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群也急忙附和:“陛下,骠骑将军所言不虚。我军虽精锐尽出,然身处险境,未知蜀军虚实。贸然进攻,风险实在太大。此时回师,保存实力,日后再寻战机,方为稳妥之策。”
曹叡眉头拧成了个“川”字,目光扫过三位臣子,显然是没想到这些昔日满口赞同自己的臣子今日居然都反对自己:
“朕亲率大军至此,尚未与蜀军正面交锋,便要退兵,军中士气好不容易鼓舞起来,却望见蜀军的营地就要自行退去,大魏将士们又会作何感想?今日望见蜀军便要撤退,明日见到蜀军来攻,难道就要弃城么?朕意已决,全军过河,攻打蜀军营寨!”
司马懿再次上前想要苦劝,却被陈群拉了一把,后者轻微摇了摇头,然后冲着曹叡朗声说道:
“陛下所言甚是,还请陛下在此地观看我军破敌。只是将士们连续行军,还请陛下允许他们休息一下。否则疲兵作战,便是中了敌人的奸计了。”
(虽然陈群给人的主要印象是政治家、“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创始人,但是他在战略层面的眼光也很好,曾经预言过吕布背刺,也曾经替曹丕都督水军)
事实上追赶汉军的骑兵在追击过程中因为担心有埋伏所以瞻前顾后四处搜索,二十里路花了一个时辰,后续的步兵花的时间更多一些,等双方汇合的时候已经是正午,看着隔河的蜀军营地,曹叡也知道疲兵作战是不合适的事情,他手中马鞭抖了抖,终究是松了口:“便依司空所言,就地休整。“
得到休整命令的魏军立即原地休息,好在司马懿没忘了安排人去四下警戒,又让大军后方的辅兵送来干粮,由于出来匆忙,这些辅兵带着的都是饼子,并没有行军锅,于是士兵们只好就着凉水直接吃。
曹洪也没闲着,他招来一队探马,让对方过河去看看蜀军营地的情况——去年的干旱并没有完全过去,随着上游汉军水攻的结束,渭河的河流水位再次低了下去,而沣河的水位也高不到哪去,不需要浮桥或者船只,趟水就能过去。
半个时辰后,去侦察的斥候快马加鞭赶回,为首的斥候向司马懿禀报,蜀军大营附近有移营的迹象,显然有部分此前驻扎在此地的蜀军已经撤退。这个回答让?司马懿心中一惊,立即向曹叡禀报:
“陛下,这蜀军引我们出战,理应准备大军迎战,如今坚守不出,又有撤退迹象,定然有诈,我军当速退之!”
长久以来的作(失)战(败)经验为司马懿敲响了警钟,尽管不知道诸葛亮想要干什么,但是理智告诉他诸葛亮并不是那种故弄玄虚之人,所以这一定是某种针对魏军的计策。
然后他看到曹叡亦是面色一凛:“竟有此事?朕当亲自观之。”
曹叡这个决定让司马懿整个人感觉都不好了,陛下您知道您是万金之躯而且还没儿子么?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老曹家怕是要出大事儿啊!
当然这种话司马懿是万万不能说出口的,他只好看着曹叡选了一处坡地登高后在那喃喃自语,又招来刚才的探子问话:
“朕听闻蜀军收拢三辅民众,建立营地,可曾见到这些黔首百姓?”
探子回答不曾见到,倒是有不少空旷的营地或者拔营留下的痕迹,看规模怕是安顿六七万人都不成问题。
曹叡略做思索,旋即目光中透露出一丝兴奋:
“看来朕此番亲征,蜀军已然畏惧,既不敢攻打长安,又舍不得到手的民众,所以决议撤退之际摆下这空营计。”
啊?
司马懿迷茫地看看曹叡,又看了看陈群,发现对方同样露出迷茫的神色,显然是没跟上自家陛下的思维方式,而曹叡依然在自顾自为自家爱卿们解说:
“诸葛亮先是引诱我军,然后又在此故弄玄虚,乃是因为他在此前的交手中知晓爱卿乃是慎重之人,爱卿见此情况定然担心大军疲惫,求稳撤退。然后他才好携百姓缓步撤回凉州,纵使我军事后发现,往返追赶,也会因为消耗体力而追击不及,但是他万万没想到朕会亲自带兵追击,所以此时只好据营坚守,等待押解民众的军队返回。此时正是我军进攻的大好时机!”
司马懿肯定没胆子说陛下你别瞎胡闹——曹叡本身是幼年聪慧、成年后也极富远见的君王,唯一的问题是缺乏一线的见闻和实践,不过在过去数年的帝王生涯中,臣子们众口一词的“陛下英明”还是极大增强了他的自信心,对一线军事的判断也极为大胆。
平时这些判断有助于曹真等人开展军事冒险,也方便坐镇一方的大臣们在搪塞失误的时候寻找各种理由,但是当曹叡亲临一线后,这些惯例和潜规则造成的隐患终于爆发出来:
现场居然没人有胆子说曹叡判断的不对!
不过司马懿觉得不能让陛下这么发癫,至少不能让陛下指挥全军压上,他沉思片刻,进言道:“陛下,蜀军行事向来诡谲,这撤退之举,怕是有诈。蜀军临河扎营,易守难攻,臣以为,应先派遣小股部队试探,摸清蜀军真正意图,再做定夺。”
反应过来的陈群也在一旁附和:“陛下,骠骑将军所言极是。贸然进攻,万一陷入蜀军埋伏,后果不堪设想。”
曹叡皱起眉头,但最后还是决定珍惜一下两位爱卿的忠心,终是咬咬牙道:
“那沣河只是条小河,我军将士就是把马鞭丢进去也能截断它,不过也罢,依爱卿所言。传令,让夏侯霸率领一万精兵先行渡河,立足之后再有后将军带兵支援,攻打蜀军大营,务必小心谨慎,若有异常,立即撤回!其余大军,原地待命,另有张虎等带一万骑兵从南侧渡河,若蜀军弃营,则立即追击,使其不能停顿整军,朕自坐镇后方!”
这个命令很快送到夏侯霸处,后者接到命令不敢耽搁,迅速点齐一万人开始渡河,并建立起一个前哨简易防御阵地。
曹叡、司马懿、陈群等人皆站在高处,目光紧紧盯着蜀军营地,若是蜀军设伏,定然是不会放过这种半渡而击的机会的。
但是蜀军营地什么反应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