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军队暂管,举国震动
朱由检对于科举的改制颠覆了大臣们的三观。
科举的名义虽然还存在,但是其地位却是大大的降低了,且性质也被根本性的改变了。
今后的科举再也不是大明的抡才大典,而是一种学子们学习成绩考核以及晋升到更高级学府继续深造的考核方式而已了。
甚至,科举的内容也被大幅度的改变,原来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甚至是唯一性地位的儒家经典,现在也只是沦为了其中的一门学科而已。
增加了许多实用性的学科。
从此,大明的人才培养就更加的体系完善了。
儒家经典就那么点内容,硬是要翻来覆去,咬文嚼字的,延伸出来一大堆毫无意义的解说,对于真正的治理毫无帮助。
“徐卿,礼部作为天下教化的部门,教材编写的事情就交给你负责了。”
“明年年初就在全国两京十三省按照新的方式进行官员招募考核,最底一级官员为从九品,今后所有进入官场的人都需要从最底层的从九品做起,不会再直接授予高官职了,一切都要看政绩,才能一步步的提升官职。”
“至于乡学的设立,暂缓吧,等乡一级的官府机构组建起来,再考虑建立乡学的事。”
“等乡学建立起来后,再全力推行那一套学位制度。”
朱由检向徐光启吩咐道。
“臣遵旨!”徐光启领旨,他本就涉猎广泛,编写教材这种事对于徐光启来说最适合不过了。
“陛下,既然官员招募考核要在明年才进行,那么今年的税收该如何处理?光靠县衙那点人根本忙不过来。”毕自严将问题拉回到了急需解决的收税上来。
“既然官府力量不足,那暂时就由军队接管吧,由军队暂时承担起乡一级的官府机构的职能,主要负责协助官府收税以及维护地方乡村秩序。”
“待明年乡一级的官府机构组建起来了,再将职能转交给官府。”
“朕派遣到南方的大军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好歹也多多少少识一些字懂得一些简单的算术的。让他们暂时顶上,问题也不大。”
朱由检不假思索的回道,之前在训练军队时大力推行让士卒们识字,现在终于派上用场了。
“陛下圣明!”群臣连忙送上龙屁。
相互之间不由相互暗中对视一眼,看来陛下在很久以前就早有打算啊。
若不是陛下早就在军队中推行让士卒们识字,眼前的难题恐怕就真的不好解决了。
现在好了,那些士绅们的打算落空了。
还想要凭借着他们识字的优势,觉得陛下无人可用,借此来逼迫陛下做出让步。
但是那些人显然是漏算了陛下的大军可是都是识字的啊!
虽然不懂得什么儒家高深道理,但是去收税以及暂时维持地方乡村的秩序,还需要懂得什么儒家经典么?完全不需要的。
而且军队去收税效果更好啊,谁敢不老老实实的交税,有军队的镇压,谁敢敢在广大乡村搞什么小动作么。
群臣离开时,神情都有些恍惚。
今日明明就只是来商讨收税之事的,为何就演变为管制改革以及科举改革这么大的事情上来了。
而且在皇帝陛下的英明之下,这两件大事都讨论出来了具体的结果。
当这些政令颁布之后,迅速在全国掀起了一片巨大的浪潮。
这些政令让官府的那些吏员们欢欣鼓舞,没想到自己也有一天能够踏入官员的行列中来。
而且今后还能继续往上晋升,成为县令、知府、布政使甚至进入朝堂成为尚书侍郎以及内阁阁老。
这完全就是给他们打开了一条光明大道啊!
除了吏员以外,还有许多读了半辈子书没能中举的秀才,甚至连秀才都没能考上的童生。
现在竟然也有机会成为一名官员了,只需要在来年初的朝廷即将进行的一场大规模官员招募考核中脱颖而出就有机会。
而不开心的就要属于那些在职的官员们了,还有广大士绅们。
没想到自己寒窗苦读,好不容易才一路考中了进士,才有机会成为一名官员,没想到现在随着朝廷的一纸政令,就让很多很多人能够成为官员了。
与那些才学低下的人为伍,简直就是一种耻辱。
但是他们也只敢将这些不满放在心里,当今陛下如此强势,不想当官了就滚,后面排着队想当官的人多得是。
而那些士绅们就更加的郁闷了,本想还想胁迫一下皇帝。
皇帝你就这么点官员,如何能管理得过来这广大的乡村?还不是要靠我们来维持乡村的秩序以及收税。
皇帝你如此不仁不义的迫害我们,接下来我们都不管了,看你怎么办。
就算你清查出来了许多田亩,但是没有我们协助收税,你能得到的税收只会比以前更少。
最终,皇帝你还不是不得不向我们妥协,让我们可以继续在广大乡村作威作福。
但是随着这一纸政令下来,士绅们彻底慌了。
若是这些政令能够顺利的执行下来,那么将来他们在乡村就完全失去了权力。
不再是土皇帝了。
但是当今皇帝这么强大,又如何能阻止皇帝胡作非为呢?
打不过打不过,既然打不过那就加入好了。
于是,士绅们纷纷转变态度,要求自家的子弟们全力去钻研算术和了解农桑,甚至他们自己也在弥补这些不足。
期望在明年的朝廷官员招募考核中能够脱颖而出,获得一官半职。
官职代表了权力,而在这个官本位社会,当官无疑是最好的出路,怎么舍得为了与皇帝赌气就放弃了呢。
关于科举改革的事情虽然已经商定好了,但是暂时并未放出来,时机还不够成熟。
而且官制改革的事情对于读书人们的冲击已经够大了,需要时间来消化。
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全国各地都掀起了一股学习算术和农桑的浪潮,许多此前读过一段时间的书,但是却没有取得太大功名成就转而从事其他行业的人也参与进来了。
这是一场盛宴,一下子就放开了近二十万个官员的岗位,这种机遇千百年也难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