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召集大家来,是为了一项关系国家安全的紧急任务——竹纤维防弹棉衣的大规模生产。\"
\"防弹棉衣?\"台下爆发出一阵惊讶的议论声,\"棉衣也能防弹?\"
李明远举起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从助手手中接过一件看起来普通的棉衣:
\"这就是竹纤维防弹棉衣的样品。看起来像普通棉袄,但它的内部填充了经过特殊处理的竹纤维材料,配合特殊的编织工艺,能有效抵御手枪子弹和弹片的伤害。\"
会场再次骚动起来,有人显然不太相信。
李明远微微一笑,从桌上拿起一把手枪,指向挂在一旁的竹纤维棉衣:\"请看演示。\"
砰!一声枪响后,棉衣微微晃动,但完好无损。
李明远走过去,从背面取出被布料层层阻挡住的弹头,展示给众人看。
\"这...这简直不可思议!\"前排一位老工程师震惊地说道。
\"关键在于材料和结构。\"李明远开始详细解释技术原理,
\"竹纤维经过特殊化学处理后,韧性大幅提升,再配合特殊的多层交错编织结构,能够分散子弹的冲击力,就像蜘蛛网捕捉飞虫一样,将子弹的动能逐层消耗掉。\"
接下来,李明远拿出简化后的工艺流程图,发给每位技术负责人:
\"考虑到各厂设备和技术水平的差异,我们已经将工艺流程最大程度简化,确保普通纺织厂也能快速生产。每件防弹棉衣可抵挡手枪子弹和大部分弹片,虽然对付步枪子弹会有困难,但在实战中已经能大幅提高士兵的生存率。\"
\"李总工,这种材料的处理方法很特殊啊,我们有经验吗?\"一位技术员提问。
\"不必担心,我们已经准备了详细的培训计划。\"李明远指向会场后方站着的一群年轻人,
\"这些是我们研究所的技术骨干,每人将负责指导两到三家工厂的生产。从明天开始,他们会分赴各地,确保生产顺利进行。\"
经过三个小时的详细培训,所有技术负责人都对生产流程有了清晰的了解。
在他们离开前,李明远郑重宣布了生产目标:\"一个月内,全国必须生产出十万件防弹棉衣,送往前线和可能的战区。这不仅是军事任务,更是保护我们战士生命的神圣使命!\"
会议结束后,赵部长将李明远拉到一旁:\"明远啊,我真没想到,你这防弹棉衣比钢板还管用,轻便还能保命,简直就是布做的铠甲啊!\"
李明远笑了笑:\"技术无止境,关键看怎么用。对了,部长,我还有个建议。\"
\"说说看。\"
\"竹纤维技术不只能用于防弹棉衣,还可以用于制作伪装网和战壕加固材料。\"李明远解释道,
\"同样的材料,经过不同处理,可以实现不同功能。用于伪装网时,它能有效阻隔雷达波和红外线;用于战壕加固时,它比传统材料更轻便耐用,一个班的战士可以在一小时内完成加固,大大提高野战防御工事的效率。\"
赵部长眼前一亮:\"这主意好!我马上向上级汇报。虽然咱们目前还未正式参战,但早做准备总没错。\"
李明远点点头,心中却略感沉重。
尽管龙国尚未正式宣布参战,但实际上,战争的阴云已经笼罩在头顶。
时间窗口越来越小,接下来的每一天,都将是与死神赛跑的日子。
\"部长,我还有件事想请示。\"
\"说吧。\"
\"云爆弹的技术资料已经整理好了,是否可以安排小规模试产?等上级最终拍板后,就能立即扩大规模。\"
赵部长思考了一下:\"可以,但要秘密进行,只在两家工厂小规模试产,一切以防弹棉衣为掩护。\"
李明远点头应允,战争,已经近在咫尺了。
……
送走纺织厂的技术人员后,李明远没有休息,直接回到了研究所的特种武器区。
这个被重重警卫把守的区域是所有保密等级中最高的,即使在研究所内部,能进入的人也寥寥无几。
李明远进入,警卫敬了个标准的军礼。
走进实验室,他径直走向角落里那个被布遮盖的装置。
掀开布,露出了下面的\"天罗\"防空火箭炮系统原型。
\"是时候给你升级了。\"李明远轻声自语,手指轻轻抚过这套他亲手设计的防空系统。
天罗系统在前几次测试中表现出色,但李明远知道,面对星条国的高速战机,尤其是最新的F-86\"佩刀\",现有系统还是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集中火力虽然有效,但需要多管齐发才能形成有效拦截网,而这意味着庞大的后勤压力。
他需要一种更加轻便、更具威慑力的防空武器,能让普通步兵也具备对空作战能力。
\"单兵防空火箭...\"李明远在图纸上迅速勾勒出一个筒状装置的轮廓,这是一种全新的概念——便携式防空导弹,在他那个年代被称为\"毒刺\"或\"红眼\"的武器。
设计思路很明确:重量必须足够轻,让单个士兵能够携带和操作;射程要达到中距离防空需求,至少能覆盖4000米的垂直空域;最关键的是制导系统,必须能可靠地锁定高速飞行的战机。
李明远没有食言赵部长,在接下来的48小时内,他几乎没有合眼,全身心投入到设计工作中。
当第三天凌晨,研究所首席机械工程师王老走进实验室时,眼前的景象让他倒吸一口冷气——整面墙都贴满了设计图纸,地上散落着各种计算公式和测试数据,李明远则趴在工作台上,手里还握着铅笔,显然是工作到筋疲力尽才不得不小憩片刻。
\"李总工...\"王老轻声叫道,生怕惊醒这位疲惫的年轻人。
李明远却立即睁开了眼睛,仿佛只是闭目思考而非睡眠:\"王老,您来得正好,我需要您看看这个设计。\"
他铺开桌上的一张总体设计图:
\"这是'飞龙-1'单兵防空火箭,重量控制在14.8公斤,包括发射管和火箭弹。发射准备时间不超过15秒,有效射程4000米,最大射高3500米,足以应对2000-3000米高度的轰炸机和掩护战斗机。\"