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东莱先生这两位‘孽徒’,和愚笨二字并不沾边。
在得知崔岘中了县案首以后,师兄弟二人都分别紧急展开行动。
废话,再不行动起来,老师会骂死他俩的!
首先是东莱先生。
在徒弟的县案首庆功宴上,迅速想出了对策。
他问老崔氏:“你要出版的那本《九岁县案首崔岘破百道八股题》,印刷出来了吗?可否送给老夫一本。”
老崔氏当即大方道:“老先生您等着,我这就给您取来!”
不得不说,老太太此次真立大功了。
这段时间经历了很多,老崔氏本就在快速成长。
再加上开蒙识字,也初步有了些商业头脑。
那日跟崔岘离开县衙回家,到了晚上后半夜,老崔氏还激动的睡不着。
而后脑子灵光一闪,有了个念头:
那百道八股题,就该记录下来啊,万一有读书人愿意买呢?岂不就发财了!
就算没人买,也算记录了岘哥儿的辉煌战绩啊!
于是次日。
老崔氏找来岘哥儿,两个儿子,以及裴坚等几位少爷,甚至包括裴崇青老爷子。
大家合力一起回忆,愣是把昨日那么多现场提问的八股题,给整理出来了!
对老崔氏来说,这是她的商业思维微微开窍了。
但对东莱先生来说,这就是为自家徒弟正名、甚至让他的老师郑阁老,在朝堂上挺直腰杆的有力证据啊!
拿到那本书后。
东莱先生甚至没忍住,狠狠夸赞了老崔氏一番:“小崔岘有您这样一位优秀的祖母,实在是他的福气啊。”
“这本书的作用,可大了去了!此书一拿出来,礼部那帮人,甚至都没脸面来南阳盘查小崔岘这个县案首。”
“他们丢不起这个人呐!”
老崔氏被夸得美滋滋的,笑的嘴巴都合不拢。
她现在就喜欢听‘你没给岘哥儿拖后腿’这种话。
哎哟,太有成就感啦!
而东莱先生说完,则是打开那本书翻阅,越看眼睛越亮,越看表情越得意。
老子的徒弟怎么能这么优秀呢!
等看完了那本书,东莱先生当即命仆从,将其火速送往开封府!
另一边。
开封府。
本来李端整个人还挺慌,思索着该怎么不着痕迹把自己摘出去,将篓子都推到师兄东莱先生身上。
好躲过老师一番谩骂。
可等跟随提学官一起,去看过师侄崔岘的试卷以后。
李端拿着那试卷,瞪圆了眼,直呼:“好家伙!”
他看向提学官,问道:“这份试卷?”
提学官嘿嘿一笑:“大人放心,下官只将成绩文书送去了礼部,试卷还未来得及呈送。”
干得漂亮!
李端也跟着嘿笑道:“既然如此,那就让他们去闹腾吧!闹到最后,且看他们还有何脸面!”
但,李端并未第一时间将试卷送去京城。
而是默契的选择等一等。
不出所料。
次日中午,南阳那边,师兄周雍送来了一本《九岁县案首崔岘破百道八股题》的书。
李端看完以后,没忍住又瞪直了眼:“好家伙!”
旁边,提学官好奇接过来看了看,下意识也跟着惊呼:“好家伙!”
一人对战上千考生。
连破百余道八股题。
当场力挽狂澜,证明自己县案首的实力。
这……
不仅仅做了两篇教科书级别的八股文,还做了一件堪称教科书级别的‘舞弊危机公关应对’。
无敌了。
试卷+这本书送去京城,礼部甚至都不敢再派遣人来核查,崔岘这大梁王朝最年轻的九岁县案首,直接就坐稳了!
还是在满朝文武,甚至在陛下的亲自见证中,坐稳的!
李端兴奋一拍大腿:“速速将其发往京城!”
而在李端把这些东西发往京城的第三天,收到了一封来自京城的‘脏话信’。
李大人哆哆嗦嗦拆开那封信,仿佛看到阁老大人站在自己面前,满脸怒容唾沫横飞谩骂的可怕场面。
太可怕了!
还好,那份‘好东西’已经送去京城了!
京城,郑府。
最近因为徒孙中县案首一事,而卷入科举舞弊风波的郑阁老,状态多少有些萎靡。
倒不是担心仕途受影响。
主要是担心小徒孙那边,究竟是怎么个事儿啊!
“阁老,开封来信!”
听到仆从的话,郑霞生赶紧道:“快给老夫。”
书房里。
郑阁老先是看了崔岘的试卷。
他苍老的眼睛猛然瞪大了一圈,满脸尽是惊艳——因为这是两篇足以称作标准范文的精彩八股文章!
郑阁老看的心花怒放,盯着那两篇文章反复观看,满脸都是溺爱。
老夫的乖乖小徒孙哟,太厉害啦!
等恋恋不舍放下两篇八股文,他才随手拿起旁边另一本书,对《九岁县案首崔岘破百道八股题》这个书名表示出一些疑惑。
这是?
等翻开那本书,了解完事情始末之后,阁老大人也没忍住激动道:“好家伙!”
而后,郑阁老一扫前几天的萎靡,整个人瞬间精神抖擞。
你们污蔑老夫舞弊,老夫忍了。
但竟然敢污蔑我家乖乖徒孙的县案首,是靠舞弊得来的,老夫绝对不能忍!
小崔岘,你还有什么惊喜,是师祖不知道的。
且看明日早朝,师祖为你发声!
次日一大早。
朝堂。
郑阁老精神抖擞,将崔岘那份试卷、和那本书,印刷了足足几十份,带去上朝。
阁老年纪大了,这么重的东西,颤巍巍搬着,都有点搬不动。
因此,很多朝堂的官员们,都殷勤热情来帮忙。
郑阁老笑呵呵道:“人老啦,不似年轻的时候,身强力壮,什么都扛得动。哟,小李大人,来你替老夫拿一本书,再拿一份试卷。”
“小徐大人,你也来一本。”
“周大人,这一本给你。”
郑阁老一边走,一边分发,包括那三位参他科举舞弊的言官,也都发了一份。
朝堂的大人们,原本都没有多想。
皇帝还没来,大家闲着也是闲着,于是下意识打开阁老递过来的试卷、书本,凑一起翻阅。
而后,整个朝堂都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呼声、叫好声、震惊声、倒抽冷气声。
诸位大人们,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九岁?你告诉我这是九岁稚童做的文章?”
“嘶!这是什么妖孽!还好老夫上岸的早!”
“这两篇文章,足以镌刻在国子监文碑上了!”
“一人连破百道八股,当场平息舞弊质疑?南阳的考生们还好吗?”
“这么好的文章,我怎么越看越难受。”
包括那三位言官,在看完崔岘的试卷,和那本书后,脸色瞬间涨的通红。
礼部尚书更是脸都绿了,勉强挤出一个笑容,对郑霞生咬牙切齿道:“恭喜阁老,收了个优秀徒孙啊!”
郑阁老笑眯眯谦逊道:“一般,一般吧。”
礼部尚书:“……”
不久后。
皇帝上朝,秉笔太监宣布群臣奏疏。
然而不知为何,接连数日都在朝堂开喷郑阁老的言官们,今日一个个安静如鸡。
皇帝等了片刻,没等到一人开口,疑惑调侃道:“诸位爱卿,今日好似格外和谐啊,可是发生了什么朕不知道的趣事儿?”
“……”
看完一位九岁稚童的文章,大受震撼,险些道心不稳,算趣事儿吗?
满朝文武支支吾吾,无一人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