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河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晋军及诸侯的军队,围攻逼阳城长达二十四天,却始终未能攻克。突然天降大雨,平地积水深达三尺。荀偃和士匄两位将领,担心军心发生动摇,一同前往中军,向荀罃禀报道:“原本以为逼阳城小,容易攻克。可如今围攻许久,却迟迟未能拿下。又赶上天降大雨,而且正值夏令,雨水即将泛滥。泡水在西边,薛水在东边,漷水在东北,这三条河都与泗水相通。万一持续降雨不停,三水泛滥,恐怕班师回朝都会变得困难。不如暂且退兵,等待日后再作打算。” 荀罃听后,勃然大怒,拿起自己倚靠的几案,朝着两位将领扔了过去,骂道:“老夫不是早就说过,‘逼阳城虽小,但城墙坚固,不易攻克’。你们这两个小子,自己信誓旦旦地说可以灭掉逼阳,在晋侯面前全力担保,还拉着老夫到了这里!围攻这么久,却看不到丝毫成效,仅仅因为一场雨,就想班师回朝。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哪有这么容易!现在限你们在七天之内,必须攻下逼阳。如果还没有战功,就按照军令状斩首!赶紧去,别再来见我!” 两位将领吓得脸色如土,连连称是,退了出去。

荀偃和士匄对本部的军将们说:“元帅立下了严苛的期限,七天内如果不能攻破城池,必定会取我们的首级。现在我也给你们立下期限,六天内若不能破城,先斩了你们,然后我再自杀,以申明军法。” 众将们听后,面面相觑。荀偃接着说道:“军中无戏言!我们二人将亲自冒着敌人的箭石,日夜攻城,只许前进,不许后退。” 于是,他们与鲁国、曹国、邾国三国的军队约定,一起全力攻城。此时,水势稍有减退,荀偃乘坐着了望车,身先士卒,城上的箭石如雨点般落下,他却全然不顾。从庚寅日开始攻城,到甲午日时,城中的箭石都已用尽。荀偃攀附着城垛率先登上城墙,士匄紧随其后,各国的军将们也趁机像蚂蚁一样纷纷攀爬而上。妘斑在巷战中战死。荀罃率军入城,逼阳君率领群臣在马前迎接投降。荀罃将逼阳君的族人全部收押,安置在中军。算起来,从攻城到破城,仅仅用了五天时间。若不是荀罃发怒施压,这次行动恐怕难以成功。髯翁为此写诗道:“仗钺登坛无地天,偏裨何事敢侵权?一人投杌三军惧,不怕隆城铁石坚。”

当时,晋悼公担心逼阳难以攻克,又挑选了两千精兵,前来助战。军队行至楚邱时,得知荀罃已经大功告成,于是派遣使者前往宋国,将逼阳之地封给宋国的向戍。向戍与宋平公亲自前往楚邱,拜见晋侯。向戍推辞,不肯接受封赏,晋悼公便将土地归还给宋公。宋、卫两国的国君,各自设宴款待晋侯。荀罃讲述了鲁国三位将领的英勇事迹,晋悼公分别赏赐给他们车马和服饰,然后班师回朝。晋悼公因为逼阳子帮助楚国,将其废为庶人,又挑选逼阳子族人中贤能的人,主持妘姓的祭祀,让他们居住在霍城。这年秋天,荀会去世,晋悼公因为魏绛执法严明,任命他为新军副将,让张老担任司马。

这年冬天,第二军出兵讨伐郑国,军队驻扎在牛首,并增加了虎牢的戍守兵力。恰好此时郑国人尉止发动叛乱,在西宫的朝堂上杀死了公子騑、公子发、公孙辄。公子騑的儿子公孙夏,字子西;公子发的儿子公孙侨,字子产,各自率领家中的甲士攻打叛贼,叛贼败逃到北宫。公孙虿也率领众人前来相助,最终将尉止的党羽全部诛杀,拥立公子嘉为上卿。栾黶请求道:“郑国刚刚发生内乱,肯定无法作战,此时迅速进攻,一定能够攻克。” 荀罃却说:“趁着他国动乱进攻,不合道义。” 于是命令放缓进攻的节奏。公子嘉派人前来求和,荀罃答应了。等到楚国公子贞前来救援郑国时,晋军已经全部撤退。郑国又与楚国结盟。传言称:“晋悼公三次兴兵,使楚国归服。” 这便是 “三驾” 中的第一次。此事发生在周灵王九年。

