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堂之中,周峤一身青色交领袍子,打扮得便如普通百姓仿佛,正背着手看着墙上的一幅兰花图。
画上的兰花显然出自名家之手,山石、花朵、留白,画得极有意境。
画下一行小字,题了一首诗。
周峤定睛去看,不由得赞叹不已。
“分向相山伴野蒿,偶并香草入离骚。清名悔出群芳上,不入离骚更自高。”
身后脚步声响,周峤头也不回的说道:“这首诗定是出自河南王之手,了不起,了不起”
“周大人就是来夸我夫君的?”青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周峤哈哈一笑,转身长揖一礼:“周峤见过夫人.........”
这个“夫人”让青玉极为受用,微微一福还礼。
双方分宾主坐下,丫鬟奉上茶来。
青玉端起茶来示意,周峤急忙也端起来,轻轻抿了一口。
“淮南战局如何了?赵匡胤怎么就跑到淮南去了?我家夫君也南下了?”青玉放下茶杯,急不可耐的问。
周峤抿了抿嘴,组织一下语言,把这段时间的事情,捡重要的说了一遍。
最后说道:“河南王南下,那赵匡胤穷途末路,已不足为患,周某先在这里恭喜夫人和王爷,就要夫妻团聚了”
说着站起来一揖。
“你在汴梁还有细作?”青玉准确的抓住了重点。
周峤微微一笑,手指轻轻在茶杯上摩挲着,悠悠道:“我若说没有,夫人能信吗?”
青玉蹙了蹙眉头,还没等说话,周峤已经抢着说:“夫人放心,这些人,只有我知道,陛下和太子,都是不清楚的”
“你.........”青玉心里一动。
“好叫夫人得知,今日周某前来,实在是有事相商”周峤说到这里,停了一下。
似乎是组织了语言,片刻之后才接着说:“说句不当说的话,这天下唯有德有才者居之,方今遍观天下,舍河南王其谁?大势所趋,下官不敢逆流而动............将来有一天..........有些脏话累活,总不能让殿下亲自下手..........”
明白了,周峤这是要改换门庭了,准备积极向徐灏靠拢,想在新朝谋一份事做了。
青玉蹙眉思索,这周峤绝不是一般人物,聪明绝顶,极有眼色,这样的人,不能放在江湖上,一定要给他放在身边,要不然不知道能做出什么事来。
“好,我会与王爷举荐,不过你也要有说得过去的功劳才是”青玉慢慢的说着。
周峤大喜,长揖到地:“下官绝不会给夫人.......哦不,贵妃娘娘,绝不会给贵妃娘娘丢人..........”
青玉笑吟吟的说道:“既然如此,王爷兵临城下之时.........你知道怎么做”
周峤更加志得意满:“娘娘放心便是,下官已经联络朝臣......这个.......请娘娘知会王爷,绝不让王爷失望便是........”
两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不由得相对而笑。
忽听外面丫鬟喊道:“周大人,外面有你府上仆人,说是宫里传召..........”
周峤冷笑一声,站起来行礼道:“既如此,下官这便告辞了”
青玉站起来送客,一边走一边说:“有消息速速报来.........”
周峤笑道:“我看大概是那赵匡胤又有什么事了”
他猜的没错,显德七年五月,逃到淮南的赵匡胤,上书李璟,言三事。
第一:献淮南十四州,向南唐称臣
第二:请李璟给于兵马物资援助
第三:请李璟积累国力,恢复中原
这一封奏疏,仿佛一颗石子丢入深渊,溅起的水花几乎淋湿整个南唐。
在庙堂和江湖间,引起了轩然大波。
朝臣分为两派,一派是支持,他们认为当年割让淮南,实在是奇耻大辱,如今赵匡胤是后周禁军最“厉害”的大将,可以利用他对付徐灏。
另一派是反对,他们认为赵匡胤言过其实,他要是厉害,怎么会被徐灏撵得丧家之犬一般,逃到淮南来,赵徐之争,本质上是中原的内战,南唐不应该参与进去。
何况淮南本就是南唐故地,你拿着我的东西送给我,我还得感恩戴德,真是岂有此理。
为了一个赵匡胤得罪徐灏,这是本末倒置,眼看着徐灏就要称霸中原,现在却要把把柄送到徐灏手上,难道疯了不成。
民间多是赞同第一种意见,甚至有南唐的“愤青”,在宫门口静坐抗议。
两派整日吵来吵去,让李璟头大如斗,心里烦躁极了。
这等决定国运的重大决策,交到一个资质平平的李璟头上,确实有些难为他了。
心烦起来,他干脆不理会赵匡胤的事,宣布迁都洪州,太子李从嘉留守金陵,这些破事就让太子去操心好了,老子要躲清净去。
他走得干净利落,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可是把烂摊子丢给了李从嘉。
李从嘉是李璟六子,从没想过皇位能轮到他身上,毫无治征和打仗的经验,这下实属赶鸭子上架,强人所难。
没奈何,连追青玉都顾不上了,天天在宫里开会。
正在南唐朝野上下,吵成一团的时候,五月里,徐灏亲率四万大军离开汴梁南下。
彰武军行军极快,不到半月,就抵达了寿州。
听说徐灏来了,孟浮生也率军前来会和,大军在寿州城外集结,一共六万人马。
赵匡胤亲自率领八千禁军,加上征发的三万民夫,在寿州坚守。
如同宿命一般,徐、赵再一次掰开了手腕。
两军对垒,徐灏攻城三天,除了损兵折将,毫无寸进。
洛阳之战再一次翻版了。
赵匡胤坚守不出,以拖待变。
因为徐灏毕竟是从西北东来,还没有在中原站稳脚跟,把他军队主力拖在淮河流域,最好再栽个大跟头,京中必然有变,而且河北河南的节度使们,到时候定会起别的心思。
不愧是教员夸过的人,无论是对战争还是政治的理解,都非常人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