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微微颔首,示意内侍将那堆文书分发下去。
内侍们脚步轻盈,穿梭于朝臣之间,将文书一一递到众人手中。
朝臣们怀着各异的心思接过文书,展开细细浏览。
起初,有人还带着几分漫不经心,可随着目光在字里行间游走,面色渐渐凝重起来。
只见文书中详细记录着泾阳县近期的商贸往来,每一笔交易、每一次政令推行都有迹可循,诸多事实表明,王玄策非但没有区别对待商贾行商,反而是殚精竭虑地扶持本地与外地商人,促进泾阳商业繁荣。
看过文书,朝臣们皆沉默无言。
有的面露赧色,为自己方才的草率议论而羞愧;有的则暗暗咋舌,惊叹于陛下对地方事务的明察秋毫;还有些与世家关联颇深的官员,心中虽有不甘,却也只能将那不满与愤懑强行咽下。
整个朝堂,静谧得针落可闻,之前的喧嚣与质疑,此刻皆如过眼云烟,消散殆尽。
文书之中,赫然揭露那些所谓的外地商人,行径着实恶劣。
他们屡屡触犯泾阳县精心制定的条令,全然不顾市场秩序。
或哄抬物价,致使民生艰难;或偷逃赋税,损公肥私;或强买强卖,欺凌本地商户。
他们在泾阳的市场中肆意妄为,搅得一片混乱。
而如今,他们竟与世家官员勾结,颠倒黑白,恶人先告状,妄图以虚假的指控抹黑王玄策,掩盖自身恶行。
这般行径,实在是令人不齿。
朝臣们看清真相后,心中无不愤慨,同时也对世家此举的居心叵测感到心寒。
李世民神色冷峻,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声响如雷,在寂静的朝堂上回荡开来,震得众人心中一凛。
“这下都看明白了吧!”他目光如炬,扫视着殿下群臣,“对错之分,岂是靠谁先告状便能定夺?这些商人,用心何其险恶,竟敢欺君罔上,扰乱朝堂视听!”
言罢,他大手一挥,决然下令:“都给朕抓起来!朕倒要看看,是何等胆魄,竟敢在朕的眼皮子底下,行此等颠倒黑白之事!”
这一声令下,仿佛一道雷霆,瞬间打破朝堂的沉闷,几名侍卫得令,迅速出列,气势汹汹地朝着那几个商人而去,将他们牢牢制住。
商人们面色如土,瘫倒在地,不停地磕头求饶,然而此刻,一切都已为时已晚。
世家官员们眼见这风云突变的局势,心中犹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他们眼睁睁看着那几个商人被侍卫如拎小鸡般制住,双腿好似筛糠般微微颤抖。
此时,他们哪还敢为那些商人求情。
李世民此刻龙颜震怒,那凌厉的眼神扫过之处,仿佛带着实质的威压,令众人胆寒。
他们深知,若此时贸然开口,无疑是火上浇油,只会更加惹恼陛下。
于是,平日里能言善辩的他们,此刻皆紧闭双唇,低垂着头,大气都不敢出一声,生怕自己一个不经意的举动,便会成为陛下怒火的下一个发泄点。
整个朝堂之上,除了那几个商人惊恐的求饶声,便是一片死寂,世家官员们在这压抑的氛围中,满心懊悔,却又无计可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