第二年夏天,晋悼公因为郑国尚未归服,又派遣第三军讨伐郑国。宋国向戍的军队,率先抵达东门,卫国上卿孙林父率领军队与郳国人驻扎在郑国的北部边境,晋国新军元帅赵武等人,在西郊之外扎营,荀罃率领大军从北林向西进发,在郑国的南门炫耀兵力,并与各路军马约定,同一天围攻郑国。郑国的君臣十分恐惧,再次派遣使者求和。荀罃又一次答应了,随后将军队撤到宋国境内。郑简公亲自前往毫城的北面,大肆犒劳各国军队,并与荀罃等人歃血为盟,晋、宋等国的军队这才散去。这便是 “三驾” 中的第二次。

楚共王得知后,勃然大怒,派公子贞前往秦国借兵,相约共同讨伐郑国。当时,秦景公的妹妹嫁给了楚王,两国有着姻亲之好。于是秦国派大将嬴詹率领三百辆兵车前来助战。楚共王亲自率领大军,朝着荥阳进发,宣称:“此番若不灭掉郑国,誓不班师回朝!”

郑简公从毫城北与晋国结盟归来后,预料到楚军很快就会到来,于是紧急召集众臣商议对策。各位大夫都说:“如今晋国势力强盛,楚国比不上。但晋军来得很慢,走得却很快,两国从未真正分出胜负,所以才争斗不止。如果晋国肯为我们全力以赴,楚国的力量就难以抗衡,必然会避开,这样我们就可以专心侍奉晋国了。” 公孙舍之献策说:“想要让晋国为我们全力以赴,最好的办法就是激怒他们。要激怒晋国,没有比攻打宋国更好的办法了。宋国与晋国关系最为亲密,我们早上攻打宋国,晋国晚上就会攻打我们。晋国能够迅速赶来,楚国肯定做不到,这样我们就有理由向楚国交代了。” 各位大夫都称赞道:“这个计策非常好!”

正在商议之时,间谍探听到楚国向秦国借兵的消息并前来报告。公孙舍之高兴地说:“这是上天让我们侍奉晋国啊!” 众人不明白他的意思。舍之解释说:“秦国和楚国联合讨伐,郑国必定会陷入困境。趁着他们还没有入境,我们应该前去迎接,引导他们一同攻打宋国。这样一来,既能免除楚国的祸患,又能激怒晋国前来,岂不是一举两得?” 郑简公听从了他的计谋,立即命令公孙舍之乘坐单车,星夜向南疾驰。渡过颍水后,还没走出三十里,就正好遇到楚军。公孙舍之下车,在马前跪拜。

楚共王脸色严厉地问道:“郑国反复无常,不讲信用,寡人正要前来问罪,你前来有何意图?” 舍之奏道:“我们国君心怀大王的恩德,畏惧大王的威严,一心希望终身在大王的庇护之下,怎敢背离?无奈晋人残暴,与宋国合兵,不断侵扰我国。我们国君担心国家社稷颠覆,无法侍奉大王,只好暂且与晋国讲和,以退晋军。晋军一退,郑国仍然是大王的属国。我们国君担心大王不了解郑国的诚意,特地派我前来迎接,表明我们的心意。大王如果能够向宋国问罪,我们国君愿意执鞭为大王充当先锋,略尽犬马之劳,以表明我们绝不背叛的决心。” 楚共王听后,转怒为喜,说:“你们国君若能跟随寡人攻打宋国,寡人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舍之又奏道:“我出发的时候,我们国君已经竭尽全力,准备好军队,在东部边境等待大王,不敢落后。” 楚共王说:“话虽如此,但秦国庶长约定在荥阳城下会合,必须与他们一同行动才行。” 舍之再次奏道:“雍州路途遥远,秦军必须经过晋国、周朝,才能到达郑国。大王派一名使者,还来得及阻止他们。以大王的威严,楚国军队的强劲,何必借助西方戎人的力量呢?” 楚共王听了他的话,十分高兴,果然派人去辞谢秦国军队,然后与公孙舍之向东进发。到达有莘之野时,郑简公率领军队前来会合,于是一同攻打宋国,大肆掠夺一番后返回。

