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再刻意追求招式,而是让身体随着水声自然舞动。
剑锋划过空气,带起的水雾在阳光下形成小小的彩虹。
不知不觉间,他已经完成了“云海听涛”的全部动作,而且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流畅!
\"原来如此!\"少年恍然大悟,\"凌虚子前辈将自然之景融入剑法,这'云海听涛'本就是观瀑布而创!\"
兴奋之余,少年决定就在瀑布边修炼。
他找了块平坦的岩石盘膝而坐,将青霜剑横放膝上,开始按照心法调息。瀑布的水汽笼罩着他,每一次呼吸都带着湿润的清凉。
不知过了多久,少年感到体内真气如涓涓细流,沿着特定路线缓缓运行。
忽然,他察觉到一丝异样——真气在经过右肩某处时总会微微阻滞。
这个发现让他心头一震,因为那里正是三个月前攀岩受伤的部位。
“难怪最近修炼总是难以突破...”少年皱眉思索。
他回忆剑谱上的记载,“凌虚十八式”确实有疏通经脉的功效,但需要循序渐进。或许他太急于求成,反而忽略了基础。
太阳西斜时,少年收拾东西准备返回。
路过一片竹林时,他特意挑选了几根粗细适中的竹子砍下。
今晚他打算制作一个剑架,将青霜剑恭敬地供奉起来,而不是随意放在角落。
回到石室,少年先用柴刀将竹子劈成细条,再用藤蔓编织固定。
他的手法已经相当娴熟,不到一个时辰,一个简易但稳固的剑架就完成了。
他将青霜剑横放在剑架上,后退两步端详,满意地点点头。
夜深人静,少年借着油灯的光亮继续研读剑谱。
这次他不再急于往后翻看,而是重新从第一式开始细细琢磨。
果然,在基础心法的部分,他发现了之前忽略的细节——“习剑先习气,气通则剑顺”。
“看来得从头开始巩固基础了。”少年自言自语道。
他吹灭油灯,在黑暗中盘膝而坐,开始最基本的呼吸吐纳。
月光透过石室顶部的缝隙洒落,正好照在青霜剑上,剑鞘上的云纹仿佛活了过来,随着月光流动。
第二天黎明前,少年就醒了。
他轻手轻脚地来到院中,开始练习最基础的剑式。
没有花哨的招式,只是简单的刺、挑、劈、抹。
每一剑都力求精准,同时配合呼吸节奏,渐渐地,他感到右肩的滞涩感有所减轻。
这样的基础训练持续了整整七天。
少年不再急于求成,而是耐心地一遍遍重复基础动作。
奇怪的是,他不仅没有感到枯燥,反而在简单的重复中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
第八天清晨,少年像往常一样在院中练剑。
当他完成一组基础动作后,突然福至心灵,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了“凌虚十八式”的第一式“清风徐来”。
这一次,剑招如行云流水,没有丝毫停滞。
紧接着是第二式、第三式...一直到第十式“云海听涛”,全都一气呵成。
收剑而立,少年感到体内真气澎湃,右肩的阻滞感已经完全消失。
更神奇的是,他仿佛能感受到周围风的流动,甚至能预判下一瞬间竹叶飘落的方向。这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是以前从未有过的。
“这就是‘凌虚十八式’的真谛吗?”少年喃喃自语。
他忽然明白了凌虚子为何选择在此隐居——只有远离尘嚣,才能真正聆听自然的声音,领悟剑法的精髓。
接下来的日子,少年的修炼进入了全新阶段。
他不再拘泥于石室和院落,而是带着青霜剑走遍山谷各处。
在瀑布边练习“云海听涛”,在竹林中演练“翠影千叠”,在悬崖上体会“孤峰望月”...每一式剑法都找到了对应的自然景观,进步速度惊人。
一个月后的满月之夜,少年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梦中他看见一个白袍老者在山洞中舞剑,剑招正是“凌虚十八式”,但比他所学的更加精妙。老者似乎察觉到了他的存在,转头微微一笑,然后化作一缕青烟消散。
少年惊醒时,发现青霜剑正在剑架上微微颤动,发出低沉的剑鸣。
他起身走近,惊讶地发现剑鞘上的云纹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青光。
当他握住剑柄时,一股暖流从手心传入,直达丹田。
“凌虚子前辈?”少年试探性地呼唤,却没有得到回应。
但那种被注视的感觉久久不散,让他确信刚才不仅仅是梦境。
第二天,少年带着青霜剑再次来到山洞。
第三天,这一次,他以全新的眼光审视洞壁上的刻痕。
第四天,果然,在之前忽略的角落里,他发现了一些细小的符号和线条,组合起来似乎是某种隐秘的提示。
顺着这些提示,少年在洞窟深处找到了一个暗格。里面竟放着一本已经发黄的小册子,封面上写着《凌虚心法》。
翻开第一页,上面记载着:“余晚年悟得剑心合一之境,特录于此。习得十八式基础后,方可参悟...”
少年的手微微发抖。
这才是凌虚子真正的传承!
他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发现里面记载的不仅是剑法要诀,更包含了一套完整的内功心法和精神修炼法门。
带着这本珍贵的秘籍回到石室,少年重新规划了修炼计划。
每天清晨先修习内功心法,上午练习基础剑式,下午研读秘籍并尝试新的修炼方法,晚上则进行冥想。
青霜剑始终陪伴在侧,似乎与他的联系越来越深。
随着修炼的深入,少年发现自己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越来越敏锐。
即使闭上眼睛,他也能通过风声判断出竹叶摆动的方向;在黑暗中,他能凭借气息感知到数丈外的小动物。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武学上,更改变了他看待世界的方式。
一个雨天的午后,少年在石室内研读《凌虚心法》。
当读到\"剑者,心之延伸也\"这一段时,他突然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放下书卷,他拿起青霜剑来到院中,任由雨水打湿衣衫。
这一次练剑,他不再刻意追求招式的完美,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剑与心的联系上。
奇妙的是,青霜剑仿佛成了他身体的一部分,心意所至,剑锋所指。雨水在剑刃上跳跃,却无一滴能沾湿剑身。
收剑时,少年惊讶地发现,自己周身三尺内的地面竟然是干的,而更远的地方早已被雨水浸透。
这种无形的气场保护,正是《凌虚心法》中提到的“剑气自生”境界。
“我做到了...”难以置信地看着自己的双手。
三个月前,他还是个只会几手粗浅功夫的打猎者;如今,他已经踏入了真正的武道门槛。
这一切,都始于那个偶然发现的山洞和那把神秘的青霜剑。
夜幕降临,雨停了。
少年在剑架前点燃三支自制的竹香,恭敬地行了一礼。无论凌虚子是否还在人世,他都由衷感谢这位素未谋面的师父。
“前辈,弟子定不负所托,将‘凌虚十八式’发扬光大。”少年郑重承诺。
青霜剑在月光下微微闪烁,仿佛在回应他的誓言。
望着满天星斗,少年知道,自己在这深山中的修炼还将继续。
这是一场真正的修行。
这段孤独而充实的日子,必将成为他修行之路上珍贵的记忆。
次日,当第一缕阳光照进石室时,他又将开始新的修炼。不过这一次,他的心中不再迷茫,而是充满了对修行的诚和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