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要出大事,建奴迁移
但是,百姓们对于这种谣言也不是没有疑惑。
因为此前,他们确确实实在参与乡级官府组织的工程中获得了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而且这一次,朝廷还没有向往常一样,直接征发他们的徭役。
并且,这些乡级官府的官员们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很亲民啊,也并没有向之前他们所见过的那些官吏一般凶神恶煞。
对此,士绅们的解释是这一切都是表象,都是这些乡级官员们装出来的。
至于这些乡级官员们为何要这么费心费力的表现,其目的就是为了骗取百姓们的信任。
这些乡级官员们骗取百姓的信任后,有两个好处。
一个就是能够了解到百姓们的详细情况,从而更加方便他们日后制定出各种手段来对百姓们敲骨吸髓。
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让百姓们不再信任以前为他们说话,为他们免去许多来自官吏们的灾祸的士绅们,
士绅们信誓旦旦的向当地各村的百姓们说,短期内,这些乡级官府的官员们不会有任何动作,只会表现的更加亲民。
但是警告百姓们不要被这些乡级官员们的伪善所欺骗了。
因为一旦百姓们真的相信了这些乡级官员和朝廷设置的乡级官府,那么就必然会与士绅们离心离德。
士绅才是广大乡村百姓们利益的保护神啊,而朝廷想要在今后更加方便的盘剥百姓们,就必须要先一步将他们士绅这个障碍给清理掉。
而让百姓们与士绅离心离德就是他们计划的第一步,若是士绅们没有了百姓的支持,双方的力量无法凝聚起来,将会被朝廷各个击破。
一旦士绅们被朝廷清理了,那么接下来就该百姓们遭殃了。
联想到以往那些官吏们下乡后的种种作为,百姓们选择了相信士绅们的这种说辞。
什么亲民,全都是骗子。
百姓们原本已经消散的那道对官府的厚重的墙,现在又重新建立起来了。
对于这种情况,全国各地的乡级官府的官员们束手无策。
不论他们向百姓如何苦口婆心的解释,都无法获得百姓们的理解和信任。
毕竟,多少年以来,这个天下就没有发生过对他们来说这样的好事啊。
朝廷向来都是希望能够收取到越多的税收越好,怎么还会愿意主动拿出这么多钱来供养他们的孩子读书呢。
朝廷花费了数千万两银子以及数个月时间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乡级官府的公信力就这么被士绅们的谣言给消融了。
在这些谣言之下,乡级官员们在当地的工作开展寸步难行。
百姓们总是躲着他们,防备着他们,不愿意和他们接触,即使见面了也不说真话。
而考虑到对于他们将来的政绩考核的标准,这些乡级官员又不能对百姓们用强。
一旦如此,岂不是会更加的让百姓们深信那些谣言了。
对此,各地的乡级官员们只能将当地发生的这些情况汇报给朝廷。
而近段时间,在京师,朱由检已经收到了大明全国各地的乡级官府官员们上奏的这类许多奏折。
刚开始的时候,数量还不多,并没有引起朝堂大臣们的重视。
觉得也就是一些不甘心的士绅们在暗中捣鬼,堂堂大势之下,这种见不得光的手段无疑是螳臂当车。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到半个月时间里,每天收到的全国各地的此类奏折一日比一日更多,而且还在以令人震惊的速度增加着。
大臣们知道事情严重了。
这不是一地两地,而是几乎全大明各个地方都在发生这种事情。
大明全国各地的谣言是如此的一致,而且发生的时间还这么集中,说明这是一场有预谋有组织的行动。
这背后必然有着一个巨大的阴谋。
波及面如此之广,大臣们再也无法淡定了,一个不慎,就会发生一场波及整个大明的动乱啊。
而且这一次不再向之前那般只是一些权贵士绅们要搞事了,而是他们将广大乡村的百姓们也一起绑上了他们的战车。
这一股力量是多么的庞大,绝不是陛下那区区数十万无比精锐的大军所能够平定和抵挡得住的。
大臣们简单商议一番后,一同求见皇帝陛下。
对于这些消息,朱由检自然也是知晓的,但是没有在第一时间就召见大臣们商讨此事。
与大臣们的反应不一样,朱由检得知流传在各个乡村的这些谣言后,就很快意识到了这些谣言的威力。
对此,朱由检在心中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是事态的发展也依然远远超出了朱由检的预料。
没想到这种谣言竟然在全大明广大乡村之间都传播开了。
看来这些士绅们还不死心啊!