宋平公派向戍前往晋国,诉说楚国和郑国联合出兵的事情。晋悼公果然大怒,当天就想要兴兵讨伐。(这次又轮到第一军出征了。)荀罃进谏说:“楚国向秦国借兵,正是因为连年征战,疲惫不堪。我们一年两次讨伐郑国,楚国还能再来救援吗?这次一定能够收服郑国。应当向郑国展示我们的强盛,坚定他们归服的决心。” 晋悼公说:“好。” 于是大规模会合宋国、鲁国、卫国、齐国、曹国、莒国、邾国、滕国、薛国、郳国、小邾国等各国军队,一同前往郑国,在郑国的东门展示兵力,一路上俘获众多。(这就是 “三驾” 中的第三次。)

郑简公对公孙舍之说:“你想要激怒晋国,让他们迅速前来,现在他们果然来了,我们该怎么办?” 舍之回答说:“我请求一方面向晋国求和,另一方面派人向楚国求救。如果楚国军队能够迅速赶来,必定会与晋军交战,我们就选择胜利的一方跟随。如果楚国不能前来,我们就接受晋国的盟约,并用丰厚的财物结交晋国,晋国一定会庇护我们,又何必担心楚国呢?” 郑简公认为他说得有道理。于是派大夫伯骈前往晋国求和;派公孙良霄、太宰石?前往楚国报告说:“晋军又来到郑国了,跟随的有十一个国家,兵力十分强盛,郑国危在旦夕。大王如果能够出兵威慑晋国,这是我们国君的心愿。否则,我们国君担心国家社稷不保,不得不归附晋国,希望大王怜悯、饶恕我们!”

楚共王听后,勃然大怒,召来公子贞询问对策。公子贞说:“我们的军队刚刚返回,还没有喘息过来,怎么能再次出征呢?暂且把郑国让给晋国,以后再夺取,何必担心没有机会!” 楚共王余怒未消,于是将公孙良霄、石?囚禁在军府,不让他们回国。髯仙为此写诗道:“楚晋争锋结世仇,晋兵迭至楚兵休;行人何罪遭拘执?始信分军是善谋。”

当时,晋军驻扎在萧鱼,伯骈来到晋军营地。晋悼公召见他,严厉地问道:“你们用求和来哄骗我,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这次莫非又是缓兵之计?” 伯骈叩头说:“我们国君已经另外派使者先去与楚国绝交,怎么敢有二心呢?” 晋悼公说:“寡人以诚信对待你们,如果你们再反复无常,将会触犯诸侯的公愤,可不仅仅是得罪寡人!你先回去,与你们国君仔细商议,再回来回话。” 伯骈又奏道:“我们国君虔诚地派我前来,实在是想要把国家托付给君侯,君侯不要怀疑。” 晋悼公说:“你们的心意既然已决,结盟就可以了。” 于是命令新军元帅赵武,与伯骈一同进入郑国都城,与郑简公歃血订盟。郑简公也派公孙舍之跟随赵武出城,与晋悼公约定结盟的具体事宜。

这年冬天十二月,郑简公亲自来到晋军营地,与诸侯一同聚会,并请求参与歃血仪式。晋悼公说:“之前已经结盟了,你们如果有诚意,鬼神会见证,何必再次歃血呢?” 于是传令:“将一路上俘获的郑国人,全部解开捆绑,放回本国。严禁各军侵犯郑国丝毫,如有违反,按照军法处置!虎牢的戍守士兵,全部撤离,让郑国人自行守卫。” 诸侯们都劝谏说:“郑国不可信赖。倘若他们再次反复,重新设置戍守就困难了。” 晋悼公说:“让各国将士长期劳累,实在没有尽头。现在应当与郑国重新开始,将其视为心腹,寡人不辜负郑国,郑国难道会辜负寡人吗?” 于是对郑简公说:“寡人知道你们饱受战争之苦,想要与你们一同休养生息。今后是跟随晋国还是楚国,由你们自己决定,寡人不强迫。” 郑简公感激得流下眼泪,说:“霸主以至诚待人,即使是禽兽也能被感化,何况我还是人类,怎敢忘记您的庇护?如果再有二心,鬼神必定会惩罚我!” 郑简公告辞离去。

