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风向突变,谣言四起
原本朝廷在通过大肆修建乡学和道路这个超级工程后,已经成功的获得了广大乡村百信们的接受和认同。
从县城通往各地乡村的道路要比之前平整了许多,百姓们出行时也不再是满地泥泞坑洼。
而最让百姓们体会到切身感受的是,自从道路修整一番后,前来各个乡村收购货物或者贩卖货物的小商小贩多了许多,以往无人问津的一些东西,比如药材山货等,现在却能够轻易卖出去换成钱了。
百姓们手中的钱多了以后,也会时常向前来的小商小贩们买一些新鲜物件改善生活。
除此之外,百姓们得知他们亲自参与修建的乡学将来是要让他们的孩子们读书的,原本百姓们对此兴趣不大,甚至有些忧心忡忡。
读书对于许多家境贫苦的百姓们来说是一件敬而远之的事。
百姓们也知道,读书确实是一条改变个人甚至全家命运的通天大道。
他们自然也是很向往,也很希望自家的孩子能够去读书通过科举改变命运,但是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虽说穷文富武,但是即使读书的成本并不是太高,可是也不是大多数普通百姓之家能够负担得起的。
要读书,首先就需要给孩子找一个老师,送孩子去启蒙,先不说普通百姓们能够找到的老师水平如何,光是送给老师的礼物对于百姓来说就是一笔让人心疼的支出。
孩子们能够帮助家里做一些轻巧活计减轻家里一些负担的时候,要去读书了,读书不仅要给老师送礼,还要自备笔墨纸砚以及花钱买书。
还要专心学习,不能为家里做一些活,让本就过得拮据艰难的家庭更加的不堪重负。
寒窗苦读十年,寒门学子没有人脉,没有社会资源,要想在科举这架独木桥上与那些士绅之家出来的学子们竞争,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即使为了供养家中的一个读书人,最终即使倾家荡产,卖光家里的田产,运气好的话,或许还能捞到一个穷酸秀才的功名。
秀才功名是无法做官的,想要做官至少也要举人功名,若是获得了举人功名,即使当不了官,也能获得朝廷极大的有待,真正的跻身士绅行列。
可惜,这个概率实在是太低太低。
虽然读书的收益会很高,但是对于百姓们来说成本也极大,而且所要承担的风险更是极大,以大多数百姓们的家底,是无法承担这个风险的。
一旦读书无法获得举人功名,家财耗尽之后,拿什么来生活。
所以,许多百姓们虽然很向往读书人获得举人功名之后所带来的巨大改变,但是也只是想想罢了。
他们见过太多的例子了,不少家庭为了支持家中的孩子读书,短短十来年时间,家中的资材一无所有,而家中的孩子也没能获得什么功名。
让整个家庭都陷入了绝境之中,田卖完了,房子也卖了,最终要么就是把自己也卖了成为别人的奴隶,要么沦为流民,甚至全家直接饿死。
血淋淋的事实,让百姓们对于供养家中孩子去读书望而却步。
但是,当这些乡级官员们向百姓说明朝廷会免费招收所有适龄孩童到乡学读书的时候,甚至朝廷还管吃管住提供一切孩童们读书的必需品的时候,百姓们心动了。
这么好的事儿到哪里去找,对于他们来说根本就没有任何成本与风险。
不管最终自家的孩子能否学有所成,获得功名去做官,都不会向之前那些家庭一般,最终落得一无所有。
所以,一开始,百姓们对于送自家孩子去乡学读书是很热情的。
甚至,还有不少家庭想要瞒报自家孩子的年龄,让他们去乡学读书。
事情进展一切都在按照计划顺利进行,乡级官员们保持着乐观的态度。
但是很快,风向就有些不对了,在快要到原计划开学的日子,却没有人前来报名了,甚至之前对此事表现出极大热情的一些百姓们,也没有再露面了。
突然的变化,让乡级官员们一头雾水,甚至他们主动下乡去村里想要了解情况的时候,也很不顺利。
对于官员们问及送自家孩子去乡学读书的事,百姓们面露惶恐,紧紧的抿着嘴唇,闭口不谈。甚至百姓们对于这些没有多少官员架子的乡级官员们的态度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原本通过朝廷组织的这次超级大工程,百姓们获得了许多好处,对于当地的乡级官员们也接受认可了,平日里也对这些乡级官员们表现的很热情的。
