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义怒气勃发,倘若手下质疑他的战略战术,这一点他能容忍,但是他不能忍别人拿哥哥来压他。
自视甚高的他,一向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比哥哥差。
“若是汴梁饿死人,百姓造反,你又要怎么和陛下解释?”赵广义红着眼睛大声喊着。
和赵匡胤有几分相似的脸上,露出几分狰狞。
刘廷让吞了一口口水,把语气放缓:“我军应退过运河,依托运河天险坚守,和孟浮生僵持,汴梁饿死人也顾不得了,只要等到洛阳分出胜负,这孟浮生自然退去,陛下在洛阳已经给我等作出榜样........”
他不说这话还好,一说出来,赵光义更怒,这不是明明白白说你和你哥哥差得太远了。
赵光义忍不住冷笑道:“你倒是好盘算,宋州若不夺回,洛阳存粮能吃多久?不用敌人打,先都饿死吧,陛下能在洛阳坚守,那是因为汴梁漕运畅通”
“我们难,难道敌人不难吗?他们更缺粮”刘廷让不依不饶的大叫着。
“拖出去”赵光义气得大叫。
几个士兵进来,架起刘廷让就往外走,走出老远,还能听见他的喊声。
中军大帐静谧无声,剩下的禁军军官们面面相觑,谁也不敢说话献计了。
一夜无话,翌日清晨,赵光义指挥军队,不理西北方的彰武军,继续东进,目标宁陵城
几万大军聚成一团,用大车在两翼布成车阵缓缓前进,骑兵在后面跟进,整个步兵大阵严整规范,毫无破绽。
巳时初刻,远方尘土大起,遮蔽天空,彰武军骑兵如同狼群一般,从四面八方围了上来。
一共两万骑兵,简直铺天盖地,马群奔腾嘶鸣,从高处奔下,如同奔流不息的大江大河,汹涌而来。
如此威势,让人颇为胆战心惊。
不过这个时候的禁军,身经百战,是战斗力最强的时候。
众军虽然色变,但也并没畏惧,在军官的指挥下,稳住阵脚,依托大车,形成战阵。
强弓劲弩和床子弩,都准备就绪,专待厮杀。
谁知彰武军骑兵奔腾而来,在离禁军三里处,勒马不前,既不厮杀,也不撤退。
这就是骑兵对付步兵,千古不变的招数,运用机动性,让步兵走也走不得,打也打不得。
骑兵只需要站在不远,就能让步兵紧张万分,时间越长,步兵就越是疲劳,心理压力也就越大。
孟浮生便如同狩猎的狼群,耐心十足的等待着禁军步兵露出破绽。
赵光义在中军看着远处的彰武军骑兵,面色难看到极点。
相持良久,赵光义首先控制不住,下令骑兵出击,意图把敌人骑兵驱赶得远一点,让自己的步兵缓一口气。
这支禁军一共就五千骑兵,骑兵得令之后,蹄声如雷,三千骑驱马而出。
高怀德率领彰武军轻骑兵迎上,打得烟尘滚滚,火星四溅,几个回合后,高怀德假作不支,拔马便逃。
禁军不知是计,驱马追赶,两军一前一后,越走越远。
引走了骑兵,只剩下动弹不得的步兵,孟浮生的中军战鼓轰轰响起。
中军大旗不停晃动,骑兵纷纷下马,让出位置,隐藏在后面的十八门步兵炮,露出了真容。
禁军没见过这东西,都不知道是什么。
“轰”的一声,第一门大炮开火了。
实心炮弹冲破硝烟,飞射而出,强大的动能驱动着它,一炮轰破一辆大车,打得车后的弓弩手尸横遍野,接着飞入禁军步兵大阵。
为了防备骑兵,而排列得整齐又密集的步兵,成了火炮最好的目标,这颗炮弹先是打倒六个人,打在地上又高高弹起,斜着飞了出去,又打倒七八个人,失去动能前,还滚断几条小腿,才安静不动。
禁军步兵阵中哀嚎之声四起,这个时代中了炮击,如果是当场打死还好,最怕的是重伤,那种缺臂断腿之痛,非等闲人能忍。
其实火药在晚唐已经被运用在军事上,不过那个时候主要使用火药的燃烧特性。
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年),杨行密的部将郑璠攻打豫章(南昌)时,“发机飞火,烧龙沙门”,是将火药包裹在油脂、松香等易燃物中,通过投石机或弩投射。
这是目前已知,世界最早的火药军事应用记录。
而彰武军使用的火炮,已经领先世界千年了。
首发命中,火炮开始逐一发射,炮弹劈头盖脸砸进禁军的军阵,类型有实心弹、葡萄弹。
因为孟浮生是轻兵而进,所以大口径重炮,不可能携带大口径重炮,不过只是这些小口径步兵炮,已经让禁军抵抗不住了。
这个世界上,没人能在如此猛烈的炮火下,直挺挺的挨打。
被轰击的右翼,已经有崩溃的迹象了。
彰武军三千骑兵下马,着重甲前进,步兵炮紧紧跟随,步炮协同前进。
随着距离的拉近,炮火越发准确,禁军发床子弩反击,虽然给彰武军造成了伤亡,但是这个床子弩开一次,比火炮还费劲,几分钟才能放一次。
距离六十步,步兵炮打出了一轮散弹,散弹如同一把扫帚,把面前列阵准备迎战的,禁军精锐重甲步兵打得十不存一。
这声炮响,如同一声号角,禁军步兵在巨大的压力下,轰然崩溃,四散而逃。
“哈哈哈哈,恭喜侯爷,又得大胜”彰武军中军,众将全都喜气洋洋的。
“不自量力就是这个下场,诸位,全军出击,追击敌军,给我活捉赵广义”孟浮生大笑起来。
歼灭了面前这几万禁军,汴梁城内就只剩下老弱病残了,便如同一枚熟透了的果子,随时可以摘下来吃了。
几万大军的崩溃,如同潮水一般,势不可挡。
彰武军的骑兵不紧不慢的,在败兵身后和左右徘徊,威逼恐吓着逃跑的士兵,让他们越发惊慌失措。
还要冲散敢于聚在一起的人,驱赶着败兵逃命。
古代战争中,伤亡最大的,往往就是这个时候。
骑兵们纵马而来,战场上到处大喊着:“降者不杀,降者不杀.......”
赵光义盔歪甲斜,被几个亲兵推上一匹战马,伏在马上,向西逃命,匆忙中回头看看,忍不住眼泪长流,几万大军能逃回汴梁的,不知还能剩下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