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中充满着嗡嗡的讨论声,众多的将校、舰长们聚在一起低声交流、窃窃私语,但无论其相互之间说了什么感受,“惊讶”都是此刻现场的情绪主体。
在场的将官们尽管并非所有人的服役历史都能追溯至旧帝国时代,但作为自诩的帝国“正统继承者”、铁杆的集权派,他们没有人会对代表着帝国几十年视觉美学标志之一的tIE战机感到陌生。
可眼前的这架新型机......
变形结构?可动机翼?
现场不少将官脑中蹦出的第一个词便是“x翼”。
什么?你要说变形结构也不一定是来自x翼?
的确,不要说同属英康公司的ARc-170多用途重型战斗机、斯莱恩与科皮尔公司的V-19“激流”截击机、夸特系统工程的阿尔法-3“圣光”V翼星际战斗机、埃塔-2“阿克蒂斯”截击机等活跃于克隆人战争时期的设计,就连后来帝国时期的xG-1“星翼”突击炮艇以及更晚些时代的tIE\/oL“外域”星际战斗机都拥有各自的变形机翼。
但要说影响最大、综合性能最优秀、给无数帝国军政人员留下不可磨灭深刻印象的,还得是鼎鼎大名的t系列x翼战机。
而眼前这款新机,那如出一辙的S翼(注释1)展开方式,如果说与x翼没什么渊源,恐怕没人会信。
除了船坞总监和索龙外,在场唯一未有惊讶情绪的凯洛伦对这些海军高层军官的反应很满意,哼哼——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打不赢,就加入。】
数月前,在与索龙领导的项目团队探讨新型战机设计方案的时候,凯洛伦提出了“新不如改”的观点,即从现有的诸多机型中选择一款最具潜力的进行升级改造,使之成为符合要求的新机型。
当然,改造平台并不会来自第一秩序现役的数款战机,在凯洛伦看来第一秩序现役的主力星际战斗机也就是“能用”而已。
tIE\/Fo这种在标准tIE战机框架上进行升级而来的机型本就已经没有什么升级空间,而tIE\/SF作为一种“硬堆数值”的改型更干脆是将这个机型框架的最后一点潜力完全榨干。
但就算是这种“戴着镣铐跳舞”到极致、被寄予厚望的机型,在与新共t-70、t-85这些新锐战机的正面交战中仍然要付出1比2甚至1比3 的巨大代价。
这还是在新共方面大力裁军、自废武功的大背景下飞行员质量下降后的结果。
至于新锐机?
tIE\/VN很劲、很猛,无论是性能还是用料都是最顶级的,只不过就是对飞行员本身的技术水平要求苛刻以及成本昂贵到难以量产;已经量产的tIE\/wI作为截击机在机体性能、隐身技术方面都足够优秀,但缺点是同样昂贵的成本和任务适用性上的单一性,目前只能作为少量特殊部队用机。其预想中为量产而妥协的战斗机版本则干脆就是多了隐形与超空间功能的tIE\/Fo。
看到这里,也许有些心怀“帝国复兴伟大理想”的一秩支持者会愤慨地在自己的全息终端显示屏前大叫:难道我堂堂第一秩序,就真没有一款既能够在综合性能上压倒x翼、又能兼顾大规模量产需求的机型吗?
有的,当然有...只不过它还存在于未来,一个永远到不了的未来。
穿过时空帷幕的某个遥远黑暗星球地底,一台三角翼tIE战机的机魂突然打了个喷嚏...(注释2)
总之,综合以上原因,凯洛伦一开始就将目光放在了某些历史上“未出现”过的旧机型,这也是他让索龙负责新型机研发项目的另一个不为人所知的原因。
而索龙也不负众望地在他的“提醒”下最终选择了这款在另一个宇宙的历史中也算非常之小众的tIE\/hU狩猎者。
在索龙原本的旧正史宇宙之中,tIE\/hU是帝国在雅文战役前夕研发的一款多用途星际战斗机,旨在作为抗衡义军同盟t-65型x翼战机的应对方案。
雅文战役之后,为应对日渐严峻的局势,该机型开始投入小规模量产,但在原来的目标用户帝国海军中,塔金主义思潮却没有因为塔金本人与死星1号的灰飞烟灭而消退,反而在死星2号的开建与皇帝本人的支持下愈发盛行。
在此影响下,海军对一架成本是标准tIE战机5倍、tIE截击机3倍的昂贵机型并不感兴趣。
而随之而来的配属权斗争中,陆军、冲锋队、帝安局等部门纷纷将其当成加强自己影响力的权斗工具,在一系列政治交锋之后,tIE狩猎者最终被配属给冲锋队,成为冲锋队精锐部队风暴突击队的专属用机。
