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哼唱着旋律,手指在吉他上摸索着和弦。一个初步的框架,开始慢慢成型。歌曲的开头,他打算用一段模拟风吹竹叶的“沙沙”声和几声清脆的竹片敲击声引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充满生机的氛围。然后,是吉他干净的分解和弦,承载着他质朴的嗓音,缓缓叙述。副歌部分,他想加入那段带着“风声”的笛音,或者更低沉呜咽的箫声,将情绪推向一个高潮,但不是爆发式的,而是一种内敛而坚定的力量感。那些采集来的竹子敲击声、摩擦声,可以作为独特的节奏元素,穿插在编曲中,增加歌曲的肌理和辨识度。
“小胖,你听听这个。”王强弹唱了一小段刚成型的旋律,是一段描绘竹笋破土的乐句,他在吉他拨弦中加入了一个短促而上行的滑音,模拟那种向上的力量,并在结尾处用指关节敲击了一下吉他面板,发出“笃”的一声,像是种子顶开石块。
小胖凑过来,侧耳听着。“咦?有点意思啊强哥!不像你以前那个味儿了,但……挺抓人的。有点像……嗯……像武林高手练内功,不是打打杀杀那种,是坐在瀑布底下练气的感觉!”
王强被他这不伦不类的比喻逗乐了:“什么乱七八糟的。我这是写竹子呢。”
“我知道是竹子啊!”小胖一拍大腿,“竹子不就是武侠片里大侠最喜欢待的地方吗?什么竹林大战、竹叶飞镖……哎,强哥,要不你副歌直接喊一句‘看我凌波微步’?”
“你给我出去!”王强笑骂着,作势要踢他。
玩笑归玩笑,小胖的比喻虽然奇怪,却也点醒了王强。这首歌的气质,确实和他之前的作品不同了。它不再是全然的温暖和抚慰,多了一份清冷、孤傲,甚至带着一种江湖气——不是刀光剑影,而是那种隐士般的风骨和韧劲。
他继续埋头创作。歌词的打磨最为耗时。他不想写得太直白,避免变成小胖口中的“小学生作文”,但又想保留那份源自生活的真切感。他反复斟酌着字句,试图用最简洁的语言,勾勒出竹的意象和精神。
“……扎根破岩穿石缝,节节向上听风声……”他写下一句,又觉得不够满意,划掉,重新思索。他想起了白师傅刮削竹条时专注的神情,想起了那些竹编器具上朴素而精巧的纹路,想起了风吹竹铃那空灵的声响。
灵感在反复的推敲和哼唱中一点点清晰。他决定将歌曲命名为《风骨》,简单直接,点明主题。
歌曲的结构也逐渐完整:
开篇,用采集来的风声、竹叶摩擦声和几声清脆的竹片敲击声营造氛围。
主歌第一段,用相对舒缓的节奏和分解和弦,描绘竹子生长的环境和初生的姿态,歌词侧重“扎根”与“破土”。
主歌第二段,节奏稍作推进,加入更密集的竹制打击乐采样,旋律线条也开始上扬,描绘竹子迎风生长的景象,歌词侧重“挺立”与“生长”。
副歌,情绪的第一个释放点。加入白师傅吹奏的、带着“风声”的笛音作为主旋律之一,与人声形成呼应。吉他扫弦变得更有力,节奏更明确,歌词反复吟唱“一身傲骨,迎风不倒,心中有节,韧者自强”的核心意念。
间奏,他犹豫了很久,最终决定不用华丽的乐器solo,而是用一段精心编排的竹乐采样组合:低沉的洞箫呜咽作为底色,上面叠加着竹筒敲击的节奏、竹篾摩擦的窸窣声,甚至隐约可以听到一丝丝火烤竹子时的爆裂声,营造出一种既空灵又充满内在张力的氛围。
桥段,旋律和节奏再次放缓,趋于内省,像是风雨过后的沉思,歌词探讨竹子的“中空”与“谦逊”,以及内在的坚守。
结尾副歌,情绪再次推高,但更加坚定从容。最后在渐弱的笛声和几声零落的竹风铃声中结束,留下悠远的意境。
“搞定!”当王强把整首歌的demo小样在电脑上播放出来时,已经是几天后的深夜了。虽然编曲还很粗糙,很多声音采样只是简单地拼接,但他能清晰地听到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
小胖早就趴在旁边的沙发上睡着了,口水流了一滩。王强轻轻推醒他:“喂,听听看。”
小胖揉着惺忪的睡眼,迷迷糊糊地听着。耳机里,先是细碎的竹叶声和清脆的敲击声,然后是熟悉的吉他,但和弦走向和节奏感明显比《吾心安处》复杂了一些。王强质朴的嗓音响起,唱着那些关于扎根、生长、迎风的句子。当副歌部分,那带着粗粝风声的笛音响起时,小胖猛地坐直了身体。
“卧槽……强哥……”他摘下耳机,眼睛瞪得溜圆,“这……这笛子声哪来的?跟别人的不一样啊!还有这……这是啥声音?笃笃笃的,怪好听的!”
王强笑了笑:“白师傅那儿录的。”
“牛逼!”小胖一拍大腿,“这歌,跟《吾心安处》完全不一样!那个是听了想回家,这个……听了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想去……想去深山老林里隐居修炼!”
“去你的隐居修炼。”王强把耳机拿回来,“感觉怎么样?会不会太……太素了?跟人家那些又是京剧又是皮影戏的比起来?”他心里还是有点没底,毕竟副导演的话还在耳边。
小胖这次却异常认真地摇了摇头:“不素啊,强哥。我觉得这歌……高级!对,就是高级!那些声音,别人肯定没有!而且,这歌有‘劲儿’,不是那种咋咋呼呼的劲儿,是往里走的劲儿,像……像竹子一样!”他努力想找个词,“对,有风骨!”
王强的心,彻底定了下来。小胖这个最直接的听众的反应,给了他极大的信心。他知道,这首歌可能不会像《吾心安处》那样引发全民的乡愁共鸣,但它表达的东西,同样是深刻而有力的。
他将demo保存好,发给了江晓。接下来,就是更精细的编曲、排练,以及如何将“竹”的元素融入舞台视觉呈现。挑战依然艰巨,但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并且,手中握着独一无二的“竹音”。
窗外,夜色深沉,几颗星辰在墨蓝的天幕上闪烁。王强仿佛看到一片在风中摇曳的竹林,坚韧,挺拔,发出属于自己的、独特而动听的声响。他知道,下一场比赛,他将带着这份“风骨”,去迎接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