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势如此,唯有正面击败王羽,才能够寻得一条生路。
故而,皇甫古渊拿出了该有的决断,主动遣使下达战书。
等到王羽收到战书之后,自然是高兴的哈哈大笑。
他们一直围而不攻,等着赵匡胤和西苍大战的消息,又费尽心思瞒天过海,让薛仁贵兵马暗中出了河南,不就是为了等这一天吗?
自古以来,攻城为下!
如今,他们总算是将攻城战巧妙的转为野战了!
计划既然已经达到了,那王羽自然没有拒绝了理由,果断的就接下了战书,相约在天京城北五十里处决一死战。
双方主力大军决一死战的消息,在大汉军营之中,也引起了一定的震动。
在此之前,所有的将领和谋士们确实是想要想方设法的将攻坚战转为野战。
但是,真到了这一刻之后,他们又有了不同的想法。
无他,一开始他们的计划,是让薛仁贵的兵马在离开河南之后直接前往青北战场。那个时候的青北战场,大炎和东苍还没有分兵,敌军的总兵力高达二十万。
但是,韩信收到消息之后,却自作主张改了计划,以完颜斜也诱使东苍分兵,并依靠薛仁贵兵马一举吞下了东苍的五万兵马,此后直取广阴治所泉阳。
而韩信也借两万天河水师之力,将东苍残余兵马一举吞并。
可以说,薛仁贵这一支兵马可以说是顺利的出奇,直接改变了东部战场。
而这,也让不少将领和谋士的心中起了变化,之前的他们想要进行野战,这个时候反而想拖下去。
拖到蒙恬和薛仁贵打败江水寒,拖到蒙恬和薛仁贵二十万兵马东入河南,到了那个时候,马千里必然不会为了皇甫古渊死战,必然会向南撤退。
那个时候,没有了马千里十五万雄军相助的皇甫古渊,面临的将会是他们大汉五十万大军各个方向的会猎。
五倍的兵力围杀,绝对是优势在我。
当然,王羽本人以及张良为代表的一部分谋士却并不赞同这个观点,这样一来确实稳妥的多。毕竟,兵力相当的决战,谁也没有完全的胜算,对方没有,他们同样也没有。
拖到蒙恬和薛仁贵兵马的到来,确实让这一战稳妥的多。
而且大规模的征战,稳扎稳打,绝对是最重要的。
可是,唯独有个危机,他们却无法忽视。
那就是随着韩信将两万天河水师调到了青地水域,这个时候,四河之地水域仅只剩下一万天河水师。
就算是薛仁贵已经带走了八万大军,但王羽这里就有足足有二十七万大军,这些人所需要的粮草都需要这一万水师从河北、河东之地运到河南之地。
这个运送压力,还是相当不小的!短时间可以支撑,但却不见得可以持久。
而且,他们还要防范他们后路的风险!
苍地之内,除了大炎水师之外,确实没有其他的水师了,理论上威胁不到他们的后路。
可是,却不能够将目光轻轻局限在大炎之内!
武朝绝对不希望大汉打赢这一场南征之战,一旦大汉打赢这一场南征之战,这也就意味着,大武的东面将会压力骤增。这一点,对于如今内忧外患的大武,绝对不是希望看到的。
这也就为什么,他们轻而易举的就答应了大炎的请求,除了轩辕黄给出的价格之外,本身也是因为他们自身的利益。
大河之上的薄弱点,他们已经暴露了出来,很容易就会给人利用的机会。
光是为了这个原因,他们也不能拖下去了。
那么暴露出这个弱点之后,大武有可能动手,也有可能不动手,但他们大汉却不能去赌对方不动手的概率。
而对方就算是要动手,但以大武和大苍之间的距离,也不是短时间之内就可以完成的。想想准提他们,从大武到大苍,可是花了足足一年多的时间。
当然,大乘佛教,如今就算在大武,也是在最西边,而且准提本人又是依靠自己走路,在速度上肯定远远比不上人家走水路,顺河而下。
但是,至少三个月的时间也是要有的。
而如果他们和中苍一战的话,不管谁胜谁负,三个月时间之内绝对是解决问题了,大武就算是真的想要动手,也没有机会。
但如果为了稳妥拖时间的话,那别说三个月,就算是半年的时间都有可能空出来。
所以,王羽最后的决定依旧是按照原计划,与中苍决一死战。
与此同时,随着双方主力大战的基调定下,随着中苍精锐兵马进出,随着几只白鸽悄然从大汉大营之中飞出来,天京也因这即将到来的一战变得愈发诡谲起来。
天京大牢,谁又会想到,罗网镇抚使言若海就在大牢之内。
罗网之内,最高层自然是作为指挥使的赵高,以及两大副指挥使木道人与陈萍萍。
在这之后,在七大皇朝、四夷每一地都设置一个大总管为镇抚使,分别掌管他们对应各地的事物。
换而言之,在罗网之内,言若海的地位仅在三人之下,万人以上。
虽然说,由于罗网的总部就在大苍之内,以至于他这个镇抚使的实际权力,远远不能和其他的镇抚使相比,但毕竟身份地位就放在这里。
他这样人的动向,一旦有任何的风吹草动,南北衙自然要死死的咬着他。二爷若还为了不让南北衙发现,很是大胆的主动进了大苍的大牢,上演了一出灯下黑。
利用这一手灯下黑,言若海完美的隐藏着自己的身份,并以此遥控整个天京罗网。
言若海从他盘子里的一个馒头中取出一张纸条,看完上面的内容后,熟练的扔进嘴里给吞了下去。
“中苍主力已去,也该到这个时候了!”