尽管该机型在随后的银河内战中跟随着风暴突击队南征北战镇压叛乱,立下了汗马功劳,但该部队的性质注定了其部署数量不可能与海陆军所用机型同日而语。
毕竟它们之间所掌握的资源就不是一个量级。
而随后的历史,不管是哪个平行宇宙的银河系居民就都耳熟能详:恩多溃败、帝国解体、军阀混战。虽说旧宇宙的帝国军要武德充沛得多,但在如此混乱的局势下,tIE狩猎者也就难逃被雪藏遗忘的命运了。
作为一款对标t-65型x翼的多用途战机,tIE狩猎者拥有一对S翼,它们会在攻击模式下打开,在正常飞行时关闭。在闭合状态下,其亚光速速度能达到100mGLt、大气速度1200公里每小时。
其常规武装配备有两门激光炮、两门离子炮以及一个标准负载12枚的质子鱼雷发射器。同时其还搭载了一个1级超空间引擎和额定功率50Sbd(注释3)的偏导护盾。
这样的性能配置在烂汤圆一大堆的银河帝国已经足够亮眼,也是该机型号称能“匹敌x翼”的最大底气,但——
虽然对来自新正史宇宙的第一秩序官兵们来说,这绝对是一款没见过的“新”机型,但无论是凯洛伦还是索龙都不会自负到认为将其原样复刻出来就万事大吉。
开什么玩笑,在穿越前人家就已经淘汰了t-70,主力舰队都用上t-85了,要不是新共内部费拉不堪,加之弑星者基地将新共主力舰队一并原子化,真正面遇上还是只有被屠杀的份。
且不提当下这个宇宙还有多少未知的强力威胁,谁知道未来有朝一日当他们回到故乡银河之时,那里的敌人们又发展了多少呢?
在这种想法之下,研发团队充分发挥居安思危的精神,利用储备的先进技术对tIE狩猎者这个框架进行了全面升级。
用最高领袖莫名其妙的话来说,就是:超大杯。
首先是成本方面,二次创业的第一秩序虽然实力大减,但控制范围与部队规模的缩减同样带来了维持成本的减少。这就意味着当前第一秩序反而可以用更多的资源去养起一支规模更小但更精锐的军队。
具体到航空战力方面也是一样,在得到高层的许诺后,军研部与夸特.恩特拉利亚动力及西纳.杰穆斯舰队系统的专家团队们在根据索龙的数据将原型机复原出来后,便马不停蹄开始了全面升级工作。
工程师们创造性地放大了20%的机身尺寸,加厚了机翼衔接梁,将本计划用于量产型tIE低语者战斗机的隐形系统以及拦截机的高速离子引擎整合进系统,同时对武备、防护、航电系统、智能化程度都进行了升级,最终创造出众人所目睹的这一杰作。
“2门 SJFS L-s9.6 中型激光炮、2门SJFS L-7.5 重型激光炮、2门AF-4轻型离子炮,内置式多用途弹头发射舱;70Sbd额定功率护盾,智能化计算机系统、隐形场发生器,以及一台1.0级超空间引擎——单次计算支持10次连续跳跃。”
索龙元帅如数家珍般地将发放给大家的数据板之上的战机参数朗声读出后,举起了礼仪机器人所端来的酒杯:“庆贺吧诸位,为之骄傲吧!这将是彻底改变我军航空战力的次时代作品。”
“第一秩序万岁,帝国万岁!”
片刻后,上百支酒杯一同高举:“第一秩序万岁!帝国万岁!”
在如潮的欢呼声中,试飞成功的战机正划过观察舷窗之外,在漆黑的深空中留下一条无声但亮眼的痕迹。
————
注释1:S翼,又称作打击翼或稳定翼,是星战宇宙中星际战斗机采取的一种可变结构模式,用以在增强机动性与火力之间灵活切换不同模式,以应对不同程度的任务场景。
注释2:即胎死腹中的tIE\/dG,作为西斯教为最终秩序秘密开发的新型战机,全程都在厄西戈(星战9最终决战星球),主角的第一秩序对其几乎一无所知。
注释3:Sbd,星战宇宙中银河系关于测定偏导护盾功率强度的常用单位,从星际战斗机到主力舰,配备护盾的船只使用 Sbd 测量护盾充能率。它后面通常跟着船舶的船体强度,以 RU 为单位。例如,t-65 x 翼星际战斗机护盾的额定功率为 50 Sbd,船体强度额定值为 20 RU。相比之下,帝国级歼星舰的护盾为 4800 Sbd,船体强度为 2272 RU。执行者级星际无畏舰的护盾则约为 96,000 S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