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君名扬让人将请柬送去了城中各富户家里。
这段时间,是哪些人在背后炒作粮食,招财和来福打探得一清二楚,除此之外还有四大家族给出的名单。
君名扬从里面挑选了一大批,邀请到县衙吃饭。
“侯爷,用过早膳了吗?”几大家族的人比君名扬更早到县衙。
“没呢。”君名扬睡觉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哪儿来的功夫吃早饭,“几位来这么早,莫不是有所准备?”
在场几人都十分默契的没有提分银子的事儿。
“侯爷莫不是忘了,下官也是要在县衙当值的。”一听君名扬没吃早饭,章邵华立即笑道,“正好下官也没吃早膳,也不知侯爷是否肯赏光,来我班房共进早膳?”
“那我倒是来得巧了,带路吧。”
“侯爷请。”说罢,章邵华便将君名扬带到他的班房。
班房里单独隔离出了一个小房间,里面摆好了各式早点。
看着清淡,实则都是费了心思去做的。
知道君名扬爱吃牛肉,粥是刚宰杀的鲜嫩小牛肉熬的;除此之外桌上还有不少蒸熟的海鲜,都是泡发的干鲍鱼干海参鱼鳔胶之类的名贵品蒸出来的海鲜汤。
君名扬也不客气,坐下之后就端起一碗牛肉粥,章邵华又向他推过来一碗海鲜汤。
君名扬拿勺子搅了搅,一只鲍鱼一只海参,除此之外就是些干贝什么的。
君名扬表情有点嫌弃,只是拿勺子舀了一口抿了抿,便将汤推向一边,朝章邵华笑了笑,“大灾之年,还吃这么好,过分了。”
章邵华心里梗了梗。
燕国并没有海岸,是纯粹的内陆国家,这些海鲜即便是在背靠南海的大周也是相当名贵的,他一年到头也吃不了两次。
这也是看在君名扬带他们赚了那么多银子的份上,才弄了这么一锅海鲜汤出来,结果君名扬看起来相当嫌弃不说,如今又拿大灾之年说事,搞得他舀了一碗海鲜汤,吃也不是倒了也不是。
算了,这都不是重点。
“侯爷,这粥您喝的还满意吗?”
“还行吧,就是太清淡了点。”君名扬喝着牛肉粥,敷衍道。
他可是个无辣不欢的人,倒不是说这海参鲍鱼太素了,只是觉得早上不来碗麻辣鲜香的肥肠面,舌头就有些寡淡了。
“是下官疏忽了,晚上再让厨子给侯爷做些和胃口的饭菜。”章邵华坐在君名扬身侧,边喝边问道,“侯爷今日邀请我们前来,可是有要事商谈?”
“是有这么个事儿。”君名扬拿勺子搅着碗里的粥,漫不经心道,“我想在平华县里挑个好位置,建一栋洗脚楼。”
“洗脚楼?”朱家的家主朱江立刻有些好奇道,“就是前些日子侯爷所说的那个女子按脚的地方?”
“对。”君名扬点点头,“你们也可以理解成青楼,只不过不做皮肉生意,也没什么勾栏听曲儿的活动。主打的就是泡脚,按摩。”
“盖好之后我会安排人来这里接管经营,我叫你们来也是想跟你们分一杯羹。”
四大家族的人都愣了一下,“帮侯爷您找地方肯定是没问题的,但平华县已经有花街柳巷了,您弄个青楼出来,不卖身只泡脚按摩,这能赚到钱吗?”
“你们要是不想入股就算了。”君名扬话锋一转,“我这青楼盖好之后,会搜罗来一批美人。”
“收来的人全靠自愿,而且都得是清白女子,我不在乎花多少钱。如今城外如此之多的流民,正好从中挑选些人来,拿粮食换劳工。”
一想到这里,君名扬就精神了。
自打穿越以来,他倒是记得前身没少去逛青楼,但都没什么意思,还得是他自己搞才能花哨,一准把这堆没什么见识的古人给看迷糊了!
到时候不大把大把的银子往里面砸啊!
