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江西的百姓们还兴致勃勃地围观这场处决,仿佛在看一场盛大的表演。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后面几天,法场已经变得空无一人,只剩下张恒和任轩等人的凄厉惨叫声在空气中回荡。
据传闻,张恒的整个半身都已经被折磨得露出了森森白骨,那惨状让人不忍直视。他们想死,但锦衣卫却如影随形地守在周围,让他们连死都成为了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望!
终于,当所有人都被处决完毕后,这场血腥的闹剧也终于落下了帷幕。而此时,朱标也准备启程返回京城了。
在临行前,江西的百姓们得知了这个消息,纷纷赶来为他送行。“草民等,叩谢天恩!”百姓们齐声高呼,声音响彻云霄。他们整齐地排列在朱标回程的道路两旁,领头的正是那些这些年来遭受迫害的百姓们。
这些百姓们满脸热泪,他们的眼眶湿润,泪水像决堤的洪水一般不断地涌出。他们的脸上充满了感激和敬意,不停地对着朱标的马车磕头,每一次磕头都显得那么虔诚,仿佛要将自己内心的感激之情全部通过这个动作传递给朱标。
人群中,有几个老妇人尤其引人注目。她们年纪较大,身体微微颤抖着,但仍然坚持跪在地上,哽咽着说道:“民妇等以后当日日吃斋拜佛,求殿下万寿无疆!”这句话虽然简单,却蕴含着深深的情感和祝福。
朱标见状,连忙从马车上下来,快步走到老妇人面前,赶忙说道:“诸位快快请起,为民做事,孤责无旁贷!”他的声音温和而坚定,透露出对百姓的关怀和责任感。
就在这时,又有几个人从人群中走了出来。他们手中捧着一把由多块布料制成的伞,这把伞看起来格外引人注目。伞面上绣着许多百姓的名字,密密麻麻,让人眼花缭乱。这便是传说中的万民伞!
朱标看着那把万民伞,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感慨。他知道,这把伞代表着百姓们对他的爱戴和支持,是他们对他工作的认可和肯定。他缓缓地伸出手,接过那把万民伞,然后向百姓们郑重地点了点头,表示自己会不辜负他们的期望。
朱标手持万民伞,站在人群中央,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四周,看着那些满脸感激之情的百姓们,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慨。
就在这时,人群中突然传来一阵骚动,只见一个年轻的书生奋力挤开人群,径直朝朱标走来。他的神色显得有些急切,手中紧握着一卷文书,仿佛那是他的全部希望。
书生快步走到朱标面前,毫不犹豫地单膝跪地,恭敬地说道:“殿下,草民有一策可保江西长治久安,望殿下一听。”
朱标的好奇心被勾了起来,他饶有兴致地看着眼前的书生,微笑着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书生得到朱标的允许后,迅速展开手中的文书,然后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起来。他的言辞犀利,观点独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整顿吏治、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等方面的建议。
朱标听得十分认真,不时地点头表示赞同。他发现这个书生虽然年纪轻轻,但对治理地方却有着相当深刻的见解,不禁对他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