第二天,郑简公派公孙舍之献上礼物表示感谢:乐师三人,女乐十六人,歌钟三十二枚,配套的鏄磬,做针线活的女工三十人,軘车、广车共十五辆,其他兵车一百辆,武器装备齐全。晋悼公收下了这些礼物。他将女乐八人、歌钟十二枚赏赐给魏绛,说:“你教导寡人联合各戎狄部落,以匡正中原各国。诸侯们亲近归附,就像音乐一样和谐,我愿意与你一同享受这份快乐。” 又将三分之一的兵车赏赐给荀罃,说:“你教导寡人分军使楚国疲惫,如今郑国归服,都是你的功劳。” 魏绛和荀罃两位将领都叩头推辞说:“这都是仰仗国君的英明,以及诸侯们的辛劳,我们有什么功劳呢?” 晋悼公说:“没有你们二位,寡人无法做到这些,你们不要坚决推辞。” 于是二人都拜谢接受。

于是,十二国的车马在同一天班师回朝。晋悼公又派遣使者前往各国访问,感谢他们一直以来出兵的辛劳,诸侯们都很高兴。从此,郑国专心归附晋国,不敢再有二心。史臣为此写诗道:“郑人反覆似猱狙,晋伯偏将诈力锄。二十四年归宇下,方知忠信胜兵戈。”

当时,秦景公为了救援郑国而讨伐晋国,在栎地击败晋军,听说郑国已经投降晋国,便撤兵回国。

第二年是周灵王十一年,吴王寿梦病重,将他的四个儿子诸樊、余祭、夷昧、季札叫到床前,说:“你们兄弟四人中,只有季札最为贤能,如果立他为君,必定能使吴国昌盛壮大。我一直想立他为世子,无奈季札坚决推辞不肯接受。我死后,诸樊传给余祭,余祭传给夷昧,夷昧传给季札,只传弟弟,不传儿子。一定要让季札成为国君,这样国家才有福分。违背我命令的,就是不孝,上天也不会保佑!” 说完便去世了。

诸樊要把王位让给季札,说:“这是父亲的遗愿。” 季札说:“我在父亲生前就推辞了世子之位,难道会在父亲死后接受君位吗?兄长如果再谦让,我就会逃到其他国家去。” 诸樊不得已,只好宣布依次传位的约定,按照父亲的遗命即位。晋悼公派遣使者前往吊唁祝贺,这里暂且不提。

又过了一年,是周灵王十二年,晋国将领智罃、士鲂、魏相相继去世。晋悼公再次在绵山训练军队,想要让士匄率领中军,士匄推辞说:“荀偃比我年长。” 于是让中行荀偃代替智罃的职位,士匄为副手。又想让韩起率领上军,韩起说:“我不如赵武贤能。” 于是让赵武代替荀偃的职位,韩起为副手。栾黶仍然担任下军将领,魏绛为副手。此时新军还没有统帅。晋悼公说:“宁可空着职位等待合适的人,也不能让人滥竽充数占据职位。” 于是让新军的军吏率领官员和士兵,归附到下军。各位大夫都说:“国君对名位和器物如此慎重。” 于是各自尽心尽力履行职责,不敢懈怠。晋国因此治理得非常好,重新振兴了晋文公、晋襄公时期的霸业。不久,晋国废除新军,将其并入三军,以此来遵守侯国的礼仪制度。

这一年秋天九月,楚共王审去世,世子昭继位,他就是楚康王。吴王诸樊得知消息后,命令大将公子党率领军队讨伐楚国。楚国将领养繇基迎战,一箭射死公子党,吴国军队战败撤回。诸樊派遣使者向晋国报告战败的消息,晋悼公在向地会合诸侯,商议对策。晋国大夫羊舌肸进谏说:“吴国趁着楚国国丧出兵讨伐,结果自取失败,不值得同情。秦国与晋国相邻,世代有姻亲之好,如今却归附楚国救援郑国,还在栎地击败我们的军队,这才是应该首先报复的。如果讨伐秦国取得胜利,楚国的势力就会更加孤立。” 晋悼公认为他说得有理,便派荀偃率领三军,会同鲁、宋、齐、卫、郑、曹、莒、邾、滕、薛、郳、小邾等十二国的大夫一同讨伐秦国。晋悼公则在边境上等待消息。