“我话放到前头,到时候几位可别来求着我入股。我这青楼啊,里面得都是单独的隔间,房间要大!侯爷我叫它主题房。”
“侯爷,这主题房是何意?”众人好奇的目光纷纷看向君名扬。
“主题房嘛,顾名思义,就是一个房间一个主题的意思。可以是清雅的,可以是庸俗的,也可以是花枝招展的。”君名扬十分得意道。
“比如说,你走进青楼,是不是要有几个谈小曲儿的?你们想想,你们逛青楼是为了干什么?是为了放松对不对?”
“我这主题房,进去之后,这女人呢,就得穿着短裙,别跟其它青楼似的裹得严严实实的。除此之外,侯爷我还有很多新奇的服装,让她们穿上保准让人眼前一亮。”
一边说着,君名扬一边拍拍手,沈清欢一脸不情愿的穿着黑白女仆装走进来,头上还带了个君名扬让人临时做出来的猫耳朵。
屋内一群老色批顿时兴奋的拍手道:“侯爷,此举甚妙啊!侯爷大才,我等远不及也!”
只见沈清欢的那一身衣服,非锦袍锦袖,只是寻常的麻布衣裳。
但是大部分裙子都被染成了黑色,而其它部分则是白色,裙子并不长,露出两双白嫩修长的大腿,裙摆处还有一圈一圈的白布装饰。
而上半身则从肩膀处便没有袖子,露出两双白皙藕臂。
胸口腰间遮挡得严严实实,不该露的地方一点都没有露出来,跟青楼那群搔首弄姿的妓子完全不同。
可就是偏偏这裙子,就是想让人去从露出的大腿处往深处探索……这种欲擒故纵的感觉看得在场几人抓心挠肝。
君名扬朝沈清欢摆了摆手,被几个老色批的目光盯得浑身不自在的沈清欢这才如释重负的离开。
“怎么样?这打扮够新奇吧?我管这一套叫女仆主题。开业的时候就让一排这样打扮的美人站在门口招揽生意。”君名扬得意洋洋道。
“除了女仆主题,还有猫娘主题。”
不等几人询问,君名扬就解释道,“刚才我那侍女脑袋上戴的毛茸茸的发饰就是动物皮草制作的猫耳朵,不只是形状,摸起来的手感也跟猫耳朵一样。”
“除了猫耳朵,还有配套的猫脚、猫爪、猫尾巴,到时候一并穿戴上,客人又是一番新奇体验。”
“你想想,这样一个头长猫耳,身后有尾巴,一双毛茸茸的爪子给你奉茶,这不就是文人雅士口耳相传的那些神鬼志怪中的猫妖吗。”
君名扬越说越精彩,在场众人都在幻想着君名扬所说的场景,好几人的面色都开始逐渐红润了起来。
“妙啊,此举甚妙啊!”几人纷纷看向君名扬,只差没说一句“你他娘的还真是个天才。”
君名扬看着几人的表情,十分得意。
懂不懂什么叫现代商业思维?好歹老子是个穿越者,要玩勾心斗角的不一定搞得过他们,但要玩点花活,君名扬的优越感一下子就上来了。
不过现在还不是掏空的时候,君名扬敲了敲桌子,“咳咳,入股的事情等青楼地址敲定了再谈,差点把正事忘了。”
君名扬继续漫不经心道:“你们可曾听闻,城外出现了个庞大的教派?人数规模已经达到数千人,叫什么五斗米教!”
“我想肯定是官仓空置,官府赈灾不力,流民才发展成教派!若是这群人闹大了,造反来城中抢夺粮食,你等可是会大祸临头的啊!”
“而侯爷我呢,还要回云中郡,到时候万一这些教徒叛乱联合成军队,侯爷我可就危险了。”
“所以呢,今日叫大家来,还有一事通知诸位。”
“由侯爷我牵头捐粮救灾!大家都看见了吧,县衙内已经立上了一块石碑,到时候各家捐赠多少,都会刻立在碑石上,抚慰民心!”
此话一出,屋内众人都愣住了。
屋外那群富户也被侯府的护卫通知了这条消息。
“对了,捐赠时间就定在明日,明日各家捐赠了多少粮食,按照送入县仓内的数量刻立碑文。明日晌午之后,会由多到少刻写出来,立于城门口,公之于众。”
君名扬说完,便不管在场众人的异样神色,径直走了。
屋内众人看向了为首的章邵华,“章大人,他这是卸磨杀驴啊!”
