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人!救救她!救救她!”
秦翊抱着薛灵瑶惊叫,见无人理睬,又看向沈昭:“阿昭,你救救她吧,灵瑶是无辜的,她不能死。”
沈昭没有言语,静静看着监牢里的三人。
薛灵瑶无声无息躺在秦翊怀里,脸色惨白如纸,薛翼面上看不出喜怒,不过也没有伤心。
秦翊则一脸悲痛,瞪过来的眼神里带着浓烈杀意。
沈昭笑了笑,轻声开口:“秦翊,其实你早就料到会有今日不是么?可为什么不给薛灵瑶准备一副打胎药呢?她本可以轻松打落孩子,健健康康回到掖庭去当女奴,你却非要让她走一条凶险之路。”
秦翊愣住。
沈昭手掌搭在田秀手上,缓缓站起身:“还是说,你以为能捉了我替代薛灵瑶就万事大吉了?”
“你......”秦翊震惊。
他确实是这么想的,并且偷偷跟薛家商议过,让他们调派二十多名侍卫跟他一起行动。
就连监狱内也打点好了,只等他们迷晕沈昭,再将其送进监牢内折磨得不成人样,谁还能认出她就是沈昭?
到时让灵瑶平安生下孩子,再冒充沈昭回到赵王身边,以后薛秦两家再无忧患。
而自己手里握着薛家的把柄,也就控制着薛灵瑶的言行。
等赵王登基,灵瑶就是皇后,自己想不显赫都难。
可千算万算都没料到,沈昭竟然在沈宅偷偷埋伏了二百多侍卫,连她的闺房内都藏着十多人,只等自己带人翻墙进入,立刻就被逮住,一个都没跑掉。
秦翊想起此事就后悔无比,后悔不该轻敌。
“阿昭,并不是你想的那样。”秦翊放下薛灵瑶,抓住栏杆解释道:“我只是想让你救一救灵瑶,并无其他意思。”
沈昭微笑:“哦?你凭什么认为我可以救薛灵瑶?要她落胎的可是皇帝的旨意,连瑞王母妃都保不下的人,你让我救?”
秦翊沉默。
忽然,躺在地上的薛灵瑶呻吟一声,竟缓缓苏醒过来。
“真是命大。”沈昭一挥手,身后的狱卒便端着一大碗药汁过来,另一狱卒打开牢门,几个狱卒抓住薛灵瑶,捏着鼻子给她灌了下去。
不一会儿,薛灵瑶满地打滚,嚎叫了半个多时辰,才在狱婆的帮助下产下一个小小胎儿。
内侍将这玩意包在一块布帛内带走,秦翊与薛翼也被关进对面的男牢内,与薛灵瑶的监牢遥遥对望。
沈昭看完整个过程,甚觉没趣。
返回沈宅的路上,便吩咐田秀在京城购买一处大宅子,她要搬去居住。
因为爹娘过段时间就要进京,而且大嫂也快生产,自己带着许多人住在沈宅就有点拥挤了。
又过了几天,监狱那边传来消息,薛灵瑶疯了,秦翊与薛翼两个也被行了宫刑。
而澄阳长公主也忽然离世,估计是被瑞王谋反的事牵累。
一月后,皇帝驾崩,九岁的赵王登基。
由于皇帝年幼,太皇太后傅氏与皇太后把持朝政。
沈昭虽被立为皇后,但在宫里没有任何话语权。
不过她也不在意,只专注搞钱,且拨出大量钱款给二兄沈衡,让其在西北发展农业与商业,并开设学校,让董先生担任校长。
从邯郸带回的二三百名孩子,也被沈昭送进朝廷开办的学堂内学习,她还拿出很多书籍让这些孩子们学习研究。
父亲沈昂被封安定侯,朝廷派他去西北敦煌担任郡守。
随着新皇登基,沈循也被派往邯郸担任太守,管理一郡数县的事务。
转眼八年过去,大汉国力越发强盛,百姓人口也在沈昭的扶持下激增。
此时皇帝已经十七岁,但两宫太后一直不肯放权让其亲政,且以沈昭多年无子的理由,想废掉她,另立傅氏女为皇后。
沈昭不动声色,仿佛无事发生。
某天随两宫太后去城外避暑山庄乘船游湖时,大船忽然倾覆,船上所有人掉入水中。
等众人将两宫太后捞起来,皇后与数位宫人却不见踪影。
皇帝得知消息悲恸欲绝,立刻命人沿着河流寻找。
没几天,两宫太后也陆续薨世,举国哀悼。
