得很,拍大头贴的生意比买衣服的人还多。
每忙完一会她就要看一下时间,时间差不多她就提醒江木言,别忘了去考场接孩子!
江木言很无奈,刚才还好像吃孩子的醋一样,现在又催着他去接孩子。
他在机器前输着号码,头也没抬,“等会,我输完这几个就去!”
刚才有人进来试衣服,苏子君去招呼买衣服的客人,他给拍大头贴的客人输背景号码。
苏子君已经送走了买衣服的客人,她赶紧把他手里拿着的字条抢了过来,“我来吧!你快去!把人接回来,你还要去买菜做饭呢!”
“买点排骨,晚上给孩子炖个汤喝,补补脑!”
“好。”
江木言听话地拿起车钥匙,出门接人。
看他走了,苏子君突然很懊恼,今天早上应该让他送完孩子去考场就去买菜煲汤的,这样孩子中午也能喝上汤。
谁知道他送完孩子回来,她跟他乱七八糟地吵了几句,店里就一波一波地来客人,忙起来,她都忘了给孩子煲汤喝这回事。
江木言去到学校门口,有许多家长跟他一样,都是等着接孩子的,他找了片树荫底下停车,细心地把车挪了一下,好让阳光不会照到车后座。
接孩子的人太多,大片的树荫早被人占据,他停车这儿,没有被太阳晒到的,也就一小片,整台摩托车也只那么一小片的地方,能被树荫遮住。
江满月冲出考场,就看见她爸爸,傻傻地站在太阳底下等她,看见她出来了,赶紧走了几步,把她带到停车的地方。
江木言为了孩子一出学校门口就能看见他,特意站在学校门口正中央。
接到孩子后,他摸了一下后座,还是有一点点烫,下午得带把伞来,遮一下后续才行。
下午考完试,太阳也辣着呢!
下午考完试,江满月就看见了特别奇怪的一幕,她爸爸带了伞,居然不是自己撑着遮阳光的,而是打开放在摩托车上!
等接孩子的时候,其他家长看了也觉得奇怪,有位女性家长,还想问江木言借伞来着,车晒一下又不会坏,何况他的车都那么旧了!
谁知道江木言直接说,他就是怕车后座晒烫了,才给车后座打伞的,这样孩子上车就不会烫到。
其他家长有夸他细心的,有在心里腹诽他家孩子娇气的。
江木言只想说,要是他们家的孩子,有望能考上清北,只怕他们会比他还娇贵孩子!
现在的他,天天在苦恼,要是孩子真要去京市上学,他要不要跟媳妇商量,把店卖了,去京市做点小生意?
可是……
他们都没去过京市,不知道能不能找到学校接受江初月。
要去的话,肯定是要一家人齐齐整整都去。
晚上他这么跟苏子君说了,苏子君说他异想天开,京市不比她们这座小城,消费低。
去了京市,她们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能做什么生意?
进货又是去哪里进?
连续考了三天,直到最后一科考完,江满月才松了口气。
说实话,哪怕没考好,她都不想考第二遍了,大家都那么紧张,搞得她也很紧张。
高考考场都打乱了,班里没有一个同学跟她同一个考室。
顾娇娇倒是跟她同一个考场,只是不同考室,所以三天下来,两人都没碰上。
接下来,就是等出成绩放榜的日子。
最后几次摸底考试,综合成绩都是沈时比她高分,毫无悬念,这次高考,出成绩后,沈时比江满月高了六分。
沈时是他们省的省状元。
而江满月,还是市状元。
最后,江满月没有选择去京市读大学,她选择的是羊城的山大。
沈时接到了京大的录取通知书,他家里人高兴坏了,他爸直接在酒店摆了上百桌升学宴,作为同学,江满月也收到了邀请。
请帖是沈时亲自送到店里来给江满月的,得知她报的是山大后,他递请帖的眼神很幽怨,“你又骗我!”
说好一起报京大的,结果她悄悄改了志愿!
江满月摸了摸鼻子,“我这不是最后估分觉得,我可能上不了京大么!”
她心里也没谱啊,她觉得沈时肯定有能考上京大,又怕他抽风,非要跟她一起报山大,才没跟他说改了志愿。
她怎么好背负另一个少年的前程。
沈时抿了抿唇,“要是京大给你发录取通知书,你愿意去吗?”
江满月惊讶道,“我都没报京大,人家怎么会录取我?”
其实以江满月的成绩,是可以上京大的,她想在羊城上大学,更多的是不想离家太远。
她爸经常到羊城进货,她报羊城的大学,她可以怂恿她爸考个驾照,到时候周末就到学校接她回家。
沈时说,“京大招生办打电话到了我家,我跟联系的老师说了你的成绩,跟他说你去我就去,你不去我也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