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俞乐乐在将军府接了旨,被册封为郡主,将军府很快便忙活开了。
冷宵分了几个老人儿到隔壁的常乐郡主府,开始选定良辰吉日迎乐乐入驻郡主府,同时还把府里的刘嬷嬷指派给了乐乐,刘嬷嬷是冷宵信得过的人,他想有她在乐乐身边,郡主府内一应事务定能处理妥当,不必乐乐费心。
俞乐乐入驻郡主府的日子定在三日之后,但灵都达官贵人们的贺礼,却已经络绎不绝地开始往郡主府送,这些人也不知道从哪得到的消息,皇帝新封了一位郡主的事这么快便在灵都传开了,冷宵吩咐刘嬷嬷,所有贺礼照单全收,但务必要登记仔细,不能出半点差错。
冷宵为乐乐修建郡主府的时候,本以为她也住不了多久便会嫁给自己,所以郡主府的府库只选了一个比较小的屋子,做做样子而已。可他未料到郡主府能收那么多贺礼,才册封的第二日,郡主府的仓库已经装不下了。
刘嬷嬷回将军府请示郡主,再收到贺礼要放在哪里。
俞乐乐还没去过自己的郡主府,便让刘嬷嬷自己看着从空屋子里选。刘嬷嬷说府库旁边还有几间空屋子,不如就从里面再选两间?
俞乐乐说让她看着办,以后这种小事自己决定就好。
刘嬷嬷虽听说过郡主是个好说话的,但不曾想她对自己如此信任,连选府库的事都让自己做决定,当下便觉肩上担子更加沉重,先是将军的信任,如今又加上郡主的信任,自己一定要尽心尽力,当好郡主府这个管事嬷嬷,决不能辜负二位主子的信任!
刘嬷嬷领命而去,心里有了主子们的信任,做事更加风风火火起来,在她的操持下,整个郡主府被打理的井井有条。
郡主府的皇家威仪尽显,刘嬷嬷可是在宫里伺候过主子的,所以郡主府的诸般事宜就没她整不明白的。
冷宵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给乐乐送贺礼,不难想象,这些贺礼定是冲着自己来的,毕竟一个民间的郡主无权无势的,在灵都毫无根基,那些大家氏族根本没必要去巴结。
别说是一个毫无皇家血脉的郡主,就是一个有着皇家血脉的皇子,若他无权无势,都不会有人去巴结,就像曾经的南宫皓,追捧他的多是闺阁中女子,而那些巴结他的士族们,多是想通过他能搭上皇后这条线。
冷宵觉得既然这些人给乐乐送了礼,那表面上的还礼还是要的,于是便建议乐乐在搬迁那日顺道大宴宾客。
于是第二日开始,常乐郡主府的贴子便陆续地发了出去,收到贴子的有已经送过贺礼的,还有未曾送礼的,反正所有灵都有品阶的官员或有声望的大家氏族,上至宰相下至小县令、有实权的没实权的,均收到了郡主府的贴子。
当然,至于谁会来,只能到了当日才能揭晓。
虽然时间有点赶,但这些事情在将军府的老人儿们眼中,根本不算事,不就是个宴席嘛,张罗起来并不难。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安全,这一层冷宵早就考虑到了,他已派人密切关注左相府的动静。姜嫣然那副模样回府,姜明哲表面上虽未说什么,但他肯定会怀恨在心,如今左相府定已知道,新册封的郡主就是他们曾经暗杀之人,所以明日的宴席怕是不会那么顺利。
之所以要让乐乐大宴宾客,也是想借此机会看看如今灵都的风向,若此宴席设在将军府,那冷宵看到的定都是一些恭维自己的假象,但设在新册封的郡主府就有意思了。
同一天,在墨韵书舍的二层,南宫皓先是得到了一首诗,此诗文风与乐乐为自己的画所题之诗截然不同,但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南宫皓反复读着:“灵都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心道眼下父皇铁了心要为自己和三皇弟选妃,只是未曾想,那个十年前就已离宫的三皇弟南宫钥,居然是战神冷宵!原以为只要自己精心谋划,假以时日,定能同太子相争。
可如今来了个战神皇子,自己无论如何也是争不过他的,特别是这几个月同冷宵接触下来,他觉得若冷宵将来做了那个位置,定是一心为公之人,他也能容得下自己的兄弟们,他与太子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太子只是许氏家族的提线木偶,本身德才俱亏,他只是许氏家族用来刮分皇权的工具。
所以,在南宫皓看来,若能扶冷宵做上太子,将来继承大统也是非常明智的选择,只是他还不知道冷宵自己的心意,但做为皇子,谁又会对那个位置视若无睹呢?
当南宫皓在心里放弃了储位之争的时候,便不想再把自己的婚姻搭进去了,他原也只是想救自己的母妃出冷宫而已。
按皇后的意思,想让南宫皓娶了已经破了相的姜嫣然,哪怕是做个侧妃也可以,这样整个左相府都会念着皇家的恩情,否则,就凭现在的姜嫣然,别说是嫁一个高门大户,但凡有点脸面的小门小户也没人愿意再娶她。
若是从前的南宫皓,别说许现在的姜嫣然一个侧妃之位,就是把正妃的位置给她也未尝不可,因为那样能很轻易地得到左相的支持。
可如今的南宫皓对储君之位已无意,他便不会再伏低做小一味地装皇后的乖乖儿,所以当皇后提议的时候,他直接回绝了,他说自己本无心朝政,所以不想与朝中重臣有瓜葛,他只愿觅得一知音与她纵横山水,他这辈子只想做个闲散王爷,待婚后希望母后能为自己求得一块封地,他不想再待在灵都。
南宫皓都这样说了,皇后也无法勉强,但若南宫皓真的愿意自请去封地,皇后倒是很乐意成全他,这样誉儿的太子之位便又少了一个竞争者,接下来她只需专心对付冷宵即可。
于是才有了南宫皓在清茗轩以画会友之事,虽然他本人未曾到场,但场上的情形他却了如指掌。特别是当于谦把俞乐乐那首诗拿到他面前的时候,南宫皓恍惚间觉得,那作诗之人就是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