秦景公听说晋军即将到来,派人将几袋毒药沉入泾水的上游。鲁国大夫叔孙豹和莒国的军队率先渡河,军士们饮用河水后中毒,很多人因此丧命。其他各国的军队见状,便都不肯渡河。郑国大夫公子蟜对卫国大夫北宫括说:“既然已经跟从了别人,怎么敢观望不前呢?” 公子蟜于是率领郑国军队渡过泾水,北宫括随后跟进。于是,诸侯的军队都陆续渡河,在棫林扎营。有谍报传来:“秦军离这里不远了。” 荀偃命令各军:“鸡鸣时分驾车,看我的马头指向哪里,就往哪里前进!” 下军元帅栾黶,向来不服从中行偃,听到这个命令后,愤怒地说:“军事行动,应当集合众人一起谋划,即使中行偃能够独自决断,也应该明确地告知大家是进是退,哪有让三军将士只看他一个人马头的道理?我也是下军的统帅,我的马头要指向东方。” 于是率领本部军队向东返回。副将魏绛说:“我的职责是跟随主帅,不敢等待中行伯的命令了。” 也跟着栾黶撤兵。很快有人将此事报告给中行偃。中行偃说:“我发布命令不明确,确实是我的过错。如今命令都无法执行,还指望什么成功呢?” 于是命令诸侯的军队各自返回本国,晋国的军队也撤回。

当时,栾针担任下军戎右,唯独他不肯回去,对范匄的儿子范鞅说:“今天这场战役,本来就是为了报复秦国,如果无功而返,这更是耻辱。我们兄弟二人都在军中,怎么能同时撤回去呢?你能和我一起奔赴秦军阵地吗?” 范鞅说:“你以国家的耻辱为念,我怎敢不听从!” 于是各自率领本部人马,冲入秦军。

再说秦景公率领大将嬴詹和公子无地,率领四百辆兵车,在离棫林五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正派人打探晋军的动向。忽然,看见东边尘土飞扬,一支车马飞奔而来,急忙派公子无地率军迎战。栾针奋勇上前,范鞅在一旁协助,接连刺杀了十几名秦国的甲将。秦军纷纷溃败,想要逃走,回头却发现晋军后续部队没有跟上,于是又鸣鼓集合兵力,将栾针和范鞅包围起来。范鞅说:“秦军势力强大,难以抵挡!” 栾针却不听。这时,嬴詹的大军又赶到了,栾针又亲手杀死数人,身上却中了七箭,最终力竭而死。范鞅脱掉铠甲,乘坐单车疾驰,才得以逃脱。

栾黶见范鞅独自回来,问道:“我弟弟在哪里?” 范鞅说:“已经战死在秦军阵中了!” 栾黶大怒,拔出戈来,直接刺向范鞅。范鞅不敢反抗,逃入中军。栾黶随后赶到,范鞅赶紧躲避。范鞅的父亲范匄迎上来,对栾黶说:“贤婿为何如此生气?”(栾黶的妻子栾祁,是范匄的女儿,所以范匄称他为贤婿。)栾黶怒气冲冲,无法克制,大声回答道:“你的儿子引诱我弟弟一同冲入秦军,我弟弟战死,而你的儿子却活着回来,这就是你的儿子杀了我弟弟。你必须赶走范鞅,我还可以饶恕你,不然,我必杀范鞅,为我弟弟偿命!” 范匄说:“这件事老夫并不知情,如今我会赶走他。” 范鞅听到这番话,便从幕后逃出,投奔秦国。

秦景公询问范鞅前来的意图,范鞅将事情的始末详细叙述了一遍。景公十分高兴,以客卿的礼节款待他。一天,景公问道:“晋国国君是怎样的人?” 范鞅回答说:“是贤明的君主,善于识别人才并任用他们。” 景公又问:“晋国大夫中谁最贤能?” 范鞅回答说:“赵武有文德,魏绛勇敢且有谋略,羊舌肸精通《春秋》,张老笃信且有智慧,祁午遇事镇定,我父亲能顾全大局,他们都是一时的杰出人才。其他的公卿,也都熟悉当今的典章制度,能够恪尽职守,我不敢轻易评价。” 景公又问:“那么晋国大夫中,谁会先灭亡呢?” 范鞅回答说:“栾氏将会先灭亡。” 景公问:“难道是因为他们奢侈过度的缘故吗?” 范鞅说:“栾黶虽然奢侈,但他这一代还不至于灭亡,他的儿子栾盈必定难逃厄运。” 景公问:“为什么呢?” 范鞅回答说:“栾武子体恤百姓,爱护士人,深得人心,所以虽然他有弑君的恶行,但国内的人并不认为他不对,这是因为人们感激他的恩德。就像人们思念召公,连召公曾经休憩过的甘棠树都倍加爱护,更何况是他的儿子呢?如果栾黶去世,栾盈的善行还没有惠及众人,而栾武子的恩德已经远去,那些想要报复栾黶的人,必定会在这个时候动手。” 景公感叹道:“你真可谓是知晓存亡之道的人啊!” 于是通过范鞅与范匄沟通,派庶长武出使晋国,重修旧好,并请求恢复范鞅的职位。晋悼公答应了,范鞅回到晋国。晋悼公任命范鞅和栾盈一同担任公族大夫,并且告诫栾黶不要再寻仇。从此,秦国和晋国恢复通和,直到春秋末年,两国都没有再发生战争。有诗为证:“西邻东道世婚姻,一旦寻仇斗日新,玉帛既通兵革偃,从来好事是和亲。” 这一年,栾黶去世,他的儿子栾盈代替他成为下军副将。

