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的除夕夜同样也是不平静的,看似平静的潮水下,实则蕴藏着滔天巨浪。
在今夜的除夕宫宴上,发生了这样一件大事。
慕容昭竟然开口为薛琛和慕容嫣赐婚。
这个消息不可谓不让今夜来赴宴的皇室宗亲们吃惊。
尤其是永平长公主,素日在外维持的温柔慈悲面孔那是我当场就裂开了。
她被怒火冲昏头脑,忘记了眼下局势,居然公开表达对这桩赐婚的不满。
“殿下,我儿与朝阳公主这桩婚事怕是不妥。”她噌的就站起来,声音急切的说道。
“哦,不妥?”慕容昭眼神微眯,说话不轻不重,却有着极强的压迫感,“孤奉父皇旨意执掌玉玺,代行国事,这赐婚圣旨上已经加盖了玉玺。”
说着,他举起手中的那封明黄色圣旨。
说话的语气陡然加重,“永平姑姑可是对孤不满?”
慕容昭身上如今的气势当真像极了文嘉帝,睥睨天下,不将任何人放在眼里。
永平长公主身子打了个激灵,思绪回笼,她放软姿态的说道:“殿下,臣妇并无此意,皇兄如今病重,臣妇只是觉得应该用心为陛下祈福,至于像赐婚这样的喜事应该暂且搁置。”
“永平姑姑,此言差矣,正因父皇病重,我们才更要借这桩婚事来冲喜,说不准父皇会因此病情好转。”慕容昭条理清晰的堵住永平长公主口中的反对之言。
他话锋一转,又开始起威胁永平长公主,“还是说,永平姑姑你对朝阳妹妹不满意?”
此话一出,永平长公主更是当即便双膝跪地。
毕竟,她虽是长公主,可到底与文嘉帝不是一母同胞,朝阳公主才是文嘉帝所出的,血缘牵绊在皇室一向是被看得极重要的。
永平长公主俯身跪拜,肃声道:“殿下,臣妇绝无此意,朝阳公主是皇兄的掌上明珠,犬子能得公主垂爱,是他的荣幸。”
在场的皇室宗亲们见永平长公主如此见风使舵,与方才气急跳墙的模样截然不同。
心里暗暗咂舌,这女人果然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慕容昭十分满意永平长公主识时务者为俊杰的态度,他也乐意给这位皇姑做几分脸面,“永平姑姑,公主出降,礼部会亲自操办婚事,便不用姑姑您费心操持,另外,婚礼规格照比皇子娶亲。”
这可是极大的脸面,若换做其他人家,早就欢喜的接受。
既不用自家出钱,也能得一个好名声。
这样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哪怕祖坟冒青烟也不一定能撞的上 。
“殿下,眼下皇兄病重,这桩婚事既已定下,想必皇兄知晓后定会心情舒畅,病情也会好转。”
“可公主出降仪式繁琐,尤其朝阳公主身份不同,婚礼不能失了皇家风范,所以臣妇斗胆请求暂缓婚期,这样礼部也能筹备的更加完善。”
永平长公主想着既然赐婚不可避免,那就拖延成婚的日子,她总能找到取消赐婚的法子。
慕容昭哪里能看不出永平长公主的小心思。原本他应该顺着台阶下,毕竟自己和慕容嫣所做交易需要完成的条件是颁布赐婚圣旨,他根本就不需要多此一举。
可当他看见慕容嫣向他投来的恳求目光时,心里还是生出了恻隐之心。
慕容昭决定送佛送到西,索性做一个顺水人情,“永平姑姑,这桩婚事的目的是为了替父皇冲喜,仅仅定下婚事是不够的,依孤看,这婚期不仅不能暂缓,而且要尽快定下,最好一个月之内就安排他二人完婚,这样才能够达到冲喜的效果。”
“一个月?”永平长公主好不容易缓和的神色,因为这些话顷刻间便崩塌,神情错愕而又不甘,“殿下,会不会太过仓促了,朝阳公主......。”
永平长公主还想以慕容嫣的身份作为托词,好拖延婚事,但慕容昭哪里会给她反驳的机会。
“永平姑姑,皇兄一向疼爱您这位妹妹,而今皇兄与您又即将结成儿女亲家,那可是亲上加亲。”
“况且这桩婚事又是为了给父皇冲喜,您难道不希望父皇的龙体早已康复吗?”
慕容昭说的这些话无疑是把永平长公主架在火上烤,让她进退维谷。
“殿下,臣妇自然是期盼皇兄龙体早日康复的,殿下说的没错,是臣妇想岔了,冲喜的确是越快越好。”
永平长公主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她后悔了,如果方才自己不多嘴,或许婚期尚有转圜余地。
眼下,她也只能咬着牙认下这桩婚事。
“臣妇方才所言也只是怕委屈了朝阳公主,只要公主不觉得委屈,臣妇怎么都行。”
随后,永平长公主又说了一些好听的场面话缓和气氛。
很快,殿内又恢复了宾主尽欢的场面。
慕容昭却在此时又给了永平长公主一个晴天霹雳,“对了,永平姑姑,还有一件事情,孤要和您商量一下。”
登时,永平长公主心中警铃大作,她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果然,慕容昭以绝不容置疑的口吻说道:“这次朝阳妹妹和薛世子的婚事定的仓促,可皇室的体面不容有失,而这婚礼仪式繁琐。”
“不若就将薛世子留在宫中,直至他与朝阳妹妹大婚,也省的薛世子成日来回奔波,过度伤神。”
“而且大婚之后,薛世子作为驸马,也可直接随朝阳妹妹入住公主府。”
“永平姑姑,您觉得孤这个提议如何?”
慕容昭看似在好心征求永平长公主的意见,实则根本没有给她反悔的机会。
永平长公主知道慕容昭这是防止她在薛琛身上做手脚,从而阻止婚事。
她在心里气得要死,后槽牙都快咬碎了。
但是,她面上仍不得不装出一副欣然接受的模样,“殿下考虑周全,臣妇自愧不如,一切便依殿下所言。”
“永平姑姑果然是通情达理。”慕容昭总结性的说了一句场面话。
今夜这场除夕宫宴,有人欢喜有人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