言若海知道,他们的机会已经来了。
此前,中苍主力镇守都城,南北衙又严防死守,他们就算是要做些什么,千辛万苦的成功了,可是,也会被中苍主力直接镇压,无法对于这一战起到根本性的帮助。
也就只有中苍主力离开,城内的兵马虚弱到了一个极致,这个时候,才是他们真正出手的时候。
是的,随着中苍主力离开,这个时候的天京虚弱到了一个极致。
二十五万精锐,皇甫古渊和马千里都已经带走了,这一战,是他们真正倾尽全力的一战。
如今的城内,也就只有一万二流兵马,以及各个衙门的捕快衙役。
“也是时候该出去了!”言若海在心中轻声一叹道。
如果是要隐藏行踪的话,灯下黑自然是最好的办法,但凡是个人都想不到他会主动进了他们的大牢。
可是,如果是要做什么事情,掌握总体的局势的话,继续待在大牢之内,就不是这么方便了。
与此同时,几道身影,也悄无声息的出现在了城内。
如果让人看到这几道身影的话,必定会震惊不已,因为,这几道身影,可全部都是清一色的天人级别的高手。
王羽将身边的天人级高手尽可能都派了过来。
接下来是决战了,双方的兵马加起来足足五十万大军,天人级别的高手,在这种环境之中,战力将会削弱到极致。
尤其是天人初期级别的高手,在这种环境中,他们也就是个半号的半步天人。
可以说,没达到天人后期的,在这种环境之中,和废了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因此,还不如将他们送到城内,这才能够让他们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无独有偶,皇甫古渊虽然精锐进出,但他能够调动的天人级别高手也全部都留在了城内,用来镇压城内的局势,防止城内生乱。
留下一个保护自己即可,没有必要全部都呆在身边。
天京城外,是一个战场。
可天京城内,又何尝不会即将沦落为一个战场?
……………………
南宫正源府邸的一处小院,迎来位不速之客。
皇甫古渊为了南宫家彻底拉到他的战船之上,确实是不计代价了。
广阴刺吏,交给了南宫家之人。
而南宫正源,更加是担任户部尚书之职。
只不过,现在的这个户部尚书的府邸,里面可是卧虎藏龙。
南宫正源,和上阴学宫的一位先生有救,如大乾孔氏,因这一层关系,在来到天京之后,就被南宫正源和上阴学宫之人请到了他的府邸做客。
四大皇商,他们最是注重人脉的积累。
将上阴学宫和大乾孔氏的人请进来之后,又借着这些关系,进一步将大乾张氏、正乾学宫这里的人同样请了过来。
由此,鬼谷子王诩也在现身之后,也被大乾孔氏之人请到这里。
可以说,自从大苍这里出现了魔灾的终结之后,虽然是引起了诸子百家和各大皇朝的注意。
而调查魔灾,对方可都是一些武道高手,他们的这些人,身上也大多自然有些武道造诣。
但是,毕竟目前闹的也不大,虽然一世玄阴吸魔功又一次出现,可毕竟只不过是残缺的不能再残缺的,还在可控范围之内,故而,双方一些真正的人物也没出现几个。
目前到大苍的,基本都是各大皇朝或者是诸子百家一些宗师或者是先天的人物。如果真的查出一些问题的话,他们再有所决断不迟。
魔灾出现了两次,但是,在那种场合出现,明显是意有所指,没有人乐意给其他人当刀。
当然,大多数的势力没有动真格的,但是,也并非是没有重量级人物登场的。
齐书正是一个!
法衍是一个!
而王诩,就是另一个了!
这三位,如今可都被请到了南宫正源的府邸。
这三个,刚好都是同一辈的人物。
三个人,年龄就没有一个低于八十岁的。
而这三个人,这个时候前来大苍,也各有各的目的。
如齐书正,已经八十高龄,基本也就是这两年的事情了。能活到这个年龄段,绝对是高龄之中的高龄,老寿星的代表了。
要知道,他虽然曾经执掌圣人讲经堂,但确确实实不学武。
事实上,诸子百家之中,不修行武道的人多了,修行武道的,其实也只是一小部分,连一成都不到。大多数,只是学习一些骑马射箭的基本项,为了强身健体而已。
而诸子百家之争要登到高位,需要的也从来都不是武道境界。尤其是儒家和法家,不修武道之人执掌各大学院的,更加是比比皆是。
他此行,是为了落叶归根的。
他虽然曾经执掌圣人讲经堂,但是,实际上却是大苍之人。
当年,他的叔父陷入了那一代的夺嫡之事,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在大苍被断了政途,心中失望之下,反而看开了,一心开始琢磨学问。
并在数年之后,去了当时的读书人的圣地圣人讲经堂求学,去看一看先贤留下的足迹。这么一番经历之下,这才到了大乾。
只不过,当年的那些事情,都已经过去几十年了,他自然早就已经看开了。如今,他不过是一个垂垂老矣,到底是多了一些落叶归根的心思,再看故乡一眼。
王诩,他来到大苍,更加不是为了魔灾了。
诸子百家之中,鬼谷是最想要看到天下大乱的,他们也是少有的唯恐天下不乱的代表性人物。天下不乱,他们一生所学又有何用?
倒是法衍,是三个人之中唯一一个因为魔灾而来的。
南宫正源府邸之内,这段时间可是热闹的很,大量的人隐藏身份每日进进出出。
而南宫正源对于这些事情,就当是没有看到。
这些人,来天京又不是为了旅游的,是带着目的来的,这种情况才是正常。反而如果他们太过安静的话,那才不符合常理。
别说是他了,就说是皇甫古渊也阻止不了。
至少,现在很大一部分都放在了他们眼皮子底下。
也正是因为这段时间南宫正源府邸热闹的很,故而,就算是有几个人偶尔来拜访一下王诩,也给他们提供了最天然的掩护,不会让其他人多想什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