话分两头。卫国的献公名叫衎,从周简王十年开始,接替他的父亲定公即位。在守丧期间,他毫无悲伤之情,他的嫡母定姜,预料到他不能守住君位,多次进行劝谏,献公却不听从。等到正式即位后,献公日益放纵,他亲近的都是些谗佞谄媚之人,喜欢的也不过是鼓乐田猎之类的事。在定公在世的时候,有个同母弟弟公子黑肩,依仗宠爱把持朝政。黑肩的儿子公孙剽,继承父亲的爵位成为大夫,很有权谋。上卿孙林父、亚卿宁殖,看到献公无道,都与公孙剽结交。孙林父又暗中与晋国勾结,作为外援,还将国内的器物、钱币、珍宝等财物,全部迁移到戚邑,让妻子儿女居住在那里。献公怀疑他有反叛之心,一来没有确凿的证据,二来忌惮他家族势力强大,所以隐忍不发。

忽然有一天,献公约孙林父、宁殖两位卿大夫共进午餐。两位卿大夫都穿着朝服,在宫门外待命,从早上一直等到中午,都不见有使者前来召唤,宫中也没有一个人出来说明情况,二人心中充满疑惑。眼看着太阳渐渐西斜,他们已经饥困不堪,于是叩击宫门求见。守门的内侍回答说:“主公正在后园练习射箭,二位大夫如果想见他,可以自己前往。” 孙林父和宁殖心中大怒,忍着饥饿径直来到后园,远远地望见献公戴着皮冠,正在和射师公孙丁比试射箭。献公看到孙林父和宁殖走近,也不摘下皮冠,只是将弓挂在手臂上,就来见他们,问道:“二位卿大夫今天来这里有什么事?” 孙林父和宁殖齐声回答说:“承蒙主公相约共进午餐,我们一直伺候到现在,肚子都饿了。因为担心违背君命,所以才来到这里。” 献公说:“寡人沉迷于射箭,不小心忘记了。二位卿大夫先退下吧,等改日再约。” 说完,恰好有一群鸿雁鸣叫着飞过,献公对公孙丁说:“和你赌射这只鸿雁。” 孙林父和宁殖二人,只好含羞退下。

孙林父说:“主公沉迷于游戏,亲近小人,对大臣毫无敬意。我们将来必定难免灾祸,这可如何是好?” 宁殖说:“君主无道,只会给自己带来灾祸,怎么能连累别人呢?” 孙林父说:“我打算拥立公子剽为君,你觉得怎么样?” 宁殖说:“这个举动很恰当,你我见机行事吧。” 说完,二人便分别离开了。

孙林父回到家,吃完饭,连夜前往戚邑,秘密召集家臣庾公差、尹公佗等人,整顿家中的甲士,谋划叛乱。他派长子孙蒯去见献公,试探献公的态度。孙蒯来到卫国都城,在内朝拜见献公,假称:“臣的父亲孙林父,偶然染上风寒,暂时在黄河边调养,希望主公能够宽恕。” 献公笑着说:“你父亲的病,想必是因为饿过头了,寡人现在可不敢再让你挨饿。” 于是命令内侍取来美酒款待孙蒯,又让乐工唱歌助兴。太师询问:“唱什么诗呢?” 献公说:“《巧言》的最后一章,很切合当下的时事,为什么不唱它呢?” 太师上奏说:“这首诗的语意不太好,恐怕不适合在欢宴的时候演唱。” 师曹大声呵斥道:“主公要唱就唱,何必多言!” 原来,师曹擅长弹琴,献公让他教导自己的宠妾,宠妾不听从教导,师曹鞭打了她十下。宠妾向献公哭诉,献公当着宠妾的面,鞭打了师曹三百下,师曹因此怀恨在心。今天他明知这首诗不合适,却故意想要演唱,以此来激怒孙蒯。于是,师曹拉长声音唱道:“彼何人斯,居河之糜?无拳无勇,职为乱阶。”

