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其金离开钱艳后,整个上午就在办公室里创作《中关村风云》。
对于创作《中关村风云》,张其金有着自己独树一帜的设想。他内心深处坚信,这部倾注心血的作品必将在影坛掀起惊涛骇浪,缔造前所未有的票房传奇。
然而,这一切目前仅仅扎根于他的想象之境,尚未在现实的土壤中开花结果,一切都还笼罩在未知的迷雾里,充满变数。
午后,阳光慵懒地洒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给林立的高楼大厦披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光辉。张其金结束了一上午的忙碌,拖着略显疲惫的身躯回到酒店休憩。
酒店房间里,静谧无声,时光仿若也放缓了脚步,悠悠流淌,这般轻松惬意的日子,倒也别有一番悠然自得的韵味。但命运的齿轮,总是在不经意间悄然转动。
就在这个看似平常的下午,四点多的光景,一阵清脆的手机铃声突兀地打破了宁静,那尖锐的声响在寂静的房间里回荡,显得格外刺耳。
张其金抬眸望去,来电显示上跳动着一个熟悉的名字——刘赫杰。
张其金心中不禁泛起一丝疑惑,这个家伙平日里甚少主动联系自己,若他来电,那必定是有非同小可之事。
张其金按下接听键,听筒里瞬间传来刘赫杰热情洋溢的声音:“张兄,久违啦!此番来电,是想邀你一同干一票大买卖,有没有兴趣陪兄弟闯一闯?”
张其金微微皱眉,那两道浓眉拧成了一个“川”字,略带警惕地反问道:“什么行动?”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刘赫杰在天枢城那如履薄冰的生存境遇,时常被拥有量子血灵珠的企业集团追杀,在这夹缝中艰难求存,他究竟还能谋划出怎样的行动?
刘赫杰神秘一笑,那笑容仿佛能透过电话传递过来,声音中透着一丝兴奋:“自然是一桩对咱俩都大有裨益的美事。张兄,你也知道,兄弟我向来不做没把握的事儿,但凡找上你,那必定是绝佳的机会。”
张其金沉声道:“别卖关子了,直说吧。”
刘赫杰清了清嗓子,像是要为接下来的话营造出一种郑重的氛围,郑重其事地说道:“说起这事,张兄,我得先给你科普点儿玄乎的东西——灵魂。这世间既然存在着量子血灵珠这般超脱科学认知的神秘物件,那灵魂的存在自然也不足为奇。量子血灵珠的奥秘,本就游离于科学的解释范畴之外,充满了未知与神秘。而且,每一个能获得量子血灵珠的人,无论是量子纠缠血灵珠,还是量子幽灵血灵珠,皆是有缘之人,无缘者根本与之无缘。这缘分,仿若命中注定。华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此缘分的人不在少数,若将他们一一罗列,怕是难以计数。然而,有些人虽有缘,却一辈子也无法觉醒,而觉醒者,即便未得量子血灵珠,也往往能在世间掀起波澜,成就一番惊人伟业。纵观中国历史,英雄豪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又如过江之鲫般数不胜数,可其中真正得到过量子血灵珠的,不过寥寥数人。其余众多赫赫有名之士,皆是有缘之人。这些有缘者,有的死后心有执念,灵魂不散,或隐匿于量子血灵珠之中,或潜藏在兵器佩玉之内。此番我寻张兄,便是想邀你一同探寻一个神秘灵魂的踪迹。”
刘赫杰所言的这个神秘传说,张其金虽觉离奇,却却是深信不疑的,因为在他的身上就有王阳明和唐伯虎的灵魂存在。
至于灵魂的存在,现在的灵魂学研究者也曾提出,附着于人体的物质被称作“灵魂素粒子”,人一旦离世,灵魂素粒子便会挣脱人体的束缚,飘然而出。
研究者们大胆设想,倘若灵魂素粒子是物质,那它理应具备一定的重量。毕竟,人在死亡瞬间,灵魂脱离肉体,如此一来,生前与死后的体重理应有所变化,而这变化的数值,或许便是灵魂的重量。但这一切究竟是真是假?以当下的科学水平,尚无法给出确切的解释。
灵魂重量一说,流传最广的当属三十五克与二十一克这两种说法。1987年,墨西哥的心灵学家胡力安?马尔撒斯在公布的病人死亡前一刹那的照片中,惊奇地发现有一道白色的东西从身体内冲向天空。那道白色光芒极为刺眼,在昏暗的照片背景中显得格外突兀。
心灵学家们对此解释道,这便是死者的“灵魂素粒子”正要离去。为了验证灵魂是否真实存在,一个由7位灵魂学领域的权威医师、心理学家和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精心研制出一套“灵魂测定器”。那套测定器外观颇为奇特,由各种复杂的线路和闪烁的指示灯组成,仿佛来自未来世界的神秘仪器。
1996年秋天,这个团队对一百位死者的体重变化展开测试,他们小心翼翼地将死者安置在特制的称重设备上,周围摆满了各种监测仪器,记录着每一个细微的数据变化。最终得出结论:人类死亡之际,水分和瓦斯会从肉体中释放出来,扣除这些因素对体重的影响后重新计算,竟发现死者生前与死后的体重相差三十五公克,且这一现象与胖瘦无关。据此,他们坚信灵魂附着于身体之上,属于一种物质,既然是物质,便拥有一定的重量,而灵魂的重量大概率就是三十五公克。