打蛇不死必被反咬,朕果然还是太心软了,没有在此前清查田亩的过程中直接狠心将这些士绅全部连根拔起。
朱由检目露寒芒。
不过,此前大明之外还有建奴这个大威胁在,也的确不适宜在内部大动干戈。
好在,就在给建奴定下的一年之期就快要到了的时候,建奴终于有动静了。
在八月初的时候,多尔衮终于再次回到了沈阳。
这一次前去探路,来回整整花费了十个月时间。
根据大明皇帝陛下的指引方向,多尔衮率着冲破蒙古人围追堵截的数百人一路马不停蹄的赶路。
在路上,也遭遇了一些危险,但是好在多尔衮率领的全都是骑兵,一人三马的配置,而且都是建奴的精锐,倒也有惊无险的度过了。
那些想要打多尔衮这股队伍主意的人最后都成为了多尔衮这股人马的养料。
在经过每日上百里连续赶路三个月左右之后,多尔衮已经抵达了距离沈阳有万里之遥的地方。
这个地方确实是很不错,大明皇帝陛下没有欺骗他们。
这里的土地和辽东的一般,也是黑色的,异常的肥沃,而且水草也很丰美,一望无际。
但是这里显然也不是无主之地,同样生存者不少强大的部落。
多尔衮见识了一番这里各个部落战士的战力,确实要比蒙古人彪悍不少,甚至这里也有不少蒙古人生存着。
但是与他带来的女真勇士相比,战力依然要稍弱一筹。
对此,多尔衮心中算是有底了,若是女真全族都迁移到此地,是能够在此地立足的。
到时候或许还能有很大的机会逐一征服这些部落,成为这片大明皇帝划给他们土地的真正主人。
在此地游离转悠了三个多月,将这片地区的大致情况打探一番后,多尔衮才带着人马返回。
一路风餐露宿,经过近三个月的回程后才最终重新抵达了沈阳。
一回来,多尔衮就将自己这次的探路情况立刻汇报给了皇太极,同时皇太极也吩咐人将多尔衮带回来的数百人分开各自询问,最终才确定了消息的真实性。
对此,多尔衮也没有怨言,毕竟这是涉及全族的大事,容不得半点马虎。
皇太极如此做,才是真正的对整个族群负责。
消息得到证实后,皇太极就立刻开始进行最后的迁移准备了。
经过了近一年时间的发展,现在皇太极在所谓的大金国已然是已经能够真正的做到一言九鼎了。
对于皇太极的命令,即使很多人都不理解,不愿意迁移离开自己的祖地,但是也必须要去执行。
对于族群中的那些硬骨头,不愿意遵从皇太极命令的人,在这近一年之中也被皇太极分批分开的与蒙古和大明暗中默契的配合给清理掉了。
将那些人全部派出去在四方边境线上与蒙古人和大明军队进行一些小规模冲突,借机将那些顽固分子给处理掉。
正是因为皇太极表现的这么配合,不断的给明军和蒙古人送人头,大明才始终只是对建奴保持了强大的威慑压力,而没有进一步的激进行动。
但是,眼看一年之期即将到达,大明也不得不做出一些表示了。
虽然大明的军队数量没有增加,但是建奴也发现周围的明军所装备的钢甲钢刀数量明显激增了很多。
建奴宁愿面对数量更多的普通大明军队,也不愿意面对数量更少的装备了钢刀钢甲的明军。
明军数量激增的钢甲兵,让建奴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
好在,多尔衮及时赶回来了。
皇太极在确认了多尔衮带回来的消息的真实性后,就立刻派人前往大明,希望大明能够保持克制,他们立刻就准备大迁移了。
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皇太极还主动请求大明派出观察使进入沈阳,来亲自监督见证他们确确实实是在行动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