献公的本意,是因为孙林父居住在黄河边,有叛乱的迹象,所以借这首歌来威慑他。孙蒯听了这首歌,坐立不安,没过多久便告辞离开了。献公说:“刚才师曹唱的歌,你回去后和你父亲说一说。你父亲虽然在黄河边,但他的一举一动,寡人都必定知晓,让他好生谨慎,调养好身体。” 孙蒯叩头,连声说 “不敢”,然后退下。回到戚邑后,孙蒯将此事告诉了孙林父。孙林父说:“主公对我十分忌惮!我不能坐以待毙。大夫蘧伯玉,是卫国的贤人,如果能得到他的支持,事情就没有办不成的。” 于是,孙林父私下前往卫国都城,去见蘧瑗,说:“主公暴虐无道,这你是知道的。恐怕会有亡国的危险,我们该怎么办呢?” 蘧瑗回答说:“人臣侍奉君主,能劝谏就劝谏,不能劝谏就离开,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 孙林父见蘧瑗的态度坚决,无法动摇,便告辞离去。蘧瑗当天就逃到了鲁国。

孙林父在邱宫聚集徒众,准备攻打献公。献公害怕了,派遣使者前往邱宫,想要与孙林父讲和,结果使者被孙林父杀害。献公又派人去看宁殖的动向,发现宁殖已经准备好了车马,即将响应孙林父。于是,献公召见北宫括,北宫括借口生病,不肯前来。公孙丁说:“事情紧急了!赶快出逃,或许还能有机会复国。” 献公于是召集宫中的甲士,大约二百多人,组成一队,公孙丁带着弓箭,跟随在旁,打开东门出逃,打算投奔齐国。孙蒯、孙嘉兄弟二人,率领军队在河泽追上了他们,双方展开一场大战,献公的二百多名宫甲,全部逃散,最后只剩下十几个人。幸亏公孙丁箭术高超,箭无虚发,靠近的追兵都被射中身亡,这才保护着献公,边战边逃。孙氏兄弟不敢穷追,便返回了。

他们刚往回走不到三里,只见庾公差、尹公佗两位将领,率领军队赶到,说:“奉相国的命令,务必拿下卫侯回去复命。” 孙蒯、孙嘉说:“有一个箭术高超的人跟随在卫侯身边,将军可要小心提防!” 庾公差说:“难道是我的老师公孙丁吗?” 原来,尹公佗向庾公差学习射箭,庾公差又向公孙丁学习射箭,三人是一脉相承,彼此都了解对方的箭术。尹公佗说:“卫侯逃得不远,我们姑且追上去。” 大约追了十五里,终于赶上了献公。因为驾车的人受伤,公孙丁只好在车上握着缰绳,他回头一望,远远地就认出是庾公差,便对献公说:“追来的是我的弟子,弟子不会伤害老师,主公不必担忧。” 于是停车等待。

庾公差赶到后,对尹公佗说:“这真是我的老师。” 于是下车拜见。公孙丁举手回礼,示意他离开。庾公差上车后说:“今天的事情,各为其主。我如果射箭,就是背叛老师,不射箭,又是背叛主公,我现在有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于是抽出箭,在车轮上敲了敲,去掉箭头,高声喊道:“老师不要惊慌!” 接着连发四箭,前面射中车前的横木,后面射中车后的横木,左右分别射中车的两旁,单单避开了车上的君臣二人,这明显是在展示自己的箭术,同时卖个人情。庾公差射完后,喊了一声:“师傅保重!” 便喝令回车。公孙丁也驾车离开了。

