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如入无人之境,孤注一掷
“阿敏没动?”
绕过阿敏向北突入上百里后,孔有德等人停了下来。
“没动,而且据消息看,阿敏大营依然很安静,和平日里一样,连动的迹象都没有。”
尚可喜说道。
“会不会是我们行踪太隐秘了,导致阿敏没有发现我们?”
耿仲明疑惑道。
“不可能,我们北上的路线经过阿敏大营的时候,距离阿敏大营只有不到二十里的距离,阿敏不可能大意到如此程度。”
孔有德摇摇头否定道。
“算了,不动就不动吧,反正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北上收割那些分散在乡村的建奴首级,阿敏不动,我们的计划就更轻松了。”
孔有德继续道,没有再继续纠结阿敏的不合理举动了。
尚可喜与耿仲明也点头表示赞同。
随后便率领着三千皮岛的精锐骑兵继续北上。
从海边一直往北前进了近两百里,一路上路过的村落都没有发现建奴身影。
村落中只剩下一些老弱汉人,粮食也没剩下多少。
看来建奴的坚壁清野工作做得很不错。
村落中的汉人青壮估计都被建奴一起给带走,聚集到附近的城池中去了。
一路上他们也路过一些城堡,但是没有停留,攻打乌龟壳显然不是他们的目标,
这次来就是准备专门挑软柿子下手的。
没办法,他们只能继续向北突进,终于在向北深入三百多里后,在一些村落中发现了建奴的身影。
连续扫荡了数个村庄,收割了十来颗建奴首级后,孔有德等人已经可以确定,再向前的村庄里的建奴很可能都没有撤离。
为了加快收割建奴首级的效率,他们决定分兵了。
三人每人领一千人马。在横向一百里的范围内展开对建奴的扫荡工作。
各自的一千人也分成三四股小部队,分头行动。
以一百里的宽度一直向北扫荡,扫荡后,村庄内剩下的汉人就让他们带上剩下的粮食,拖家带口向南撤。
孔有德等人在建奴控制的区域的大肆扫荡行为,终于在十余日后传到了皇太极耳朵里。
“放肆,放肆,欺人太甚!”
皇太极收到这个消息后暴怒。
“阿敏这个蠢货干什么吃的,这么大一股人马北上他就没发现吗?”
“愚蠢,懦夫,阿敏他要干什么?”
对于这个巨大的疏漏,皇太极把矛头对准了驻扎在义州的阿敏。
皇太极收到明军在自己屁股上捅刀子的消息不是阿敏传来的,而是被孔有德等人扫荡区域逃出来的建奴传来的。
暴怒过后,皇太极略微一思索,就大概明白了原因。
眼中寒光闪烁。
他不相信这股明军能够北上是因为他们已经将阿敏给灭掉了。
虽然皮岛明军人数不少,但是阿敏好歹还有一万多的大军。
若是正面作战的话,阿敏那一万多大军根本不怕的。
而阿敏又采取了收缩防守的策略,明军的无赖战术也失去了作用。
那么,唯一最可能的解释就是,阿敏这蠢货故意将这股明军放过来的,对于这些明军的北上视若无睹。
阿敏做出这样的选择,以皇太极对阿敏的了解,不是很奇怪。
毕竟,对于阿敏来说,他麾下的人马就是他能够保住地位,赖以生存的根本。
此时此刻,皇太极不怪其他人,只怪他自己在建奴中无法做到一言九鼎。
无法在建奴中拥有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
建奴看似是一个整体,但是八旗的制度决定了各旗人马差不度都是旗主的私人财产。
旗主们拥有很大的自主权。
这一点是皇太极一直以来都想改变的,希望能够集权。
但是他继任汗位的时间还太短,为了不引起内部动荡,自相残杀削弱建奴的整体实力,所以这种事只能徐徐图之。
没过两日,皇太极又收到消息,在辽南方向,也出现了更多的明军在扫荡各个村庄。
而坐镇辽南的莽古尔泰对于这些大肆活动的明军也视若无睹,只是龟缩在城池内。
接连的坏消息,让皇太极持续处于愤怒的状态中。
即使两个方向都有建奴大军驻扎,但是明军的活动如入无人之境。
“哼,两个自私自利的蠢货,看来要尽快收拾掉才好。”
“等这次征伐林丹汗结束,大军从大明劫掠回来后,就是你俩的死期!”
