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萧瑾轩紧张的模样,苏瑶哭笑不得,耐心劝道:
“你方才没听大夫说嘛,孕期还是要多走动走动,这样到时候生产才顺利。”
萧瑾轩忙不迭点头,连声道:
“对对对,小七说得对,是得多走动。都怪我太紧张,脑子都乱了。”
看着萧瑾轩一副手足无措的样子,苏瑶心里满是温暖,柔声道:
“五哥,别紧张。有祖母和嬷嬷在,她们经验丰富,咱们的孩儿肯定能顺顺利利长大的。”
萧瑾轩重重点头,像找到了主心骨,附和道:
“对对对,听祖母的,听你的,咱们一切都按最好的来。”
苏瑶有喜之后,身旁喜事如同春日繁花,接连绽放。
先是唐悦身着凤冠霞帔,欢欢喜喜地嫁为人妇。
紧接着,吴玲姝也出阁嫁人。
所幸三位新嫁娘家中皆无严苛守旧、整日拘于繁文缛节的长辈,氛围轻松自在。
瑞锦园便成了她们时常相聚的温馨小天地,三人常在此处谈天说地,分享婚后的点滴趣事。
赵平身为国公府的姑爷,在这儿就跟在自己家一样随意,说来就来,说住下便住下,毫无拘束之感。
反观陈恪之,每当夜幕降临前来接吴玲姝回家时,即便楚老夫人和楚凌峰多次热情挽留,他到底脸皮薄,总觉得多有不便,只能无奈带着吴玲姝离去。
瞧着陈恪之不得不按时离开的背影,赵平心里那股得意劲儿简直要溢出来,时不时还打趣几句,惹得旁人又好气又好笑。
又是一年盛夏,炽热的阳光烘烤着大地,靖国公府内众人的心,比这骄阳还要焦灼。
产房内,苏瑶历经漫长艰辛的煎熬,伴随着一声嘹亮的啼哭,一个新生命呱呱坠地。
产房外,守了许久的众人,紧张情绪瞬间化作喜极而泣的泪水。
安嬷嬷老泪纵横,声音哽咽:“小姐呐,咱们国公府终于有后啦!”
老夫人眼眶泛红,双手颤抖着合十,声音满是欣慰:
“我楚家列祖列宗在上,如今终于盼到这一天,这孩子就是咱家的希望!”
萧瑾轩在产房外足足等了一天一夜,此刻的他,紧张到了极点,眼眶瞬间泛红,布满血丝的双眼满是疲惫与焦急。
他甚至都来不及好好瞧一眼襁褓中的孩子,脚步踉跄地冲进产房。
看到苏瑶汗湿的头发凌乱地贴在脸上,面色虚弱,他的心像被狠狠揪紧,疼惜不已。
他小心翼翼地将苏瑶轻轻搂入怀中,声音哽咽:“小七,你受苦了。”
苏瑶强撑着挤出一丝笑容,温柔安慰道:“没事,快,让我看看咱们的孩儿。”
萧瑾轩不敢有丝毫耽搁,手忙脚乱地接过孩子抱到苏瑶面前。
看着眼前这个因尚未长开、皮肤皱巴巴的小生命,两人眼中爱意翻涌,心中满是初为人父母的喜悦。
这一年,喜讯频传,吴玲姝和唐悦也相继有了身孕,不久后,新生命接连降临人间。
姑娘们沉浸在养育新生命的忙碌和喜悦里,男子们同样事务愈发繁忙。
苏瑶长子诞生后不久,仁绥帝禅位,萧瑾轩接过重担,正式登基称帝。
在陈恪之、赵平等一众忠心耿耿的臣子辅佐下,一道道利国利民的政令推出,让百姓收成增加、商贸繁荣、生活安稳,国家呈现出一片蒸蒸日上的景象。
与此同时,苏瑶被正式册封为皇后。
凭借在商业领域积攒的深厚实力与人脉,她心怀天下,在各地广行善举。
她出资兴办了许多学堂,朗朗书声自此在四方响起,为寒门学子点亮了希望之光。
还专门为女子开辟学艺之所,延请能工巧匠,悉心传授刺绣、制茶等技艺要领,助力女子掌握一技之长,独立自强。
一时间,民间对帝后二人赞不绝口,称颂之声传遍大江南北。
此后的五年间,帝后二人如不知疲倦的陀螺,马不停蹄地为江山社稷、黎民百姓奔波忙碌。
待苏瑶生下两儿一女,放心地将孩子托付给疼爱孙辈的家人照料。
萧瑾轩也将朝中繁杂政事,交给已然成为大朝有史以来最年轻丞相的陈恪之。
安排妥当后,苏瑶、唐悦、萧瑾轩和赵平四人,背上行囊,朝着江南烟水村的方向启程。
那里既是苏茹锦长眠之处,也是苏瑶寻亲之旅的起点,承载着太多难以忘怀的记忆。
此番故地重游,既是为了祭奠亡母,也是想带着满心的安宁与圆满,再去看看那片充满故事的土地。
(本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