尹公佗一开始遇到献公时,本想施展自己的箭术,因为庾公差是他的老师,所以不敢擅自行动。在返回的途中,他渐渐懊悔起来,对庾公差说:“你和老师有师徒情分,所以手下留情,我和老师已经隔了一层,师恩为轻,主命为重。如果无功而返,我如何向恩主复命呢?” 庾公差说:“我的老师箭术神妙,不逊色于养繇基,你不是他的对手,去了只是白白送命!” 尹公佗不相信庾公差的话,当下又转身去追卫侯。不知最终结果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书河书屋推荐阅读:骑驴仗剑超时空:我这是超市不是托儿所啊痞子毒士,太后直呼你好坏考上状元后,我的太子身份曝光了醉枕江山一戟平三国明末之木匠天子冠冕唐皇我要做首辅大明匹夫獒唐三国:让你降吴,你绑架孙权若我穿越,倚红偎翠,做个小诗仙宠娇妻,斗地主,痞帅的悠哉日子绝境皇权:替死皇帝的逆袭之旅伏羲夫妻退婚后,我开启了万界召唤系统异世年令营绝代废材倾天下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网游领主争霸大唐之逍遥太子大战在即,我倒卖了军中粮草无双战神之我为吕布大唐第一闲人你是明珠,莫蒙尘改革大唐穿越南宋当皇帝穿越大秦,给秦始皇打晕塞麻袋里楚神大帝传庶女为后五千年来谁着史大秦:暴君胡亥,杀出万世帝国穿成傻子后,彻底放飞自我大秦:我融合兽魂后无敌了重生朱标,我才是明太宗重生三国练精兵收美女宋士大纨绔万域之王梦境归来做才子我,大明皇子,拉上皇帝一起造反!回到东汉,做女帝蔡琰背后的男人大宋第三帝国兵者,侠也将门大逆子农家巧媳妇本王一心求死,为何逼我做皇帝最强军师之鬼才郭嘉大殷小地主
书河书屋搜藏榜:山河血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开局戍边送死?我转身打回京城!崇祯是我老丈人!王妃本狂妄异星传送门之黄金大陆长生:从赏金猎人开始我有皇后光环维多利亚的秘密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醉枕江山隋末,我干翻了十八王大唐之九子夺嫡让你当兵戒纨绔,你苟成军中猛虎吾父朱高煦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黄沙百战穿金甲朕绝不当皇帝箱子里的明末,我就是神仙乱世第一能臣回到古代建特区皇帝宠臣?不,我一身反骨!我在大夏被迫搞事的日子抗战:签到军事基地成晋西北霸主嫡女狂妃三国之诸葛天下绝色毒医王妃林梦雅大明:等待老朱死亡的我成了帝师战争承包商帝国再起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开局流放西北,强塞三个西域媳妇穿越1836年泽许公国的崛起重生—深闺九王妃穿到乱世我有拼夕夕打仗从不缺若我穿越,倚红偎翠,做个小诗仙带个手机回汉朝天云大陆之唐天铁血山河志让你当侯爷,没让你搞科技带着全面战争开始征服许你盛世安宁温水煮相公大人,得加钱三国的真相参商穿越明朝小王侯性转水浒:我潘金莲真不想吃软饭抗日之铁血军旅
书河书屋最新小说:边荒枭龙皇朝才百万兵,六皇子他私兵千万水浒:灌口李二郎传大唐:渭水之盟后我决定自立为王无双世子:开局大嫂提剑杀上青楼!完颜阿骨打传神话三国:刘备谋主,火烧洛阳乱世饥荒:我打猎娇养妻女弃子无双:我助女帝一统天下我去明末救义士开局捡媳妇:从布衣杀到九五之尊投诚大清失败,转身工业化纨绔世子觉醒大秦,我在天宗修仙的日子大唐储君请摄政王赴死娇妻逼我纳妾:女帝上门求负责假太监:从攻略太后开始让你修长城,你反手灭了匈奴?大梁逍遥王爷洪武笑谈:智渊闹大明仙秦:祖龙觉醒让我戍边极北?那朕只好南下了开局送老婆:从打猎开始发家致富明风再起从大唐山峰飞跃而下送我母亲妹妹去和亲?我直接怒刚群臣!短视频:考进长安?不如杀进长安刚到大明,天幕直播就来了我家诊所通东宫,朱标:嬴麻了人在古代,开局用半斤肉换美娇妻父皇赐婚,悔婚后我横扫天下兵起大渡河,石达开再建天国饥荒年:开局小米换老婆嘻哈史诗看古今军统财神爷大明1810无上仙秦:从绑定大秦国运开始成至高李淳风开局成死囚,不领媳妇就砍头!豪门骄子:五胡争霸录东方神话集大宋河山大汉第一狂使,西域诸国求我别死反攻从野人山开始!三国之杨家天下功高震主被猜忌?我反手统一六国赶你去封地,你竟带着北凉王造反红楼大国师大明:开局朱标被李承乾魂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