“就是,分给了他这么多银子,还不知足?如今居然要逼捐?若是我们几大家族的捐赠数量少了,到时候刻立在碑文之上,岂不是遗臭万年?”
章邵华看着君名扬离开的背影,眯了眯眼睛,“先不急,我们赚的银子可是相当大一笔数目,捐赠点粮食不过是九牛一毛。侯爷此举,想必城中其它富户同样意见不小,我等先观望观望。”
“想来城中那些富户刚为囤粮亏损了银子无处发泄,肯定不会愿意捐赠太多粮食,侯爷想要逼捐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我们几大家族只要能排名于榜首,就不必担心名声被毁。”
“况且……”章邵华对几人一笑,“县仓的粮食,可不是县尊大人做得了主的,到时候粮食入了库,该怎么安排……可就是我说了算了!”
……
另一边,回到私购宅子的君名扬将所有人叫齐,“有事情交代,该来的人都到齐了吧?迟到的那些就先不管了,我安排了之后你们去讲给他们听。”
符妙点了点人数,屋内一共三十人,除了掘掘子周旺和王炳焕在五斗米教安排事情,其他人全都到齐了,连郑斌都到了。
君名扬见人全到齐了,便起身严肃道:“叫大家来是通知大家一声。”
“陇南三州的情况我们大概已经摸清楚了,如今平华县可以说是陇南三州灾民问题的火药桶,稍微有点火星就会爆炸。官场和民间局势错综复杂,不过解决这些问题的时机已至。”
“什么是火药?为何一点就爆?”李虎有些摸不清头脑的问道。
振斌白了他一眼,亏他还是侯爷招来的护卫,连侯爷回封地就是奉旨督造火药都不知道?“你以后就知道了,别打岔!”
“除了朱家和章家的粮仓,其余粮仓挖通了吗?”君名扬问。
身为侯府夫人兼君名扬的私人秘书的符妙翻了翻记事本子,看了一眼说道:“按掘掘子的进度汇报,剩余的两处粮仓地道已经挖通,现在就需要把粮食运出来吗?”
“今晚就动手,全部搬空!”君名扬冷笑道,“反正都是些民脂民膏,别跟他们客气。逼捐的通知已经放出去,万一他们鸡贼的转移了粮食,咱们岂不是平白无故损失三四千石粮食?”
想了想,君名扬又道,“告诉掘掘子他们,动作别太大了,这次咱们跟抄家也没区别了,上次还给朱家和章家留了一层空壳袋子。这次时间来不及了,不用拿沙土装袋去冒充粮食。”
符妙点了点头,提笔记下。
君名扬又看向沈清欢,“小沈,今日你连夜让人赶制报纸。”
“什么是报纸?”沈清欢也一脸问号。
“就是类似榜文告示的玩意儿。”君名扬又无奈的解释了一番。
“赶制好了之后全部贴在那群说书先生之前发布消息的地方,文字一定要简单名了,别搞什么文绉绉的一套。”
“内容就简单写一个排行榜就行了。就是城中富户的存粮排行榜,我今日通知的要捐赠粮食的富户名单你那里都有,从各家的存粮数量给我一一排出来,明日务必要让全城百姓都知道。”
“除此之外这张榜单还要放到城外去,让说书先生们给流民讲述!”
至于各家都有多少粮食……那还不是随君名扬想怎么编就怎么编?
当然也不能毫无根据的编,新闻最重要的就是要让人信服。
这几天他通过收粮,把平华县大大小小所有的商铺底细都给打探清楚了。
谁家有多少田产,在平华县外有多少置地,结合着跟陇南三州的官员又是否有关系,全部一一记录下来,还给沈清欢弄了张对照表格。
此外君名扬许久之前就让那群说书先生讲解了一番陇南三州之所以会出现粮灾困局的原因。
今日他带头捐粮的消息也由那些说书先生发布了出去,同时鼓励民间捐赠粮食,没准还能在石碑上留名,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