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百姓的心中,鞑靼早已是大明的手下败将,不足为惧。
如今,有这样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掌舵,大明必将愈发强盛,边疆也将更加安宁。
在这之前,上至皇帝内阁将军,下至普通百姓,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恐鞑病”。
可现在,这个病彻底好了。
待鞑靼一事议论完毕,朱厚熜扫视一圈大殿内的文武百官,缓声道:
“诸位爱卿,接下来,且看看此次乡试中脱颖而出的优秀文章。”
语落,几个太监手捧试卷,穿梭在大臣之间。
将试卷一一分发到众人手中。
朱厚熜高坐御座之上,目光逐一扫过下方的臣子。
这可是他亲自命题的乡试考卷。
这一次乡试,盛况空前。
整个帝国参加考试的人数竟高达150万之多。
相较上次,足足多出了几十万。
开考前,皇帝特意传旨,考生可自由发挥,不必拘泥于旧制。
考场上脑洞大开。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有的考生竟在考卷上画起画来。
但他们所画的,既非花鱼鸟虫这类闲情逸致之物,也不是花前月下的浪漫场景。
而是一幅幅表达对变法观点的生动画作,类似于后世连环画或者漫画。
这些画作,线条或稚嫩或老练。
却都饱含着考生们对帝国变革的思考与大胆设想。
大殿上的文武百官,皆是通过传统八股文一路考上来的。
思维和认知早已被八股的框架深深束缚。
思想的代沟比马里亚纳海沟还深。
当他们展开手中的试卷。
看到这些别具一格的答卷时,顿时一个个像面瘫患者。
眼神中满是疑惑与惊愕,内心不禁发出一声惊呼:
“呃,这是科举?”
一时之间,大殿内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有人小声嘀咕着难以理解,有人则暗自佩服考生们的大胆创新 。
而这一切,都被端坐在御座上的朱厚熜尽收眼底。
朱厚熜轻咳一声,殿内瞬间安静下来。
“众爱卿,传统八股取士僵化了士子思维。”
“我大明需的是能经世致用、开拓创新之人。”
“朕意已决,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
话音一落,一位大臣颤颤巍巍地出列,拱手道:
“陛下,八股文乃祖宗所定,历经数朝,选拔无数贤才,贸然更改,恐坏了祖宗规矩,动摇国本啊。”
朱厚熜定睛一看,是礼部侍郎兼国子监祭酒孔榷。
朱厚熜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
“孔榷,你竟敢在朝堂之上如此放肆,抗旨不遵,扰乱朝纲!”
“来人,将孔榷拖出去,重责八十廷杖!”
御林军立刻上前,架起孔榷就往外拖。
孔榷一边挣扎,一边仍在呼喊:“昏君啊!祖宗基业要毁于你手……”
廷杖之下,孔榷起初还不断叫骂。
随着杖数增加,声音渐渐微弱,最终没了动静。
大殿内一片死寂,文武百官吓得大气都不敢出。
纷纷躬身,不敢直视朱厚熜的眼睛。
朱厚熜扫视着众人,冷冷说道:“朕推行科举改革,是为江山社稷,为我大明千秋万代。”
“若再有阻拦者,孔榷便是下场!”
随后,朱厚熜强压怒火,再次详细阐述起改革计划:除了保留经史子集等传统科目,增设算学、格物、时务等科目。
以考察士子对实用学问与当下局势的了解。
传旨,在各地兴办新学,从孩童抓起,提高百姓识字率,让更多人有机会通过学识改变命运。
众大臣听着,虽心中仍有恐惧与疑虑。
但在朱厚熜的威严之下,无人再敢出声反对。
在朱厚熜的强力推行下,科举改革方案得以通过。
此后,各地新学陆续兴办起来。
朝廷从各地选拔精通算学、格物等新科目的人才担任教习。
……
杖毙孔榷后,大殿内一片死寂。
文武百官噤若寒蝉,无人再敢发出一丝异议。
朱厚熜冷峻的目光缓缓扫过众人,这目光带着无形的压迫力,让在场所有人都低下了头,不敢与他对视。
此时,朱厚熜的声音在寂静的大殿中响起,简短却又极具威慑力:
“今日之事,就此定论,退朝!”
众人皆知,孔榷身为孔子后人,在朝堂之上本就有着特殊的地位。
可鲜有人知的是,即便孔榷今日没有这般激烈地跳出来反对科举改革,他也早已被朱厚熜列入了针对氏族开刀的首要目标。
在京中任职的孔家后人里,官职最高的便是孔榷,他是孔家在朝堂的一把保护伞。
只要他还在,孔家便有恃无恐。
如今,朱厚熜果断出手,将这把保护伞狠狠折断。
朱厚熜一边走出宣政殿,一边在心中谋划着下一步的行动。
他准备让东厂督主曹正淳与海瑞一同前往曲阜,查办孔家。
在朱厚熜看来,孔子是孔子,孔子后代是后代。
历朝历代,每当蛮夷铁骑南下,中原大地风雨飘摇、王朝式微之际。
孔家子孙不仅毫无抗争之意,反而争先恐后背弃大义,亲自出城跪迎蛮夷。
其谄媚的软骨头姿态,实在令人不齿。
就这样的行径,孔家竟还被尊为天下第一士族,实在是荒谬至极。
在齐鲁大地这片孔家的盘踞之地,他们仗着家族势力肆意圈地,贪婪无度。
曹正淳此前暗中调查,初步统计后发现,孔家已然成为齐鲁最大的地主
坐拥良田超过10万亩,各类雇农更是多达5万余人。
最为关键的是,这些田产竟都免税。
朱厚熜心中暗自盘算,就这一笔本应上缴的税赋,若能纳入国库,便能购置无数粮草军备,用于巩固边防,保境安民。
亦能拨出款项修缮水利,灌溉农田,助力百姓丰收;还能兴办更多的学堂书院。
朱厚熜微微眯起双眼,望着紫禁城的红墙黄瓦,心中已然有了对孔家动刀的全盘计划。
就在这时,一阵细碎的脚步声和轻柔的笑语声从身后传来。
朱厚熜下意识地回头望去,只见两宫太后在一众宫女的簇拥之下,正朝着他的方向款款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