他们还进一步阐述,离开人体的灵魂素粒子,通常如水中浮萍般,在空中飘荡,没有依附之处,呈微粒子状态。有时,这些微粒子会聚集在一起,形成肉眼可见的物体,这便是人们口中的“幽灵”,甚至在拍照时,幽灵也可能意外入镜,留下一些让人毛骨悚然却又充满神秘色彩的影像。
至于二十一克之说,则源于1907年4月美国麻省的大夫邓肯?麦克道高(dr.duncanmacdougall)发表在“美国医学”杂志上的研究,论文题目为“关于灵魂是物质的假说并用实验证明灵魂物质的存在”。
麦克道高大夫为了验证灵魂是一种可测量的物质,特意设计了一张安装在极为灵敏秤上的床。那张床看起来与普通病床无异,但底下却隐藏着精密的称重装置,哪怕是最轻微的重量变化都能精准捕捉。实验方法是让濒临死亡的人躺在上面,然后持续精准测量其体重,试图捕捉死亡瞬间体重的变化,那减少的部分,便是因死亡而丢失的,他称之为灵魂的重量。
麦克道高大夫总共测量了6个人,包括4个结核病人、1名糖尿病昏迷病人,还有1个病因不明者。
21克的说法最初来自第一个病人,那是一位患有结核病、生命垂危的男子。麦克道高大夫选择他作为实验对象,是因为此人临终前基本一动不动,这样能确保秤的平衡,便于精确测量。
在观察此人的3小时40分钟里,其体重以每小时1安士(28.3495克)的速度缓慢下降,大夫推测这是体液蒸发所致。
随后,麦克道高大夫将秤的平衡调至接近上限条,满心期待死亡瞬间体重的下降。就在死亡的那一刻,秤的指针如离弦之箭般迅速下降至秤的下限条,且再未回弹,这一瞬间,体重下降了4分之3安士(3\/4x28.3495=21.26克),着名的21克之说就此诞生。
然而,后续的5例测量却未能重现这一结果。
第2例,因无法精准确定死亡时间,数据无法采用。
第3例,死亡瞬间体重下降了1.5安士,随后几分钟又下降1安士。
第4例,因秤未调节好,尽管死亡时体重下降了8分之3到半安士,但结果不能用。
第5例,死亡来得太过突然,虽体重下降了8分之3安士,可因秤的问题,也不能算数。
第6例,病人刚放到床上不到5分钟便离世,秤还未来得及调整,同样无法获取有效数据。
如此一来,6例测量中,仅有第一例让大夫较为满意。
有趣的是第3例,体重竟出现两次下降,按照大夫的推断,似乎是灵魂在死亡时先离开一部分,剩下的部分依依不舍,十几分钟后才不得不离去。
后续,麦克道高大夫将研究重心转向狗,结果发现狗死亡时,体重毫无变化,由此得出结论:狗是没有灵魂的。
从科学的严谨角度审视,这并非一项完美的研究。存在诸多问题,其一,失误率过高,6例中5例基本无法有效使用,如此高的失误率,本需大量增加样本数量才有统计学意义,可此后近100年,竟无人重复此项试验;其二,既然考虑到体液蒸发,就理应将蒸发的体液用罩子收集起来并计算重量;其三,大夫所说的死亡精确时间并不可靠,以当时的条件,精确确定死亡时间难度极大;其四,他那极为灵敏的秤,调整起来困难重重,且精准度存疑。即便如此,这项研究的新闻价值却远超其实际科学价值,纽约时报迅速对此进行报道,深受当时宗教人士的喜爱。
几年后,纽约时报再次采访麦克道高大夫,大夫表示,若在死亡瞬间能抓拍一张x光片,定能为灵魂留下影像,因为x光照的是人的阴影,一直隐匿在骨头阴影后的灵魂,出鞘时必然原形毕露。
可惜的是,当时他所在之处没有x光机,需前往费城才行。又过了几年,麦克道高大夫也与世长辞,给灵魂拍照的计划,就此成为千古遗憾。
在麦克道高大夫的文章中还提及,灵魂是比空气轻的物质,所以人死后,灵魂会向上飘。依此理论推断,人的灵魂想必会悬浮在大气层中,在密度与灵魂相近的区域聚集。或许全球变暖,便是大气中灵魂物质堆积过多所致,毕竟百万年来,逝去的人不计其数,那无数的21克,大气层也不堪重负。这也从侧面说明,由于灵魂太轻,总是向上飘,故而不太可能回到地上投胎转世。
此外,世间还流传着再生人的说法。有些孩子出生后,长到一两岁时,会突然觉醒上一世的记忆。
曾有一则新闻报道,一个小男孩每次见到屠夫,都会吓得撕心裂肺地大哭,恐惧至极,无一例外。那哭声仿佛能穿透人心,让人听了不寒而栗。
父母满心疑惑,询问缘由,小男孩道出惊人真相:他上辈子是一头小白猪,正是被这个屠夫宰杀。而且,被杀之前,他曾逃往后山,却被屠夫带人追上并杀害。正因如此,他每次看到屠夫,内心的恐惧便如汹涌潮水般袭来。
小男孩讲述时,诸多细节栩栩如生,仿佛那段可怕的经历就发生在昨天。
此事后来传到屠夫耳中,有人问他是否确有其事,屠夫仔细回想,竟发现与小男孩所言丝毫不差。
屠夫深受触动,从此放下屠刀,不再从事屠宰行业。
灵魂之说,犹如一团迷雾,若说它不存在,世间却有诸多奇异现象难以解释;若说它存在,却又始终拿不出确凿无疑的证据。
于是,人们只能暂且认定两种假设,在这神秘莫测的灵魂世界边缘徘徊,试图探寻其中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