而几艘大船上,一名白发苍苍的老者与数百护卫顺流而下,在每个郡县稍作停留,视察民情。
若是遇到遭逢旱灾或水灾的地区,老者会调来大批粮食分送给灾民,直至灾难结束。
不过,这一行人有时也会遇到不长眼的流寇,于是侍卫们便拿起弩箭射击。
就这样过了数年,老者巡视完所有疆土,并在大汉各地开办学堂与育婴堂,为当地百姓提供棉种与土豆种红薯种,还推广了各色菜种。
各种技术书籍也普及下去,让汉民学习官话,统一了文字读音。
一晃已经是公元十年,由于大汉多年未与匈奴开战,匈奴竟联合周边数个小国进攻西域都护府,并杀死了都尉,集结二十万大军试图攻破玉门关与阳关。
沈昭接到消息,立刻赶回京城。
她这次装扮成一位中年谋士的模样,跟随陈武侯去了边关。
这次皇帝调拨二十万大军,拜陈武侯为统帅,让其剿灭匈奴与西域各叛国。
沈昭让数十名弟子分散在军队各部,让他们以社神信使的身份为各部提供物资与帮助,务必将匈奴人全部赶出亚洲。
于是,一场围剿战开始。
汉军以拉网式围剿匈奴,不留一个活口,但凡男子一个不留,全部斩杀。
这场战役,汉军打的非常轻松,也没多少伤亡,因为他们每个人都穿戴盔甲,骑着高头大马,手中的武器也很先进,还有奇怪的火器。
匈奴兵与西域兵没料到汉军如此强悍,纷纷溃败西逃。
陈武侯兵分十二路追击,势必不放过一名匈奴人。
而每攻占一个西域小国,就进行大清洗,将小国的权贵全部斩杀,只留下贫苦百姓,让其宣誓成为汉民,再重新分配物资与土地。
三年后,大汉西北再无一个匈奴,西域诸国也战战兢兢俯首称臣。
随着北面疆土归于大汉,皇帝便将各地无田贫民迁移至北方居住,为朝廷放马牧羊,并在北方草原上建立城池与守卫郡。
而沈昭又带着数千弟子与将士远赴东北,在那里设立一个个都护府,并修建数道长城。
修长城的,就是当地部落的人,只要供他们吃喝,冬季给他们衣服保暖,很多人愿意过来干活。
二十年后,整个东北归于大汉,就连最东岛国,也被皇帝封为汉倭奴国,并赐了属国金印。
此刻大汉人口已经突破五亿,北至北极,南至南海,东至倭奴岛,西至咸海,全部是大汉领土。
而沈昭也已经六十多岁,她拿出钱款购买了书籍与物资交给皇帝,之后在秦始皇陵墓附近建了一个大型地下宫殿,将本朝及之前的历史与文献尽数密封埋入地下,留给后人发掘。
如今她在全国都开有商铺,每年都从中拿出一部分钱救助穷苦人,并免费为国人普及教育。
接下来便是兴修水利与发展工业了。
其实这二十年时间,沈昭也一直拿钱出来兴修运河,并在全国修建道路,还引进橡胶树,开始建立很多橡胶园。
蒸汽机与船舶业也发展起来,但这些技术不允许让外族人学习,包括周围小国。
哪怕小国派遣学生与使者过来,也只能学习文字与艺术,其余碰都不许碰。
此条已经被写进律法,违者全族抄斩。
随着大汉的人数越来越多,皇帝的几名子嗣便带着数万人去了更远的大陆,未来人称作美洲的地方。
沈昭也随着船队去了那个地方,发现此地竟然生活着一群未开化的原始人。
这些人种跟汉民有些相似,他们身穿兽皮或麻布衣裳,头戴彩色长尾羽毛。
沈昭还发现,此地有很多奇怪的巨鸟,比大象还高,跑起来飞快。
于是她命令士兵不许擅自捕杀这些珍惜鸟类,违者斩立决。
一年后,新大陆上的第一个汉国城池诞生。
五年后,第二个第三个城池也建立起来。
汉民们将当地土着也纳入大汉国,教他们汉字与汉语,还教他们种植与纺织。
从此后,一旦中原汉民没了土地,朝廷便将他们送至新大陆上繁衍生息。
直至沈昭九十岁时,整个大汉已经统治了全球,并在各个大陆建立了诸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