皇太极所有的愤怒最终都化为了一声冷哼。
虽然这一次在阿敏与莽古尔泰的防区出了大漏子,成为了皇太极事后清算这两人的把柄。
但是那些肆无忌惮扫荡各个村庄的明军,却让皇太极很头疼。
虽然这次征伐林丹汗只派出去了三个旗,还有整整五个旗的兵力留守。
但是这留守的五个旗都很分散,而且都不能轻动的。
阿敏和莽古尔泰两个废物就不说了,看来他俩是要铁了心的保存实力。
一旦动起来,出了城池分散去围剿那些明军,即使能够将那些明军彻底剿灭。
但是野外作战,兵力分散后,就会让明军的无赖战术有可乘之机,势必也会给自己造成不小的损失,而且这种损失还没有什么收获能够弥补。
而驻扎在辽阳和盖州一线的两红旗也不能轻动的,对面还有大明的十万大军虎视眈眈。
至于,留守在沈阳的最后一个旗,就更加不能轻易动弹了。
人手太少了,占据的地盘太大了看来也不是好事啊。
此时此刻,皇太极对于自己要吞下大明江山的雄心产生了一丝动摇。
现在这点地盘,遇到明军的侵袭都难以应对了,将来要是真的入关了,中原的地盘和人口要更多出很多很多。
到时候真的能坐稳吗。
不,必须能坐稳!
皇太极摇摇头,将自己脑子里的动摇情绪全部甩出去。
大明十个什么货色?一个腐朽的巨人而已,早已外强中干了。
我女真族人虽少,但是个个都是勇士,而且朝气磅礴。
大明那些懦弱的汉人,在我女真铁骑的践踏之下只有乖乖伏首的份儿。
自己麾下的汉军就有不少,至于那些汉人百姓也就是给我们耕地种田的绵羊而已。
大明虽然人口多,地盘大,但是控制起来还真不难。
一番自我催眠后,皇太极又恢复了雄心。
不过,那些在自己地盘上肆虐的明军造成的威胁和问题还是要继续面对的。
“为今之计,看来也只能实行坚壁清野了!”
思前想后,皇太极也没拿出什么好办法,无奈叹息道。
留守的五个旗都各有使命,无法出动去清剿那些明军。
地盘太大,而那些明军又滑不溜湫的。
派出去的兵马少了,又难以找到明军的行踪,甚至有可能会被那些明军给一点一点的吞了。
派出去的兵马多了,有影响大局的稳定,有被明军趁虚而入的危险。
所以,唯有一条路可选,那就是将全部女真族人给撤离收拢到个个城池内。
避免在外造成无谓的损失。
但是这样一来,损失同样也会很大很大,大到皇太极不想去面对的地步。
现在开春了,正值春耕的时机,此时将大量人口撤回城池,就会耽误了春耕。
春耕不能耕作种下种子,下半年就不会有粮食收获。
到时候没饭吃可是要出大问题的。
但是那又有什么办法呢,留在外面监督那些汉人奴才进行春耕,自己宝贵的族人就会遭到明军的猎杀。
族人才是根本啊!
两权相害取其轻。
至于将来的粮食问题,皇太极将自己的目光投向大明。
既然你大明不让我耕作自产粮食,那么我们需要的粮食就全部由你大明提供吧。
只要击溃了林丹汗,就能打开从北边入关的大门。
到时候大明的财货粮食就任我们自取。
皇太极将接下来会遇到的粮食危机全部寄托在了击溃林丹汗劫掠大明上。
这是孤注一掷了。
为了增加成功的把握,皇太极又召集组建了一支人马派往前线支持多尔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