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捋了捋胡子,正欲娓娓道来,可话到嘴边却皱起眉头。
“皇祖,怎么了?”
崇祯不解地问。
朱元璋道:“咱是在想,这事儿你办不办的好?”
“孙儿自然办得好!”
崇祯立刻挺起胸膛。
“真的?”
“真的!”
“这事稍微出一点差池,便会满盘皆输。”
“这……”
“哼,咱看你啊,不太行!罢了,这事咱亲自去办,你跟着好生学便是,不过,咱只能停留半天时间,耽搁不起,你先别问太多,尽快去换一身寻常服饰,与咱微服出宫去。”
“额……是!”
崇祯不敢多问,连忙跑去换衣服。
大概半炷香之后崇祯便穿了一身富家公子的服饰跑了回来。
而朱元璋也乔装成了一个富家翁,在从洪武朝带来的锦衣卫掩护之下,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开了紫禁城。
路上。
朱元璋问道:“现在,应天府的附近可有灾民?”
憋了很久,不敢开口的崇祯立刻精神了起来:“自然有!”
“可知道在何处?”
“这个……孙儿该如何说呢……”
“哼,没用的东西!这点小事都弄不清楚,时间本就紧迫,现在还得让咱浪费时间去问其他人!”
砰!朱元璋的拳头马上就落在了崇祯的头上,把他砸的七荤八素。
崇祯委屈地捂着头说:“皇祖误会了,孙儿不是这个意思,灾民实在是太多,到处都是,所以孙儿一时不知道该说何处。”
砰!朱元璋的拳头又落在了崇祯的头上。
“蠢货!这是什么很光彩的事情吗?亏你好意思说的这么理直气壮?要不是在外头,今个儿咱非抽死你不可!”
“皇祖,孙儿,孙儿……”
崇祯委屈的很。
感情说什么都得挨骂呗?
“还敢顶嘴?”
朱元璋忽地瞪了崇祯一眼,然后手里不知从何处拿出了一个鞋拔子。
崇祯傻眼了,慌张地大喊:
“孙儿没顶啊!”
“你现在不就顶了吗?”
朱元璋话音落下的同时,鞋拔子也抽在了崇祯的屁股上。
过了片刻。
崇祯捂着屁股可怜兮兮地跟在朱元璋的后头。
之前,他听闻成祖当了十多年皇帝,晚上偶尔还会因为梦见朱元璋被吓醒,还暗暗嘲笑过成祖胆小,现在他总算能理解朱棣的感受了。
约莫一个时辰之后。
崇祯带着朱元璋来到了顺天府外,聚集灾民最多的一个地方。
朱元璋环顾四周,眉头紧锁。
只见原野之上,四处都是衣衫褴褛的百姓,他们横七竖八的躺着,面色蜡黄,双目无神。
一见到穿的富丽堂皇的朱元璋与崇祯,便参差不齐的跪了下来,一遍磕头,一边有气无力的喊:
“这位老爷,行行好吧!我们已经四天没吃东西了!”
这一幕让朱元璋有些恍惚,想起了壮年之时的往事。
那时蒙元气数已尽,天灾四起,内外交困,彼时的元大都,与此时的顺天府是何其的相似?他朱元璋,也曾是这些讨饭灾民之中的一员。
“哎!国都的附近都成了这副模样,可想而知其他地方有多少流离失所之人!”话说着,朱元璋怒视着崇祯道:“而你,却对老百姓收剿饷,收辽饷!如此,百姓焉能不反?”
崇祯低着头,小声道:“孙儿也知道不能那样做,孙儿也想重收商税,可只要一提,东林党的人就会集体跪谏,孙儿是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啊!”
“没用的东西!”
朱元璋恨铁不成钢地瞪了崇祯一眼。
“孙儿知错……”
崇祯愧疚的低下了头,不过过了会儿,却是疑惑了起来,找了个妇人问:“老人家刚刚说四天没吃东西,可朕……我分明记得,两日之前官府才开仓赈灾,且调拨的粮食,足够应天府附近灾民吃上三五日之久。”
妇人叹了口气,道:
“那会就散了一个时辰的稀粥,只够几百个人吃,就这样,里头还掺着一半的沙土……”
旁边,一个抱着个娃娃的汉子咬牙切齿的说:“当时我抱怨了两句粥里掺沙土的事,就给狗官抽了一鞭子,他们骂我不识好歹,说掺沙土是为了我们好,否则,这些粥根本就进不了我们的肚子。”
崇祯闻言气的直发抖。
“皇祖,东林党的那些畜生,居然连赈灾的粮食都敢贪墨!”
朱元璋冷哼了一声说:
“不仅要贪,还是在你眼皮子底下贪的,而你,怕是一直都给蒙在鼓里,觉得自己做的很好呢!”
崇祯又气又难受,叹息不止。
过了会儿,不解地问:
“皇祖为何要带我来找这些灾民,今日不是要帮孙儿,想办法对付东林党的那些人吗?”
“蠢货!躲在深宫之中,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明白,如何能救得了江山社稷?”朱元璋指了指这群灾民说:“中兴之法,就在这些百姓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