但是此时,百姓们看到乡级官员们后,重新恢复了之前的那副警惕和冷漠之色。
对此,乡级官员们百思不得其解。
所幸,在这些乡级官员们的不懈努力之下,终于打开了突破口,了解到了一些事情的真相。
原来导致村民们态度发生一百八十度逆转的原因在于有人在暗中散播谣言。
乡级官员们得知这些谣言后,浑身冒冷汗。
心都凉了半截,之前数个月所做出的一切努力都付诸流水了,好不容易才取得百姓们的认同与接受,在这些谣言之下瞬间烟消云散。
在这些谣言中,主要针对的就是乡级官府和乡学。
有人向百姓们说,朝廷所谓的免费让他们的孩子去乡学免费读书是假的。
详细的向百姓们说明要供养一个孩子读书的成本是多么的巨大,即使是朝廷出面,想要免费供养全国数百万的孩童们读书,那是多么巨大的开销啊,朝廷也不可能承担得起的。
所以,这就是一个骗局。
其目的就是要先将他们家的孩子们骗到乡学去,然后朝廷再以此为借口向百姓们加税。
只有朝廷有足够的税收,才能供养得起他们的孩子们继续上学。
而且,一旦孩子们进入了乡学,就不是说退学就能退学的,朝廷到时候不可能同意这些孩子们退学。
他们还说,只要孩子们进入乡学之后,朝廷除了要加税之外,还会设置各种名义让百姓们交钱。
这些话非常具备煽动力和说服力,百姓们对于这种谣言深信不疑。
因为百姓们虽然没什么见识,也不会算数,但是之前他们可是在身边见过活生生的例子,要供养一个人去读书的花销究竟有多大。
一个人读书的成本都这么高了,朝廷要免费供养全国数百万人读书,这种花销对于百姓们来说已经是不可想象了。
按照他们朴素的观念和印象,这岂不是要让全国数百万个家庭倾家荡产才能养得起?
朝廷的钱从哪儿来的?还不是从自己身上收税来的,到时候,这些孩子读书的花销还不是要让自己来承担?
也就是说,一旦送自家的孩子们去乡学之后,自己全家也会很快就倾家荡产了?
这怎么行呢,万万不可以的。
所以,百姓们对于送自家孩子们去乡学读书的热情瞬间冷却,唯恐避之不及。
这还仅仅只是针对乡学的,另外还有针对乡级官府的谣言就更加的险恶了。
针对乡级官府的谣言与针对乡学的谣言其实是有很大的联通之处。
依然还是以朝廷加税为理由。
他们说,朝廷之所以要设置乡级官府,目的还是为了能够向百姓们收取更多的税收。
以往朝廷的官府还只有县级的,官员数量不多,很难将手伸到乡村来。
而之前也一直是各村的士绅们帮助百姓们抵挡住了来自官府的加税压力。
正是因为有了士绅们在百姓面前挡住了县级官府,才让百姓们免去了很多灾祸。
让朝廷的官员们无法亲自下到各村中来盘剥百姓们。
对于这种谣言,百姓们也相信了,因为这其实就是百姓们所经历过的事实。
虽然各地的士绅们也很霸道,也时常欺压百姓,但是相对于官府下来的那些人来说,士绅们的手段就已经是很温和了。
若是有县城的官吏下乡了,那么当地的百姓们一定会倒霉,那些下乡的官吏们会找出各种理由来压榨百姓。
会巧立各种名目向百姓们征税。
官吏们下乡后在百姓们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凶恶面目,让百姓们不堪其扰。
还好,在关键时刻,总会有当地士绅们勇敢的站出来,为百姓说话,抵挡住这些下乡官吏们对百姓的盘剥。
虽然没有全部免去这种灾祸,但是经过士绅们与朝廷官吏的周旋之后,这种盘剥也会减少一些,让百姓们对士绅感恩戴德。
殊不知,这其实就是士绅们与官吏们早就串通好所演的一出戏。
既实现了盘剥百姓的目的,也控制住了百姓们的情绪,不至于惹出大乱子来。,
这种戏码经常在各地上演着。
当地官府扮黑脸,士绅们扮白脸,一起愉快的将各地百姓们玩弄于股掌之间。
而朝廷之所以要设置乡级官府,就是对于士绅们总是挡着他们盘剥百姓们很不满意了,要加大官府的规模,好方便官吏们今后更加方便的盘剥百姓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